■ 本刊记者 王 溪
丁伟岳,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86年获该所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由丁伟岳教授指导的几何分析青年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优秀青年数学家,正在卓有成效地进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丁伟岳教授在几何分析这一当代基础数学的前沿领域许多重要而困难的课题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推广了著名的Poincare-Birkhoff定理并将其应用于常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他在著名的Nirenberg问题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了该问题有解的充分条件,这一结果与其它一系列相关研究有利地推进了具共形不变性的半线性椭圆方程的理论;他在调和映射的存在性问题和热流方法、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也获得了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奖。他在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丁伟岳教授看来,数学其实是一种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问题的方法。“牛顿写过一本名著,题目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在书中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从那时起,数学逐步成为了各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在现代,数学方法甚至也被应用于社会科学。”
长期的研究,使丁伟岳对数学有了深刻的体味。“我认为数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严密性和灵活性。严密性首先是逻辑上的严格,任何命题在被承认之前都必须有充分的根据,要有无懈可击的证明。学习初中平面几何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极好训练。其次是缜密性,在分析问题时任何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必须加以考虑,不能有疏漏。其实有一个严密的头脑对从事任何职业都极为有益,所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严格的数学训练可以提高人的素质。灵活性在我看实际上是一种过程,一种寻找不同对象或概念之间的联系的过程,是很难言传的,必须通过深思熟虑才能掌握。例如解平面几何的习题时,有时要加一些‘辅助线’,加了以后一些边角之间的关系就会豁然明朗,题目也由难转易。可是如何加辅助线却没有一定之规,这就叫灵活性。在数学研究中灵活性至关重要,因为没有灵活性你就不会创新。其实这个道理对于一切创造性的研究是一样的,只是在数学研究中更为明显罢了。”
丁伟岳教授为人正直,谦虚而憨厚,治学一丝不苟,始终保持着昂然向上的奋斗精神。学识渊博,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开拓精神。他梦绕魂牵的是民族振兴和中国数学的基础,因此为祖国培养青年数学家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十分重视数学研究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重视集体的力量。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丁伟岳在数学这块园地里辛勤劳作,悠然自得。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