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智文 廖寅平 兰 毅
(1广西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教科·柳州·545001;2广西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柳州·545001)
石崖茶,学名亮叶杨桐(亮叶黄瑞木)(Adinandra nitida Merr.ex Li),属茶科(Theaceae)杨桐属(Adinandra)[1],多年生乔木,是一种独特的保健类茶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野生资源丰富,民间少数民族采制历史悠久[2]。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野生石崖茶药用成分及功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其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丰富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实属少见,认为石崖茶是我国珍贵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全国最优质的原生态野生茶被入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共和国之最》一书,甚受专家学者的重视[3]。开发利用野生石崖茶,具有重要的科技、文化和产业价值。
1990年前,金静兰等就对野生石崖茶特性进行研究,但对其生长环境及分布尚不清楚。近几年对野生石崖茶的研究日渐增多。其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贵州等海拔500~1000m的亚热带地区,云南地区红色砂页岩也少有分布[4]。野生石崖茶属多年生乔木,常年生长在日照短、湿度大、气候阴凉的悬崖峭壁间,丹貌奇特、涧谷纵横的溪边、林间都有生长[3]。全国资源分布的面积目前尚未见统计报道,主产区广西的资源分布在蒙山、昭平、平乐、金秀等地[5]。
近几年,柳州市加大了对野生石崖茶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据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融水县农业局的统计,融水县安太、滚贝、杆洞等9个乡镇分布生长着目前广西地域最广、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野生石崖茶资源。
根据对柳州本地野生石崖茶资源的初步调查,其形态特征归结如下表:
表1 野生石崖茶形态特征
柳州所制石崖茶外形紧结似螺,色泽墨绿或灰绿,汤色翠绿、清澈明亮,香气清甜高长,滋味先苦后甘,有收敛性,入口微清苦,旋即甘甜沁喉,回味持久,令人神怡,具有特殊的“崖韵”。石崖茶极耐冲泡,5~6泡仍有余韵,叶底呈现灰白色;常饮石崖茶具有止渴生津,镇痛消炎和抗氧化的功效。
据调查,柳州市现有野生石崖茶总面积约1356 hm2(按 1500株/hm2计),可供开发利用面积900hm2,年产干茶量 150t。
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柳州市进行了野生石崖茶的人工繁殖和驯化栽培研究。2007年,柳州市技术人员对野生石崖茶进行了一次短穗扦插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成活率在60%以上,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2008年以后进行了大棚育苗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欠缺,未能及时发现育苗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的管护人员技术欠缺,加上自然的一些因素等,导致成活率较低。
为了尽快地实现野生石崖茶的示范推广,柳州市目前试图通过短穗扦插、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石崖茶的繁育工作,大力开发野生石崖茶资源。
野生石崖茶叶大、质厚,制作过程中难以使“形”和“质”达到完美的结合。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改进加工设备,融水县安太乡大东江茶厂和元宝茶叶有限公司已掌握了较为精湛的野生石崖茶加工技术,通过采用双锅曲毫机炒制的方法,使产品“形”和“质”较好的结合。2010年,安太乡大东江茶厂又一次进行设备更新改造,购置安装了柳州市第一家全自动化有机茶生产线,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还使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
柳州市委托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中国工程院姚新生院士实验室)对石崖茶主效成分与药效毒理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柳产石崖茶无毒副作用,具有消炎、抑菌、镇痛和抗氧化等功效。
2009年12月,柳州市农业局、市茶叶协会共同举办茶叶公共品牌征名活动,2010年3月确定了“柳韵春晓”作为柳州市茶叶公共品牌并进行了商标注册。野生石崖茶作为柳州特色茶,也纳入“柳韵春晓”中的一员,从此,柳州野生石崖茶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更快、更好的树立品牌,市农业局和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学院、桂林茶叶研究所签订协议,使之作为柳州市茶业发展的技术后盾,有了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为野生石崖茶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由于石崖茶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海拔、边远、交通不便或无交通便道的山区,难以实施技术性保护措施。同时,资源分布区群众缺乏保护意识,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乱砍滥伐采收茶青的情况严重,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因此,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群众资源保护意识,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杜绝外来人员和村民无序采收与乱砍滥伐。技术部门应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合理、有序地选择性采收,为品种选育与合理有效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柳州市业务技术部门现仅有茶学本科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3人,因缺乏实践经验与必需的操作技能而难以承担复杂、艰巨的品种选育工作;其他从事茶叶技术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因缺乏茶学育种必需的基本知识而无法开展品种选育工作。人才的严重匮乏,极大程度地制约了石崖茶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引进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来柳培训指导、选派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等,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与操作技能,加快资源开发步伐。
利用调查标识的优良单株进行人工扦插繁殖与不同海拔高度种植试验,探索适宜石崖茶种植的栽培技术,并根据适宜石崖茶生长区域与海拔,建立特色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试验、试制与示范,研究制定石崖茶育苗、栽培与加工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栽培管理与加工。
目前对石崖茶的生理活性研究相对较多,栽培和初加工方面研究较少,以致没有形成良好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如今加工的成品石崖茶,由于人工栽培数量少而不能投产,大多采制野生资源,以致野生资源破坏较为严重,扦插穗条难于剪取,影响扦插繁殖,导致恶性循环。为使具有特色的石崖茶能够形成一个产业并发展壮大,首先应依靠科技力量推广繁殖,使有限的野生资源尽快扩展;其次,探索石崖茶精、深加工技术,支持发展石崖茶精、深加工,拓宽产业链;同时要注重石崖茶“保健功能”宣传,注重石崖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积淀,以文化促营销,以保健打品牌,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具有广西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崖茶品牌。
1 金静兰等.亮叶杨桐(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1985,5(3):301.
2 陈美珍,余 杰等.野生石崖茶营养成分与药用成分的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3.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赵富民,黄茂康等.石崖茶初制加工的技术关键[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5.
5 张明沛.广西名优茶(第一版)[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