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标准统一的问题

2011-06-08 11:22高鸿慈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药典国家标准符号

陶 竞 江 燕 高鸿慈

(1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4

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出版发行,即将付诸实施,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

1 缩写 ppm、ppb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二、三部凡例中“计量”项下给出缩写ppm、ppb,表示百万分比、十亿分比,系指重量或体积比值。

ppm、ppb、ppmh在药学书刊中沿用已久,这是一类语言文字的分数词缩写,既非单位名称又非数字符号,按照药典的说法可以是指质量比值,也可以是体积的比值。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修订的《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ISO31-1:1991)的国际标准中,明确表示不能使用ppm等缩写。我国国家标准中也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以前说含某物质10ppm或某物质的浓度10ppm,其概念是模糊的,有时在ppm后附加上(v/v)或(w/w)、(w/v)等符号,但根据标准化的原则这是不允许的。10ppm若为体积比值,现应改为体积分数(或体积比值),也允许用10μL/L这类两个类同单位之比的形式表示;若为质量比值,可改为质量分数(或质量比值),允许用10mg/kg这类两个类同单位之比的形式表示。2010年版中国药典氯化钠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铁盐规定不得过0.0003%,可以用质量分数表示为:≤3mg/kg,大输液行业的行业标准规定为:≤1mg/kg。若为质量与体积之比,这时ppm应改为质量浓度内,例如,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毒理学指标砷、铅、汞等限值均以“mg/L”为单位。

2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国家标准GB312-80(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中有4个基本系列:R5、R10、R20、R40,另有许多派生系列,如R40/3系列。1985~201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中的药筛项下,均称“选用国家标准R40/3系列”,却没有给出国家标准编号或名称,读者无法查询。

3 特性粘数

中国国家标准中没有收载“特性粘数(度)”这个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一些国内外书刊采用“[η]”作为特性粘数量的符号。中国药典2005、2010年版二部附录关于特性粘数中均称“根据高聚物的特性粘数可以计算其平均分子量”。实际上是1995年版中国药典采用测定特性粘数计算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000年~2010年版中国药典不再采用这一方法,但日本药局方第15改正版仍在使用这一方法。

表1 量的名称、符号及定义等

3.1 既然中国药典正文中已经改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附录中似没有必要再收载“特性粘数”测定法。

3.2 中国药典1995~2010年版对 的单位没有给出是不妥当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编的《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00年版》266页“用乌氏粘度计测定特性粘数”项下举例,也没有给出单位。中国药典给出计算特性粘数的公式是:

注释c的单位为g/mL。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质量浓度单位应该写作kg/L,那么“[η]”的单位就应该是“L/kg”。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低分子右旋糖酐40特性粘数为16.0~19.0,应改写为16.0~19.0L/kg;第十五改正版日本药局方,在右旋糖酐40特性粘数项下,规定为0.16~0.19,也没有给出单位,但在粘度测定法中,给出了特性粘数的单位为“dL/g”。两本药典因单位不同,数值相差100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3.3 在1985~199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均收载了粘度测定法,使用“粘度”一词。而在2000版药典中将“粘”字全部换成了“黏”字,2005、2010年版均使用“黏”字。自此,药学期刊和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都要求用“黏”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药学书籍,要求将“粘”字全部换成了“黏”字。

查《新华词典》在“黏”字项下,注释“黏”今为“粘”。在“粘”字项下,载有“粘度”、“粘膜”等词汇。国家一系列标准中也都使用“粘”字,如GB3102·3-93,3-23、3-24中的“[动力]粘度、运动粘度”;2009年2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22235-2008《液体粘度的测定》,也使用“粘”字。《中国药典》改版时希望能统一采用“粘”字保持与国家标准一致。

4 删除术语“有效位”与“有效位数”

2010年版中国药典及以前各版本二部凡例中“检验方法与限度”项下均称“规定的这些数值不论是百分数还是绝对数字,其最后一位数字都是有效位”。

4.1 凡例中术语“有效位”和国家标准GB8170-87中的术语“有效位数”可能是一个同义语。2008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国家标准,编号为GB/T8170-2008,代替GB/T1250-1989和GB/T8170-1987。国标GB/T8170-2008在前言中指出“删除了术语有效位数”。例如老标准3.2中“……书写位数应适当,它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现改为“……书写位数应适当,其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这样改似更合乎逻辑,因为前面说了“位数应适当”,后面当然是位数适当的“有效数字”。“位数”和“数位”两个术语新标准中仍然存在。

GB/T8170-2008规定2009年1月1日实施。这个标准是在原《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方法》两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的。此标准适用于各种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编写和测试结果的判定。中国药典作为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应该关注这一新标准,可能是时间差的原因,201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中“有效位”没有来得及修改。

4.2 有效数字沿用已久的说法是包括测量值的可靠数字和末位可疑数字(欠准数字)。贯彻实施ISO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和我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后,这个说法需要改变。因为,《GUM》认定,对于所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最多给出两位有效数字,在这一情况下,给出的量值(测量结果) ,其末两位均属可疑数字了,而不是末一位。国际常数委员会(CODATA)公布的物理常数一直用两位有效数字,如阿伏加德罗常数[1]L=(6.022 136 7±0.000 003 6)×1023mol-1。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表示为“x±U”(测量值±扩展不确定度),被测量的估计值的位数进行修约时,原则上与修约后扩展不确定度数值的位数对齐,如果U是两位有效数字,则测量值的末两位也是有效数字。

5 热力学温度

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中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项下,给出了“温度摄氏度(℃)”,但是也应该给出热力学温度,因为二部附录66页范特霍夫方程中,使用了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它是SI 7个基本量之一,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量的名称、符号、定义,单位名称、符号、定义由国家标准GB3102·4-93给出。见表1。

从表1中知,热力学温度T0准确地比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低0.01K。药典凡例中“温度摄氏度(℃)”应改为两个温度,即“热力学温度K;摄氏温度℃”。

6 浓度

在国家标准中GB3102·8-93中,量的名称“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单位符号是“mol/ L”

6.1 药典凡例中说“本版药典使用的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尔/升)表示……”。

6.1.1 量的名称“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和单位符号“mol/L”,应该在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项下出现,因为“浓度”和单位符号“mol/L”是属于法定计量单位中量的名称和单位符号。

6.1.2 按国家标准规定“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摩尔/升)可以删除。

6.2 药典二部附录66页范特霍夫方程中,公式项下注释“X为杂质的浓度(摩尔分数)”。因为“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所以似可以注释为“X为杂质的含量(摩尔分数)”,杂质的含量是用摩尔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表示。

7 量的单位和非纯数不能取对数

7.1 中国药典第三部很多地方是量的单位取对数,如159页“病毒滴度应不低于6.5lg EID50/mL”;165页“病毒滴度应不低于6.5lg CCID50/mL”。这两个例子中,常用对数符号“lg”后面EID50/mL、CCID50/mL是量的单位,不能取对数,按数学规则只有是纯数才能取对数。

7.2 WHO要像IUPACA重新定义pH那样,重新定义病毒滴度的单位。沿用数个世纪的pH定义,也因为不符合数学原理,不得不作修改。在pH=-lg[H+]中,[H+]是有单位的,不是纯数,不能取对数。IUPACA推荐定义式改写为pH=-lg[αH+][2],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参照IUPACA的写法,使用了这一正确的定义式。

8 标准滴定溶液

中国药典一部、二部附录中收载了药典中需要使用的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三部附录没有收载,只在各个测定方法中加以述说或用附注形式给出。

8.1 一部和二部的碘滴定溶液(0.05mol/L)的标定方法不统一。一部是用三氧化二砷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而二部是采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三部一些测定方法中也使用碘标准滴定溶液,如附录Ⅵ L游离甲醛测定法项下。但三部附录中不收载标准碘滴定溶液配制方法。

8.2 国家标准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碘标准滴定溶液标定项下,方法一是采用三氧化二砷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与老标准GB601-1988相同);方法二是GB/T601-2002新增加的内容,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虽然采用方法一、方法二都可以,但是同一版本中国药典的一、二部似可以统一采用方法一或方法二方法。GB/T601-2002和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碘标准滴定溶液是用(I)作为基本单元,而中国药典2005、2010年版是用(I2)作为基本单元,前者0.1mol/L相当于后者0.05mol/L。

8.3 二部和三部的溴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不一致。二部是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标定;三部在附录ⅥM苯酚测定法中……“精密加入0.02mol/L溴溶液(称取溴酸钾0.56g,加溴化钾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从精密加入0.02mol/L溴溶液知,此系标准滴定溶液,但括号中配制方法不是溴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法,没有对溶液进行标定。另按括号中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溴溶液是用(作为基本单元,但是二部中国药典附录溴标准滴定溶液是用Br2作为基本单元。

8.4 GB/T601-2002中要求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2%;USP31~33版<41>节天平与砝码中对称量不确定度也有要求。中国药典一、二、三部都没有对不确定度作出要求,显得有一些滞后。

9 其 他

9.1 药典中很多地方使用mg/mL单位,国家标准规定质量浓度的单位是kg/L,把mg/mL的分子和分母均扩大1000倍,即可变为g/L;

9.2 药典中许多处时间单位,在阿拉伯数字后面有的用“分”,有的用“min”,应该统一使用后者;

9.3 GB3101·1-93中6.2.1称“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除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均为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按照这一条规则,药典中内毒素单位等非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应采用小写“eu”。

9.4 上述范特霍夫方程中R注释为气体常数应改为“摩尔气体常数”。我国依据国际标准ISO,于1982年、1986年、1993年分别发布了3个版本的GB3101~3102《量和单位》,这是基础性的强制性标准,也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具体应用形式。希望中国药典再版时关于量的名称和单位能全部采用国家标准来表达。

[1]CODATA Bulletin 63 (1986)

[2]Siggaard Ardersen,Durst RA,Mass AHJ.Physico—chemical quantities and units in clinical chemistr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activity coefficients[J].Pure & Appl chem,1984,56(5):567.

猜你喜欢
药典国家标准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符号的由来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