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晖 万丽玲
(1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2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根据其临床表现又分为: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的发病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高危因素有关[1],通过避免或减少接触诱发因素、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防止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所以哮喘病防重于治是临床医师的共识。同时哮喘具有高遗传性,并可能伴随患者终生,因此它又是需要终生管理的疾病。然而慢性病患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活动有80%是由患者自我在社区和家庭中完成的,所以患者及其家庭不可避免地成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主要承担者——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者[2]。
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该阶段患者应以妥善的日常生活管理、适当锻炼为主,配合少量适当的药物以预防发作。
据全国儿童哮喘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94.6%为呼吸道感染为诱因[3]。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4]。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穿衣戴帽,但在天气变化和寒冷时,应加强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感冒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对流风[5]。导师万丽玲教授在临床中,常常指导哮喘患者在家中预备一些温肺散寒解表类的中成药,在天气骤变或出现恶寒、流清涕等初期症状时,即服用1~2剂以防感冒发生或加重,取得了良好效果。
过敏原主要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引起哮喘的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6]。哮喘患者要保持房屋、衣被干净,久置未用的衣被要经家人晒后再接触,减少屋尘、螨虫和霉菌等高阳性率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及特殊气体;且不宜养狗等宠物和铺设地毯等。建议哮喘患者做过敏原检测,参考检测结果针对性地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是职业性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医认为哮喘病本质是阳虚肺寒,故哮喘患者的饮食一般宜偏温性,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寒凉,少食海腥、油腻、辛辣、烟酒等,已有研究表明幼时患哮喘者成年后吸烟极易形成肺气肿。对于哮喘患者日常生活的食补、药补,因患者体质各不相同,中医哮病证候类型多样,食物、药物性味各异,患者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抑郁作为支气管哮喘重要的伴发症,其发生率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7]。抑郁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成为使哮喘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7]。中医对情志致喘早有认识,《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有所惊恐,喘出于肺”;《医贯》曰:“或七情内伤,郁而生痰…….一身之痰,皆能令人喘”。李清华等[8]在对12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观察中发现:异常情绪状态下平喘药物的效果较正常情绪状态时明显更低。所以,对哮喘患者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要让患者认识到哮喘虽不可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是可以达到控制水平的,使其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
哮喘患者通过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可以巩固疗效,延长缓解期,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减少和减轻哮喘的发作[9]。但运动亦为诱发哮喘的因素之一,且运动性哮喘通常起病急,所以哮喘患者在运动方式和环境上有一定讲究。主要的运动方式有呼吸操、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打球等,在运动前先做暖身运动,活动强度开始时宜较低,酌情提高;运动环境不能太寒冷或干燥;最好能和他人一起运动,以便突发哮喘时同伴能及时有效帮助自己;运动前准备一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剂。
呼吸操锻炼是一种调动患者自身功能的本体感受疗法,有效的锻炼可使呼吸肌的功能和协调性得到较好的调整和发挥[10]。有研究表明[11],呼吸操锻炼可显著提高FEV1、FVC/FVC、PEF等肺功能指标,增加了肺通气功能,减少残气量,改善了气体交换。对于老年哮喘患者而言,呼吸操锻炼尤为必要和适合。呼吸操方法:①缩唇呼吸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适度;②缩唇-膈式呼吸法:取卧位、半卧位或立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
傅哓等[12]通过对兰州市参加太极拳健身锻炼2年以上中老年的心肺功能等指标测试及比较,表明:通过太极拳锻炼中老年人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使气体交换的频率提高,全身组织的代谢率大有改善,有氧能力增加。
哮喘缓解期患者早期仍应选择低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或者白三烯调节剂控制气道炎症,同时可考虑脱敏疗法、口服免疫调节剂、静注免疫球蛋白等。但脱敏疗法仅适用于过敏性哮喘,且变应原的确定较难,同时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反复等缺点,使患者依从性降低;免疫调节剂和免疫球蛋白等费用较高,易造成患者经济负担,且疗效不显著。
祖国医学对慢性病扶正固本、防止复发有较大的优势,对哮喘缓解期的用药,主要从调补肺脾肾着手。洪广祥教授自拟阳益气护卫汤由玉屏风散、桂枝汤、二仙汤组成,兼顾肺、脾、肾三脏,共奏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振奋真元之效。实验研究证明:本方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明显降低气道高反应作用,可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首选方[13]。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1~4级(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1],处于该阶段的患者首先应按照缓解期要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调畅情志、适当锻炼,同时坚持长期规律用药:1~2级的哮喘缓解期患者,可选择低剂量的ICS吸入剂或者白三烯调节剂;3级患者可选择低剂量的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低剂量ICS+白三烯调节剂,或者低剂量ICS+缓释茶碱;4级患者应将ICS调整为中高剂量或者改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慢性持续期患者在喘息等症状出现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缓解症状,经治疗发作程度仍不能改善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古代医家朱丹溪言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对于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中药治疗应扶正与驱邪并举,防止传变或加重。哮喘患者应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个体化治疗,坚持长期服中药调整阴阳,改善体质,减少、减轻发作。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本病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方法,临床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使用于哮喘缓解期和慢性持续期患者。该疗法利用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皮肤腠理开泄之时,在特定穴位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一方面能有效刺激经络、穴位,另一方面药物易于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14]。穴位敷贴虽名为“治”,实为“防”,是大部分哮喘患者适合坚持之法。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4个级别,其治疗以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并预防再次急性发作为目的[1]。哮喘的发病多在夜间及凌晨,意味着患者多在家发病、在不能及时送医院的情况下,所以患者及其家人应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或紧急处理措施,备用一些常用的应急药品,可选择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按照说明书的规范操作对疗效起关键作用。对于已长期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且效果不明显者,推荐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药物的联合吸入剂。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患者经家庭治疗后多可缓解,对于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患者,在经家庭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转移患者应采取担架或靠背椅方式,使患者保持半卧位或坐位,切忌背着患者。
表1 哮喘控制测试(ACT)
哮喘的治疗是评估哮喘控制、治疗以达到控制,以及监测以维持控制这样一个持续循环过程[1]。哮喘患者应对自己的病情不断做出评估,才能配合医师合理制定治疗方案,采取有防治措施,最终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工具有简易风流速仪和ACT问卷。
简易风流速仪监测(PEF)是目前最简易、最常用的肺功能测定方法,GINA已将PEF监测列为过敏性哮喘管理程序。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特别适合患者在家中自我监测。临床上PEF可用于哮喘的诊断及鉴别,更重要的是评估疗效、指导临床调整用药方案。
哮喘评估工具ACT问卷[1]经国内多中心验证表明,不仅易学易用且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医患双方对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达成共识,及时发现未控制患者,避免低估病情,应在哮喘患者中大力推广使用。AC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表1),综合判定,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并不需要患者检查肺功能。哮喘患者可以先简单记忆问卷中各评分项目,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记录,每月通过此问卷自我评估一次,调整治疗,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以便维持哮喘控制。
支气管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通过加强临床各阶段的有效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哮喘控制。临床工作者应教育和引导哮喘患者,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正确的药物治疗和简易的评估策略,医患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哮喘控制并长期缓解的目标的。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袁东.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与哮喘的预防控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6):543.
[3]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2(16):47-51.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5]张建,徐燕玲.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0.
[6]李桂贤.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诱因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09,22(6):1079-1081.
[7]Opolski M,Wilson I.Asthma and depression:a prag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Clin Praeti Epidemiol Ment Health,2005(1):18.
[8]李清华.不同情绪状态下平喘药物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7):991.
[9]雷亮.哮喘的康复治疗[J].中华养生保健,2009(6):9.
[10]延李萍.哮喘患儿实施呼吸操锻炼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4):908-909.
[11]王丽萍.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创新研究,2008,5(21):55.
[12]傅哓,郭洁.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功能及成分影响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5):73-76.
[13]张元兵,刘良倚.洪广祥教授全程温法治疗哮病验案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234-236.
[14]宣丽华.中医治未病与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