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脑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致死原因主要是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我院感染科从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手足病581例、其中符合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69例。我院重症病例多见于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根据“指南”要求,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治疗,本院使用炎琥宁、利巴韦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9例均符合指南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发热,体温均超过37.5℃,所有患者均有皮疹,分布于手、足、口腔黏膜、肛周,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其中精神差、嗜睡、易惊22例,头痛、呕吐12例,肢体抖动、肌阵挛8例,眼球震颤2例,惊厥1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腱反射亢进或咸弱9例。本组病例随机分成功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3个月~1岁8例,1~3岁23例,>3岁4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3个月~1岁11例,1~3岁18例,>3岁5例。2组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临床确诊后均予炎琥宁10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必要者予甘露醇0.1~1.0 g/kg每次降颅内压,地塞米松 0.2~0.5mg·kg-1·d-1减轻炎性反应,口腔溃疡治疗予西瓜霜喷涂,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mg·kg-1·d-1静脉滴注,疗程均为 3 d。复发者多见于合并细菌感染,加用五水头孢唑林钠50~100mg·kg-1·d-1,2~3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1~2 d退热、1~3 d退疹,口内不流涎,能进食;有效:3~5 d退热,4~5 d退疹,口内不流涎,能进食流质;无效:6 d仍不退热、退疹。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复发:病情已进入恢复期或痊愈初期,体温已降至正常时,症状重现、体温再次上升者[2]。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症状比较 2组间退热时间和退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比较 d,
表1 2组临床症状比较 d,
注:与治疗组比较,*P <0.01
组别 退热时间 退疹时间治疗组(n=35)1.7 ±0.7 3.7 ±1.4对照组(n=34) 2.7 ±1.3* 4.5 ±1.5*
2.2 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2组总有效率与复发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手足口病多发学龄前儿童,特别是1~3岁年龄组最易发病,主要流行时间5~7月份,本组患者病例符合上述特点。临床分为普通型和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分重型和危重型,重型病例如本组患儿较多见,危重型多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治疗方面炎琥宁近年来作为手足口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3]。炎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提取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成分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具有明显的解热、消炎、抑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利巴韦林具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多种DNA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4]。其作用机制为药物进内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和RNA病毒复制,病毒唑三磷酸可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并可直接作用于RNA抑制蛋白质合成,达到抗病毒作用。丙种球蛋白富含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类,其作用机制为:(1)具有多种抗病毒抗体,较快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中和病毒。(2)抑制T细胞而减少细胞因子、炎性递质的释放,降低炎性反应。(3)调节细胞免疫活性,封闭抗自身抗体,减轻炎症性血管损害,阻断对脑组织的免疫损伤[5]。人血丙种球蛋白的IgG通过提供大量特异抗体,调节T、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阻断免疫病理损伤,抑制了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6]。本治疗组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措施、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患者的年龄及全面健康状况等条件与治疗组基本相当,至于对照组复发病例较治疗组多,可能与不使用丙种球蛋白致机体免疫功能低有关。总之丙种球蛋白联合炎琥宁、利巴韦林在治疗手足口病重型病例有确定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使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235-236.
2 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
3 唐国延,罗秀珍.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15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142.
4 万瑞香,隋忠国,李自晋主编.新编儿科药物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5 刘静鹤,邱邦东,余光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08,14:1683-1684.
6 杨善志,都鹏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