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北京乡镇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2011-06-07 11:12吴妮娜张晓俞金枝常文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卫生机构人力乡镇

吴妮娜, 张晓, 俞金枝, 常文虎

卫生技术人员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目前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力配置普遍面临总量不足、地域间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实施促使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释放[2],从而对农村卫生人力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农村地区卫生人力建设面对这些要求存在哪些不足,又要如何改善,是迫切需要研究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乡镇卫生机构卫生人力配置状况的分析,探讨人力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农村卫生人力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共45个乡镇卫生机构。

1.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北京市的地理特征将10个农村区县分为平原、山区和半山区3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区县,每区县随机抽取15个乡镇卫生机构,包括大兴、昌平和门头沟3个区县的45个乡镇卫生机构,调查收集卫生局常规监测信息中各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情况及卫技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及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见习医师/士及乡村医生等卫生专业人员)的个案信息,其中1个机构的2008年人力数据缺省,共有44个机构的数据纳入分析。每区县选取1个乡镇卫生机构进行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深入访谈。

1.3 统计方法

将原始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9年,3个区县的44个乡镇卫生机构共有在岗人员3 377人,其中卫技人员2 709人,占在岗人员的80%,卫技人员数及其占在岗人员比重与2008年持平。

2.1 卫技人员配置数量

从卫技人员编制状况看,其中2009年正式人员有2 208人,占卫技人员的81.51%,比2008年的79.28%略有增长。结合服务人口情况来看,2008年,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为1.38人;2009年服务人口数有所增加,但卫技人员数却没有相应幅度的上升,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降为1.01人,低于全国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的平均水平(1.28人)[3]。见表1。

表1 2008~2009年北京市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编制与实际配置状况 n(%)

2.2 卫技人员配置结构

2.2.1 卫技人员专业职位结构 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的专业职位结构在近两年有显著性变化,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的数量有所下降,同期护理人员和见习医师/士的数量有所上升;虽然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但2009年的医护比仍为1∶0.5。见表2。

表2 2008~2009年北京市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的构成情况 n(%)

2.2.2 卫技人员年龄结构 从年龄构成来看,两年间人员结构开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卫技人员中,25岁及以下比例从27.23%上升到33.22%;26~55岁人员所占比例从53.02%上升到61.79%;56岁及以上人员比例从19.75%下降到4.98%。见表2。

2.2.3 卫技人员职称结构 从职称构成来看,乡镇卫生机构的卫技人员仍以初级人员为主,2009年初级人员占到卫技人员的67.52%。两年间相比,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由2008年的1∶6∶16转变为2009年的1∶2∶9,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所占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明显高于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机构的平均水平。见表2。

2.2.4 卫技人员学历结构 2009年,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0.73%,比2008年的18.49%有所上升,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5.34%);2009年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36%,比2008年的37.74%有所下降,也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61.26%)。见表3。

表3 2008~2009年北京市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的学历结构 n(%)

3 讨论与建议

3.1 乡镇卫生机构需完善基层人员编制

2008年以来,农村基层机构的人员配置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北京常住人口的数量快速增加,乡镇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扩大;而且,随着医改的进程、医保的全面覆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使人群的健康需求大量释放,合格而且充足的卫生人力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因此,需要完善基层机构的人员编制,可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等方式,为基层输送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提高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人群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3.2 乡镇卫生机构需完善岗位结构

2009年,北京乡镇卫生机构的医护比为1∶0.5,与全国乡镇卫生机构的平均水平持平(1∶0.5);虽然医护比并没有恒定标准,但经验认为护士应是医生的2倍[5],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医护比应该达到1∶1.5[6]。由此可见,北京农村卫生机构的医护比数量倒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逐步落实,以及与上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逐渐形成,基层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还将增大,因此,需要增加基层机构护理人员的配置,完善人员配置结构。要增加基层机构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引进的力度,还需要注重对农村护理人员的培养。

3.3 乡镇卫生机构要注重对新进人员的培养

在北京近年农村队伍的建设中,各乡镇逐步落实医务人员的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随之也在加快招聘新进人员,使乡镇卫生机构补充了新鲜血液,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25岁及以下人员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随着新人的加入,需要注重对新进人员的专业培养,尤其是全科医学培养,使其尽快适应基层岗位的工作要求和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健康守门人。

3.4 乡镇卫生机构需继续探索人才引进途径和人员稳定机制

随着近年来新毕业大学生引进政策的实施,2009年,北京乡镇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到20.73%,高于北京市历年水平,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5.34%),基层人力队伍的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现场调查发现,多数乡镇卫生机构反映新引进人才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新引进的本科生在2年内流失的问题不利于机构的人才队伍稳定发展。针对高学历人员流失和引进难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贯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上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培养发展等方面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完善多专业执业制度和多地点执业制度,通过政策支持,促进卫生人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3.5 乡镇卫生机构需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

虽然2009年北京乡镇卫生机构的高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卫技人员仍以初级职称为主,还有部分未定级的人员。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表示“缺乏专业进修机会”和“缺少专业骨干指导”是医务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难以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农村卫生改革中,仍需贯彻城乡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政策,由城市优质资源带动农村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基层卫生人力的继续医学教育,探索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适宜农村卫技人员的培训模式,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

[1]胡鹏,王羽,卢建华.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4):62-63.

[2]蔡惠州.新农合背景下的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3-25.

[3]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4]Vivian Lin,郭岩,David Legge,等.中国卫生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5]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6]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R].北京:卫生部,2011.

猜你喜欢
卫生机构人力乡镇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新时期人事档案对卫生政工队伍建设作用的研究
新时期人事档案对卫生政工队伍建设作用的研究
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