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晓
(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100)
园林绿化是指应用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坪等植物来创造园林景观,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本身形态、色彩、质感及生长特性等自然元素,配置成美丽动人的画景,供人们休憩和观赏[1]。绿色植物作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不同的种类、配置方式、季相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都向人们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如何合理配置植物,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独有的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笔者基于目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指出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的植物配置原则及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各地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在向国家生态城市标准看齐。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较为成功的园林设计范例被许多城市竞相效仿,导致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模式化,都盲目追从,大量使用名贵树种和外来树种,造成大草坪、大色块或草本植物的大面积出现,没有根据周边环境的实践情况合理搭配乔灌草等植物,造成了景观的雷同和不必要的浪费,并且缺乏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品种单调,千篇一律,绿地结构单一[2]。
近几年来,园林绿化设计者在设计植物配置时,为了绿化工程施工的便利,多数采用市场上使用较多、苗圃比较集中区域的苗木,经常忽略了当地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区域特性,忽视了当地生长良好、见效快、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使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利用,造成外来树种过量,植物配置未能体现本土区域特色。
植物配置时常遇到主景与次景不分明、种植群落分散、空间分隔不突出的问题。植物的色彩在配置中起着点睛的作用[3]。在许多成功的园林配置范例中,季相转换时植物叶色的变换和花色的交替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景观,给人以色觉的亮点,引人入胜,陶醉其中。而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园林苗木材料色彩比较单一,几乎为清一色的绿色,开花苗木和芳香苗木运用不多,缺乏植物的多样性,使人感到视觉和精神疲劳。
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材料,其配置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如喜阳、喜阴、耐风、耐旱等,不同苗木的配置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合理地安排苗木栽植位置[4]。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美观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优美的植物生态景观。
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确定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2]。不同性质的绿地构成多种不同的园林空间,形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各种园林氛围。①公园、广场绿地,是供人们休息和观赏的场所,植物配置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植物配置要实现植物与环境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既要有林荫的休憩和活动空间,又要有可供观赏的园林植物配景,使观赏者寓情于景,融入其中。②道路绿地,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植物配置形式也要随着变换。道路交叉口周边绿地植物配置宜注重植物的交通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道路机非隔离带绿地植物配置宜做到形式简洁、树形整齐、层次分明,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人行道绿地植物配置宜考虑遮荫性强、树形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③居住区绿地,作为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小区公共绿地为主体,道路绿化为支架,使小区绿地自成体系,成为一个休憩、活动空间。
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都有差异,植物配置时要合理地运用植物进行搭配,引用外来树种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验证。选择树种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地方植物特色,尽量多用乡土树种。乡土植物经过当地土壤、气候等的长期考验,植物病虫害少、适应能力强、易于养护管理、造价低且景观的形成稳定,在生态环境效益、景观效果、综合性经济效益上的运用都是外来树种不可比拟的[5]。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乡土植物,如南方海边植物应选择抗风性强、耐旱、强光的观赏性乡土树种,例如棕榈科、桑科榕属类的植物;城市行道树种应多选择当地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关系,建立相对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遵循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体现生态环境的地方风韵和文化特色[6]。如海边植物群落配置采用椰子树+海南蒲葵+剑麻+红花三角梅球+水鬼蕉+草皮等,乔灌草结合,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配置满足了植物各自的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很好地发挥了生态效益和观赏功能。
植物配置的手法,因植物的多样性其种类、色彩、质地都有一定差异[7]。当以植物为主景,或与其他元素构造主景时,在苗木的选择、数量和位置的安排上都应突出主体,做到主、次景分明,保持主景与次景的统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植物配置的空间变化不宜过多,否则容易整体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配置过密,往往造成整个空间的零乱、破碎没有整体感,过于平铺直叙变化少又会显得单调。为克服园林景观的单调,植物配置应将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进行多层次的结合。配置乔木时,不仅要考虑到树种的种类与形态、数量搭配和空间的布置点,还要重视树种季相变化及生长后的景观效果。一味地强调现时景观容易出现植物生长几年后,生长空间拥挤,对底下及周边植物群落造成影响,使群落生态体系不稳定,未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配置灌木与地被时,根据植物的类型、生长习性与乔木配置相结合,相间分层配置,远近、高低相结合,使空间层次丰富多彩,达到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配置对美学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熟悉各种植物的形态和习性,还要对整个群落有整体把握。在进行配置时,应有意识地从艺术效果去配置植物,表现出各种植物的美感,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观功能和本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渲染园林色彩、表现园林季相特征是植物特有的观赏功能[8]。植物色彩不仅来自花卉,还有叶、果实、树干、树皮等各种各样的颜色[3]。植物配置应尽可能使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呈现不同的色彩,如季相变化不大的南方树种,可多用花树与果树进行配置。植物造景中色彩与形态互相对比和衬托,密不可分,这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配置是植物造景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园林文化艺术的直接体现。遵循原则科学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对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运用植物配置来划分空间层次,把握配置的节奏和韵律,发挥植物各项功能和观赏性,才能营造出以园林植物为主体、环境优美的园林生态景观。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毛美余,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16-5419.
[3]苏有波.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4):106-107.
[4]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48-5449.
[5]龚建勇,史培行.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49-7050,7089.
[6]王庆芬.浅析园林植物配置[J].价值工程,2010(1):183.
[7]吕育.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J].广东建材,2010(2):146-147.
[8]杨玉想.植物色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