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妹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1)
单簧管发音华丽丰满、纯洁清朗、给人遥望晴空的感受,既能演奏出发自肺腑的极强音,又能吹出持续极弱的“消失音”。被莫扎特誉为“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又称为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纵观交响乐团所有的成员,没有任何一件乐器能够像单簧管一样拥有一个如此之大的硕大的家族,其种类的繁多,甚至要求乐团中的演奏员要以两只乐器(降B调和A调)作为演奏的基础装备。以下将从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适用范围作出介绍:
高音降E调单簧管,是个“小单簧管”而不是一个“高音单簧管”,法国称它为“小单簧管”(petite clarinettte),意大利称它为“小单簧管”(clarintte piccolo)。音域为g-c4,高于降B调单簧管四度,记谱音比实际音低小三度,是移调乐器。
降E调单簧管的记谱经常是位于乐团总谱表的第一行谱表上,音乐上需要很高的技巧。在乐曲进行中,听众可以轻而易举的分辨出它的音响。小单簧管用于所有的军乐队和部分交响乐作品。由于没有专门的针对小单簧管的练习曲和因此,出现在管弦乐队的总谱上面的小单簧管声部乐谱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乐》和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的终场中均用到了这种单簧管。
高音D调单簧管的用途与降E调单簧管相同,记谱比实际音低一个音,是移调乐器,作曲家常常为了表达某种形象,而使用到它的特殊音质。
如在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蒂尔恶作剧》中,用来表现顽劣的男主角蒂尔。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谱例1-1)中,与短笛、弦乐交织在一起,渲染出疯狂野蛮和残酷血腥的原始祭祀场景。
(谱例1-1)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用高音谱号记谱,记谱音高与实际音高相同,这种乐器的重要特点是:容易发音并且反应灵敏。同时,还有着增强作品色彩的作用,在很多独奏曲、室内乐、交响乐和歌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中,单簧管只是背景音乐作为音效乐器出现,但是在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中,这支乐器担当了乐曲独奏部分的演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是第一个发掘出单簧管丰富的“断奏”特色的作曲家,如在《塞尔维亚理发师》中(谱例1-2)。
(谱例1-2)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
各种各样的调性的单簧管中,降B调乐器是最为常用的,它转调能力极强,音色辉煌明亮又华丽丰满,非常具有表现力,令人心悦怡然,是单簧管家族中最具有灵活性和表现力的乐器,适合作为独奏乐器使用。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谱例1-3)中使用降B调乐器的高音区和中音区,演奏出充满乡村风情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李斯特《匈牙利第二狂想曲》中,突出单簧管的歌唱性,演奏出如歌的主题旋律。
(谱例1-3)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A调管的音色倾向于典雅柔和、细腻并带有一丝深沉和忧郁。柴科夫斯基善于使用A调乐器,在他的交响作品和歌剧作品中经常出现,如《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谱例1-4)中,A调乐器与弦乐器配合,演奏出温雅流畅又充满动感的独奏乐句。勃拉姆斯在他的交响曲、协奏曲以及室内乐作品中都运用了单簧管,在《e小调第四交响曲》中,用A调乐器演奏出细腻委婉又带有沉思感觉的主题乐句。
(谱例1-4)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
降E调乐器适用于交响乐队、音乐会管乐队和单簧管合奏。降E调和F调乐器的重要区别是管体,降E调乐器的管体与低音单簧管很接近,而F调乐器管体则更接近降B调和A调乐器的管体。因此这使它们的音色差别相当大。
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成功地运用降E调乐器刻画怪诞的形象。而印象派大师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谱例2-10)中将单簧管作为色彩乐器使用,与其他乐器结合起来,以达到各式各样的力度色彩效果。
(谱例2-10)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F调乐器事实上是现代巴塞特单簧管,它扩展了A调高音单簧管的音域,将音域延伸。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巴塞特单簧管的代表作品,因此这种乐器又被称为“莫扎特单簧管”。
浪漫主义作曲家,如威尔第、马勒、贝尔格和韦伯恩的作品中,低音单簧管则肩负了较大的责任,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这对低音单簧管演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威尔第歌剧《阿依达》(谱例2-11)和肖斯塔柯维奇《c小调第八交响曲》中,营造了低沉阴郁的场景。
(谱例2-11)威尔第歌剧《阿依达》
倍低音单簧管是低音单簧管的“亲戚”(pedal clarinet)一般有全金属质地和黄檀木质地两种乐器,这种乐器在美国大型的管乐队或者军乐队非常流行,很多的电影音乐中经常使用到它,特别是惊险影片中,都能听到它阴险的低音区展现出的极好效果,是名副其实的色彩乐器,如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小品》等。
乐器发展使得表现能力提高,成为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单簧管及其演奏技术的每一步发展和改革都是同音乐实践要求相一致的,这从单簧管的改进史和乐队使用历史是相一致的。十八世纪上半叶,作曲家只是将单簧管作为辅助的音效乐曲使用,没有将这件新生乐器用于创作之中;从十八世纪中开始,单簧管被用在了军乐队中,并且迅速代替了双簧管的位置,成为主要的旋律乐器;十八世纪后半叶,随着单簧管形制设计的提高,演奏家演奏能力的完善,首先成为曼海姆乐团的指定乐器,之后被莫扎特广泛地应用到歌剧、交响乐的创作中,成为独奏乐器。
[1]迟铮.单簧管演奏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董德君.单簧管在国外作曲家交响乐与重奏作品中的应用[J].乐府新声,2004.
[3] 卿烈军.怎样提高单簧管演奏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