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懿
(重庆市潼南县农业委员会 402660)
合理利用养蚕资源是一个养蚕布局区域蚕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区域生产决策和技术规范制定应该围绕养蚕布局进行。笔者1989年秋提出了《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1992年1月撰写结题论文《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主张调整潼南县养蚕布局。其后,通过潜心总结、研究,2002年撰写了《养蚕布局》,倡导县或相似县区域统一养蚕布局进行革新,向多层次布局方向发展,小区域布局方向发展,业主自主布局方向发展,养蚕向多次、密集蚕期生产方向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潼南县养蚕布局,历年饲育春蚕一季,1939年改为春秋两季,1957年推行年养蚕三季,增养晚秋蚕。1982年冬季,全县桑树普遍由夏伐改为冬季重剪。次年起,全县均全面实行四季养蚕,增养夏蚕。
四季养蚕虽然能够增发蚕种,增加蚕茧总产,但由于桑树冬季重剪后,养蚕布局处于摸索阶段,尚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蚕茧单产低,农民投入产出比增大。1983年至1990年连续8年间与1964年至1982年连续19年间相比,蚕茧单产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4.35kg,下降15.7%;二是蚕茧质量下降,缫折增大。20世纪80年代,由于秋蚕期较夏伐时提前,整个蚕期气候恶劣,我县普遍采用抗逆性蚕品种饲养,结果,茧丝长与70年代后期相比下降150~200m,缫折增大30kg。部分地区蚕农误认为是由于桑树冬季重剪带来,曾经出现剪伐形式回潮现象。事实上桑树冬季重剪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比夏伐优越,既能恢复树势,又能提高单株产叶量。造成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是不尽合理养蚕布局,影响了桑树冬季重剪优势的发挥。
根据潼南县桑树剪伐形式,每季桑叶产质量,气候特点以及蚕所需温湿度,农事活动以及毗邻县养蚕布局等因素,笔者认为:潼南县养蚕布局应该立足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养蚕,控制晚秋蚕饲养量。具体作法如下。
主攻春蚕,春蚕出库时间提前,力求与毗邻县保持一致。夏蚕挖潜,夏蚕出库、发种时间适当推后,春夏蚕之间间距较调整前拉开10~15d左右。适当推迟秋蚕期(栽植大行间作桑,桑树实行夏伐,秋蚕期推迟尤为必要),把秋蚕大蚕期推迟到9月上中旬(据1981~1990年10年间气象资料调查表明,9月上、中旬均温分别为24.4℃、22℃)才能躲过高温和农忙,同时,为秋蚕期饲养多丝量蚕品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秋蚕茧丰收,适量饲养晚秋蚕。多年生产实践和蚕桑资源调查证明:潼南县养蚕布局出库适宜时间和比例如表1。
1989年秋提出《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后,1990年全县对春夏蚕期间距进行了调整,较1983年至1989年桑树冬季重剪后春夏蚕期平均间距拉开了7d,1990年春蚕期调整出库时间为4月26日,夏蚕期出库时间为6月14日,蚕茧单产分别为33.31kg/张,22.85kg/张,比调整布局前的1986年至1989年春蚕期加权平均单产30.1kg/张,高3.21kg/张,提高10.67%。夏蚕期加权平均单产18.9kg/张,高3.95kg/张,提高20.9%。1990、1991年两年秋蚕期在五桂乡进行了试验,秋蚕种出库时间分别为8月14日、8月16日,全县秋蚕种出库时间均为8月2日,平均推后13d,结果五桂乡1990年、1991年两年秋蚕茧单产加权平均为31.27kg/张,全县秋蚕茧单产加权平均为22.1kg/张。五桂乡两年秋蚕茧单产加权平均比全县高9.17kg/张,提高41.49%;五桂与毗邻复兴秋干茧质量比较出丝率加权平均高2.795%,提高8.91%。
表1 各季养蚕出库时间及数量调整方案
全县1990年至2010年春夏蚕期间距比调整前平均拉开8d,1996年至1999年、2003年至2009年11年间秋蚕期比未调整布局时平均推后11d,晚秋蚕饲养量从1996年开始至2009年14年间长期控制在8%以内。据统计,1990年至2004年全县春种发放400 337.9张,夏种发放140 806.9张,1996年至1999年以及2003年至2004年秋种发放94884张,按试验增产计算,截止2004年已增产蚕茧272万kg,同时,由于秋茧出丝率提高,秋茧缫丝节约用茧26万kg,合计298万kg。
以县或相似县为区域,并按海拔高度的异同划分一定小区域,分季别、分批次统一催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茧处理(烘炕、销售)等,即是统一布局的主要内容。
首先布局范围广,以同一种方式统一布局,由于养蚕单元(自有桑、自养蚕、自收益)的养蚕资源千差万别,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断变化,加之影响布局因子多,对管理者能力要求高,即使管理者很优秀,也不可能满足每个养蚕单元合理布局,只能顾全多数养蚕单元利益,兼顾局部利益。二是数以千计、万计、甚至百万计以上的养蚕单元,千篇一律地统一布局,即统一催青时间、统一收购时间,造成养蚕单元养蚕水平停滞不前,或提高缓慢,先进的养蚕技术、方法、管理无法得以实施,障碍养蚕水平提高。三是由于受政策、法规、资源的限制,如收购政策、催青政策、国土政策、桑蚕的一些管理法规、人力资源等限制,以蚕业生产、经营为优势产业的自行催青、自行收购、自行茧处理,桑树长期自有的自主布局的类似于独资企业的养蚕业主无法产生,养蚕专业化,现代化难以实现,以蚕业生产,经营为优势产业的科技型、效益型企业无法形成。
养蚕布局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八类,包括气候特点、桑树剪伐型式、蚕体生理特征、农事活动、劳力资源、现有养蚕水平、毗邻养蚕布局、历年养蚕布局。现有养蚕水平指养蚕单元对气象环境的调控能力、卫生饲养能力、饲养技术能力三方面,把养蚕水平相近(以全年单产、总产、效益衡量)的养蚕单元或区域,作为统一布局的依据之一,把养蚕水平高的养蚕单元(业主)作为单独、自主布局依据之一,有利于养蚕合理布局,同时有利于养蚕水平的提高。上述八类影响养蚕布局的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相互制约。某一因子在一定时期为主要矛盾,在另一时期可能转变为次要矛盾,反之,某一因子在一定时期为次要矛盾,在另一时期可能转变为主要矛盾。同时,随着各因子影响程度的变化,通过一定的量变,现有的合理养蚕布局就会变为不尽合理,需要调整或改变。
根据养蚕布局现状及问题、制约因子与布局的关系,县或相似县区域统一布局,会根据养蚕布局因子影响程度,向多层次布局方向发展、小区域布局方向发展、业主自主布局方向发展;同一布局区域桑树剪伐型式因蚕期需要会出现多样化,与桑树剪伐型式有关的影响因素也会随之变化,尤其是新的业主不断出现后,这一情形会不断涌现,使桑叶产量、成熟期适应多次、密集蚕期需要。新的养蚕业主出现后,劳动用工会由随意用工到专人专职用工,即稳定的从业人员方向发展。
2003年重庆市科委下达《重庆市养蚕布局调整研究》课题,经过市蚕桑站2004年、2005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实施多批次滚动养蚕,实践证明多批次滚动养蚕可以增加全年蚕种发放量和总产茧量20%左右,是对传统栽桑养蚕方式的一次革新,是一种适合重庆蚕业生产现状的新养蚕方法,是能进一步促进重庆蚕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举措,多批次滚动养蚕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桑树剪伐型式多样化,即实施冬季重剪与夏伐并存技术,改善养蚕设施,提高养蚕水平等将重庆现在的春、夏、秋(含晚秋)3~4批次养蚕布局,调整为年养蚕5~8批次布局。实质就是根据养蚕单元现有养蚕水平,改县或相似县区域统一养蚕布局为多层次布局,小区域布局,业主自主布局,实施多次、密集蚕期生产。多批次滚动养蚕是一项有利于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促进蚕桑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市站2006年把该项目上报市科委、作为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当年垫江的石坎、石口子等村实行小区域布局,年养蚕6~8批次,多批次养蚕面达到90%以上,铜梁县大庙镇石院村30多户蚕农养第五批蚕共53.5张,产茧2 590kg,单张产茧48.4kg,该村形成四批次和五批次两种养蚕布局。我县2006年实施三种养蚕布局模式,大面积生产年三批次养蚕,万寿丝厂和明宇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发展形成以蚕业生产、经营为优势产业的自行催青、自行收购、自行茧处理、桑树长期自有(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租赁农民耕地建桑园)的自主布局的类似于独资企业的养蚕业主,实行企业化养蚕,年养蚕6~10批次。至2009年全市10个区县进行了多批次滚动养蚕示范,示范农户1万多户,全年养蚕5~9批次,发种10.65万张,发种量与产茧量分别增长11.6%、13.5%。可以预见,随着多批次滚动养蚕的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突显。
养蚕布局狭义概念指一年养几次蚕,什么时间养,养什么蚕品种,各次养多少。通过潼南县养蚕布局调整和重庆市养蚕布局革新实践证明,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投产桑利用,提高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影响养蚕布局的各个因子不同养蚕单元是有差异的,不断变化的,把养蚕资源相近的养蚕单元统一布局,是蚕业管理者的中心工作之一;通过改善养蚕单元养蚕资源状况,引导养蚕单元向规模化养蚕发展,密集蚕期养蚕方向发展,形成养蚕业主,是蚕业管理者的工作方向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使养蚕业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