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林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肥料是桑树的粮食,是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桑树施肥方法一般可分为穴施、沟施、撒施、环施等多种方法。根外施肥作为一种辅助性施肥方法,虽不能完全代替根部施肥,但作为吸收快,见效快,肥效高,提高桑叶产质量的一种方法,生产中经常用0.1%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的硫酸钾(K2SO4)混合液[1];尿素[CO(NH2)2]因其廉价、方便等原因常作为叶面肥施用,但实际生产中往往引发烧叶、顶芽弯曲及萎凋、止芯等现象,不能达到提高桑叶产质量的目的。针对如此情况,笔者集多年实践并结合生产实际,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进行了该试验,结果总结如后。
供试桑园:夏伐桑树为本场桑园,栽植密度每667m2桑地600株[2],667m2留条7 500~8 000条[3];春伐桑树为南充市吉安镇古家坝3村5社,栽植密度每667m2桑地1 000~1 200株,667m2留条7 500~8 000条。供试桑园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相近。
供试桑品种:夏伐桑树为桐乡青,春伐桑树为育71-1。
试验根据尿素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分设 A(0.1%)、B(0.3%)、C(0.5%)、D(0.7%)、E(0.9%)、F(1.1%)、G(1.3%)及CK(不处理)等8个处理区。每区桑树20株,3次重复,共24个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同一时间分别调查其米条长产叶量、公斤叶片数、叶幅、叶长及桑叶产量,并就此作个比较。调查数据统一用C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比较。
通过表1可知,不论是夏伐桑树还是春伐桑树,C、D区在米条长产叶量、公斤叶片数和产叶量三方面与其它各区存在极显著差异,E、F、G区差异不显著,叶幅和叶长几乎没有变化(F1.72<F0.052.66)。经调查、分析,施用浓度掌握在0.5%~0.7%之间的效果最佳(C、D区),而E、F、G区(施用浓度在0.7%~1.3%之间)的效果较差,低于0.5%的施用浓度(A、B区)基本没有效果。可以看出,生产中把尿素做为叶面肥的施用浓度应掌握在0.5%~0.7%之间。
通过表2可知,不论何种剪伐方式,不同施用浓度对桑树年产叶量影响较大。C、D区与其它各区差异极显著(施用浓度在0.5%~0.7%之间),而E、F、G区差异不显著(施用浓度在0.7%~1.3%之间),并伴有顶芽弯曲、萎凋、烧叶、止芯等现象发生。由此可知,生产中把尿素做为叶面肥的施用浓度应掌握在0.5%~0.7%之间,方能达到提高桑叶产质量的目的。
(1)叶面肥的施用是以水溶性的N、P、K等肥料为主,喷洒液的浓度要适当;一般因旱、涝等自然灾害或根系吸收功能受到障碍时效果较好。如何正确使用叶面肥以提高桑叶产质量,本文就此做了些探索,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喷洒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中午气温高,不利叶片吸收;喷洒部位以枝条中上部桑叶背面最佳,且要均匀,以水滴不落为度;喷洒次数为隔周一次,一般2~3次,用叶前7~10d停止施用,以保证蚕作安全。也可结合治虫进行该项工作,以节约人工。
(3)限试验规模,其它叶面肥如过磷酸钙[Ca(H2PO4)2]、硫酸铵[(NH4)2SO4]、草木灰[K2CO3]浸出液等的施用及桑叶质量如何变化,有待进一步的试验和探索。
表1 不同浓度对桑树春、秋产叶量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1]王泽林.夏秋期桑树的培护管理[J].四川蚕业,1999,27(2):23-24.
[2]王泽林.桑树栽植密度与产叶量的关系[J].四川蚕业,2002,30(4):51-53.
[3]王泽林.桑树不同留条数对秋季产量的影响[J].四川蚕业,2008,36(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