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亮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苍南 325800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认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超早期溶栓治疗和脑保护措施。临床上常用的中药血栓通和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均有一定的脑保护治疗作用。我院神经内科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ACI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0例,均符合1994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病程<72h,瘫痪侧肢体肌力≤3级,治疗前征得家属同意,且除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病者。按就诊日期,单日为治疗组,双日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44~88岁,平均(67.2±12.1)岁;伴高血压23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2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87岁,平均(67.7±11.8)岁;伴高血压 22例,糖尿病 8例,冠心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给予血栓通粉针45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1天1次。治疗组另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完,1天2次,连用14天。两组同时予阿斯匹林片100mg口服,1天1次,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调整血压,甘露醇脱水等常规治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对两组患者作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评分,通过增分率判断临床疗效。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心电图。
统计学方法: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
3.1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增分率86%~100%;显著进步:增分率46%~85%;进步:增分率16%~45%;无效:增分率≤15%。有效率按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者进行计算。
3.2 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0%、13.3%;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3.3%、2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 ESS评分 治疗组与对照组ESS评分在治疗后1周(P<0.05)及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ES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E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治疗组 70.0±16.0△ 75.5±16.5△对照组 61.5±15.3 66.3±16.0 n/例30 30治疗前50.6±8.9 51.3±9.0
3.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它不良反应。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针对两个问题:一是溶栓治疗解决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二是保护缺血脑组织,减轻或消除因再灌注而致的损害。由于时间窗等条件限制,溶栓治疗只适应少数患者,因而脑保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在的观点认为缺血后脑部不仅仅是神经的损伤,还有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缺血后的脑保护应该包括神经保护、血管保护和胶质细胞的保护,也就是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即全面的脑保护[1]。国内研究表明[2],中药有改善脑部微循环,抗氧化或保护脑细胞等作用,对脑梗死有一定疗效。殷聪国等[3]报道,血栓通对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并优于传统中药制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国外一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4],依达拉奉治疗发病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有效,被认为是有效的神经元保护剂。在缺血周边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尚处于“膜泵衰竭域”值之上,因而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功能缺损或基本丧失,但大部分神经细胞仍然存活,若不及时合理干预,则可通过凋亡和坏死两种机制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已阐明的缺血级联反应的分子机制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钙离子稳态失衡、自由基形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活性异常、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表达的改变等。这些级联反应的每一步都是脑保护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但这些分子机制不同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可促进脑缺血的血管与神经再生,改善微环境,具有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本组结果显示,依达拉奉与血栓通联合应用对发病72h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1]丁新生,王蔚.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1-723.
[2]杨明秀,陈红,邱小鹰,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103-105.
[3]殷聪国,牛国忠.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73-75.
[4]Edaral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rger,edarvone(MCI-186),on acute,brain infarction,ranlomined,placebo controlled,double blind study,atmulticenters[J].Cerobrovascular diseaces,2003,15(3):2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