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玉,朱纪楼
1.安徽省长丰县左店乡卫生院内科,安徽淮南 231113;2.安徽省长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安徽淮南 231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脑梗死致残率较高,有60%~80%的存活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就占1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本研究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观察组综合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84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排除和纳入标准筛选后确定7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干预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来的治疗,不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由全科医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①心理指导:首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医生每月与患者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1~2次,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②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每月2次集体讲课,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脑梗阻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③行为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适量运动;④每个月测量一次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每3个月测量一次颈动脉超声;⑤康复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程作出相应的康复干预措施,同时教会家属如何操作,督促指导患者完成相应训练。加强脑梗死的一、二、三级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率。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各种评定量表的调查:①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并比较两组的差别;②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根据量表统一规定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③根据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测量包括日常生活、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身体活动、正向情绪、社会接触、社会支持、角色与社会适应,总体生活质量共8个方面。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主要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及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比较(x±s)Tab.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x±s)
1年前两组患者均接受干预措施,QLI和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接受干预措施,QLI和BI积分显著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QLI和BI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QLI和BI指数比较(x±s)Tab.2 Comparison of QLIand BIindex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x±s)
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进行社区干预后,观察组人群在自测健康评定的8个方面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自测健康状况测量结果(x±s)Tab.3 The results of the healthy situation by self-measurement(x±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而危害人类健康的脑梗死疾病,是我国城市居民中首位致死疾病,致残率高,易复发。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科学、系统、连续的社区康复干预措施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患者出院后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康复治疗师和社区护士对其继续进行各种功能的恢复,是目前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种有效的方法[2]。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死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脂也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4-5]。本研究显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及相关生化指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可以看出接受干预措施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QLI和BI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通过表3可以看出,进行社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自测健康评定的8个方面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患者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这与黄文胜[6]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明显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增强了患者锻炼的主动性,使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康复医疗,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预措施的效果,应注重家庭对脑梗死患者康复作用的理念,发挥家庭作用,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王平平,高利.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2):125-128.
[2]牟利凤,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9):59-60.
[3]吴显儒,陈斌,卢运康.农民脑梗塞前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和行为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379.
[4]李建生,余学庆,庆慧.恢复期老年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1245-1247.
[5]Hendrikse J,Petersen ET,Chéze A,et al.Relation between cerebral perfusion territories and loc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s[J].Stroke,2009,40(5):1617-1622.
[6]黄文胜.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内科,2009,4(5):6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