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中学(200030) 唐含梅
(PPT出示地貌的景观图片)
师:设问这几种地貌分别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何种地貌类型?
生:流水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峡谷、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沙丘、海浪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海蚀崖、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地貌—黄土梁、流水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石林。
师:这些都是地貌景观图片,而在实际地理学习和工程建设时,常用的是等高线地形图。
【评析】通过景观图片复习了前一课时的几种地貌类型,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兴趣和意识。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出示等高线绘制原理图,请同学读图思考等高线图的绘制方法。)
师:提问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等高距的含义。
(课件演示,画一幅等高线图,师生共同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板书:同线等高、等高距同、闭合曲线、重合成崖、密陡疏缓。)
【评析】等高线图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课前与学生沟通,此部分知识他们基本已遗忘。通过提供等高线绘制原理图、绘制等高线图等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梳理加工,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构建等高线基本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师:请同学们读地图册P27五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景观和等高线图,完成等高线特征(数值、形状)比较表。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等高线(疏、密) 中疏周密 密集 较稀 稀疏海拔高度(米) >500米 >500米 <500米 内低外高 <200米
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进一步判读A、B、C、D、E五幅等高线图所反映的地形。
生:回答略
(此部分通过学生个别或集体回答来检测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C图等高线没有成闭合曲线的原因—受图幅大小的限制。)
【评析】 五种地形的等高线判读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一开始我的设计是:学生读地图册后,教师提问,由学生完成五种地形特征和等高线特点比较的文字连线。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时,表面上学生回答问题很好,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这种问题设计对高一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要求过低,同时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读图、识图、分析地图等能力的训练,在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上是不足的。最后我采取表格形式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比较五种地形的等高线,再设计等高线图让学生进一步判读地形,在判读A、B、C、D、E的地形时,学生无论是个别回答还是集体回答,正确率高,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的能力,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读图能力的提高。
(出示地形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山地的不同部位。)
师:通过读图、结合旅游经历你们能说出山地有哪些不同部位吗?
生: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有学生不能全部答出的,教师指图启发学生回答。)
师:参看地图册P27,请前后同学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活动单——活动一。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判读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的地貌,在活动单上画出他们的等高线示意图,并总结基本特点。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过程,并给予帮助、指导。请各小组代表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纠正错误、补充说明、总结概括。)
【评析】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和判读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一开始我的设计也是由学生连线文字的形式来掌握知识,这种设计同样存在着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过低,没有给学生更多能力训练。最后我选择了学生活动,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完成活动单——活动一,学生动手绘制等高线示意图来探究总结等高线特点,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此部分教学的不足,在小组展示活动成果时,缺少各小组的质疑,对于学生地理语言的描述,教师应强调规范表述。
(出示PPT幻灯片,师生共同来总结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教师出示山脊、山谷等高线和景观图,师生谈话进一步分析比较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征。板书:凸低为脊、凸高为谷、山脊分水、山谷集水、河流山谷。)
【评析】山脊、山谷的判读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此部分由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读图自己去发现、研究、分析比较,掌握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规律。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或被动的复制式学习,从后期的考试检测来看,学生山脊、山谷的判读及应用掌握较好。
(教师与学生伸出左手,用“手”来演示“山地模型”,加深理解。此部分课堂气氛活跃。)
【评析】学生动手的演示,形象生动,达到了知识内化、深化的效果。
(3)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
师:地貌与人类关系密切,等高线图也常常为生产建设服务,请前后四位同学一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活动单——活动二。
(学生活动二,教师设计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某镇的等高线地形图,有若干拟建项目,如果你参与该区域的规划工作,请提出你们的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小组活动讨论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激励,在探讨⑴修建水面海拔最高为200米的水库,用斜线画出图中水库淹没的区域。对于这一问题,有部分同学不知从哪里着手,求问老师。我用手比划点拨学生用什么形态的东西盛水?学生受到启发,自主学习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在画出水库淹没区域之后,由于有了铺垫,学生解决⑵标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师:请同学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
生:(略)
(在学生说出建议和理由时,教师询问其他小组意见,学生参与度高,有成功的自信和喜悦之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板书:水库洼地、大坝峡谷、引水顺势、平原种植、山地林牧。)
【评析】等高线应用也是本课的重点,此知识点的教学,在过去我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利用等高线图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读图,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农业区位选择等方面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过程,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上也存在不足。最后我决定设计学生探究活动,把等高线综合应用中关于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引水工程、农业区位选择等相关内容以问题情境形式设计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探究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个人的疑问和见解,教师适时地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想法都为整个小组群体所共享,通过交流商讨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生上讲台展示发言时,出现超出预定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如建水库要淹没农田和城镇、移民安置,建水库的综合效益等问题。对于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交流营造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积极实现非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师总结新课,布置作业。)
组长:______记录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以下是山地或丘陵不同部位景观图,请绘出相应的等高线图。
地形名称 地貌景观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特征
组长:______记录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下图是某镇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以下拟建项目,如果你们参与该区域的规划工作,请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要 求理 由1.修建水库 ⑴修建水面海拔最高为200米的水库,用斜线画出水库淹没的区域。⑵标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2.引水选线 要建引水渠道到乙村,①、②哪条线路更合适?3.公路选线 两个度假村之间计划修建公路,图中③、④哪条线路更为合适?4.寻找水源 在⑤、⑥哪里可能找到水?5.区域规划 ⑦、⑧处将布局粮食种植和果树栽培,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