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为例

2011-09-06 10:23:20福建省厦门一中361003刘春萍
地理教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新课程记忆

福建省厦门一中(361003) 刘春萍

一、确定教学难点,突破教学瓶颈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白难在何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师应对比《地理课程准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去确定难点。《课标》对本节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其实这看似简单的描述,却包涵着不简单的内涵:要记住34的3倍共102个知识点,而且要将知识点准确落实在中国行政区的地图上。初二学生面临的的实际情形是:年纪小,储备知识少,学习方法简单,承受困难的能力差等。学生的学习困难出现了,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难点明确后,就能分析出难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加以排除了。本节难点并不是难于理解或应用等,而是难于记忆,记住地名和它们在图上的空间分布,记忆点多且空间分布杂乱无序。这类教学难点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将一个大难点分解为几个小难点,然后再各个击破。本节难点先一分为二:难点一,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填写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第1课时);难点二,记住并在图上正确填出各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第2课时)。这样变102个记忆点为34+68个。根据情况,还可以将难点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难度更小,更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如难点1经过优化重组,可以被细化为:9+11+4+3+4+3(具体设计请看下一点说明),直到实现化整为零,顺利突破为止。

二、优化教学设计,化难点于教学过程

确定分析教学难点,就是为了寻找或设计破解难点的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教要适合学生的学。所以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怎样学做准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笔者将《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设计突破难点一的教学方案如下:

设计1:

设计2:

设计3:

?

?

这样重组处理后的难点目标,就变空间分布复杂无序为简单有序。设计中还贯穿着记忆和复习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非常具体又有效的,成功化解了难点,实现了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记并不等于记住了,更何况是难点。教师要跟进设计优化的练习和测试,如设计1和设计2,让同学们趁热打铁,将难点知识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老师的口中。这样由引导和练习推进到测试和弥补,最后又优化提升到难点目标实现的学习过程,是有效突破难点的过程,是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课堂教学“三效”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内省和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反思整理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及时研讨交流,这对今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实实在在的推进作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实践说明,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不断探索,重视反思,及时总结,为今后的难点突破,不断积累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⑴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将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学习基础:《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的设计,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困难,牢固掌握和有效复习难点知识,大大提高了记忆的有效性,为今后人口分布、民族分布、地形分布等一系列地理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技能、调动和运用地图知识技能、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更高学习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法:《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的设计,化难为易,变空间分布复杂无序为简单有序,变不难理解难记忆为不难理解又不难记忆,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不仅记住了34个省区的名称,还记住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超出同学们自己的估计。

学习兴趣:科学的记忆方法不仅可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还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这个道理。教学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互动的参与面,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教师要及时把握这类难得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大量的齐声跟读和互助学习、抢答等,又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朗朗的读书声将愉快的学习情绪充满了教室内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生成。

⑵充分发挥教师组织主导作用的教学设计

《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的设计,自己试图尝试新课程倡导的教师新形象,即教师应当成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等多课堂元素的整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以这样的设计实施教学,能使学生在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更愉快、更有效的学习,更加突出教师发挥组织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有意义问题的课堂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采取开放的、互动的形式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角度出发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给学生较高的自主和较多的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发展,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要让学生去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2.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施《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及时辅以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活动,调整教学策略,能够使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练习,自己注意做到:

⑴保障时间:俗话说“刀不磨不锐”。经验证明,知道如何记忆并不等于记住了!对学生不进行必要的训练,知识就得不到落实。今天我们面临着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的矛盾。地理课要象数学科那样布置许多课后家庭练习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在课堂上讲练结合,是抓课堂练习的落实。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又要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精心计划,严密组织,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练习、复习和作业时间,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⑵差异辅导:教师在学生练习消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难得的差异性辅导,即能给学困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各有所得,不断进步。

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句精彩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探究,大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在课堂提问中注意从这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课前要准备充分,不要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人人都会,随心所欲的教学形式。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征,并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二是提问要讲究质量,一节课需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进行怎样的设计,全可以围绕几个“主题”问题来展开,了然于心,从而保证提问的方向性。

三是提问要讲究艺术性,特别是初中地理课学生年龄小,提问的语言有适当的煽动性,可以达到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当问题提出后,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当看到犹豫又惶恐站起来的学生后,教师应迅速给出简单题,如:台湾、新疆等,并尽可能多的适时表现出你的期待、鼓励和欣赏。答对后还应该迅速给予肯定,让他们能欣喜又自信的坐下。

四是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上课提问目的不仅是寻求学生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思考。我们可以按排序、按列序、按号序、无序等大面积提问,是对那些原来想混混学生的有效促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功突破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至于最终转变为对学科的热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新课程记忆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文史春秋(2017年10期)2017-11-29 01:31:42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河北省行政区划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河北省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