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患者磨牙情况分析

2011-05-31 03:05:48王加爱
当代医学 2011年27期
关键词:第三磨牙智齿下颌

王加爱

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往往在18~25岁才萌出。随着人类的进化,由于颌骨变小,没有足够的位置,使智齿错位萌出,这种牙又叫阻生牙[1]。它往往会使牙冠周围软组织产生炎症,即“尽头牙”发炎。这种牙不但无功能反而有害,必须尽早拔除,以防止进一步发炎。为了进一步了解第三磨牙的情况,本文对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判定第三磨牙的阻生、先天缺失及萌出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12~23岁,平均(19.2±2.5)岁。患者均为恒牙列,无第三磨牙拔除史,无唇腭裂及颅面部外伤史,无正畸治疗史。

1.2 研究方法

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判定第三磨牙的阻生、先天缺失及萌出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阻生类型根据阻生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分为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近中阻生、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和倒置阻生[2]。分别统计各类阻生的构成比。以牙数记录并计算第三磨牙的阻生率及缺失率,并分析其上、下颌间,性别间是否有差异。详细记录第三磨牙存在及分布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阻生情况构成

第三磨牙各类阻生情况的构成如表1所示:在各类阻生中近中阻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垂直阻生和水平阻生,远中阻生及颊舌阻生所占比例较小。

表1 第三磨牙各类阻生情况的构成

2.2 不同性别上、下颌间第三磨牙阻生率及缺失率比较

经x2检验,第三磨牙的阻生率及缺失率在不同性别间无论是上、下颌及全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第三磨牙阻生率及先天缺失率(%)

2.3 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

经x2检验,在上、下颌间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阻生和正位萌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

3 讨论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颌骨承受的负担相应减少,导致颌骨骨量不断减少,但牙齿的体积并不随之减小,最终使牙齿萌出的位置不足,最后萌出的第三磨牙最易形成智齿冠周炎,这是智齿萌出位置异常最主要的原因。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俗称智慧齿,立事牙,尽头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一般是于16岁或之后才生长出来。相较于幼儿时期长出的乳齿与儿童时期更换的恒齿,智齿通常是在人类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时才长出,因而得名。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长出,有的人40、50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而且四颗智齿也不一定都长全,某些人可能只长1~2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智齿的位置从门牙牙缝开始,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牙齿数目,如果有第八颗牙,它就是智齿[3]。

在本组中,阻生最常见的类型为近中阻生,占所有阻生牙的45.36%。患者中第三磨牙的阻生率及缺失率在不同性别间无论是上、下颌及全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上、下颌间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率、阻生率和正位萌出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综上所述,第三磨牙对牙列的影响是复杂的,它的萌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第三磨牙和正畸治疗间会彼此影响,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对于第三磨牙的考虑要贯彻于整个治疗的始终,从错牙和畸形的诊断设计、矫治方案的制定到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结果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决定第三磨牙的处理方案。

[1]刘新强,孙雪玉,陈杰,等.正畸患者第三磨牙牙胚缺失的统计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6):493-495.

[2]续美如,吕冰峰,霍益亮.572名青少年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及阻生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58-260.

[3]何玉宏,段银钟,李楠,等.全颌曲面断层片评价影响第三磨牙萌出因素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4):220-222.

猜你喜欢
第三磨牙智齿下颌
我陪妈妈拔智齿
SD大鼠第三磨牙阻萌的研究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2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有礼貌
好孩子画报(2014年2期)2014-03-07 22:17:24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并发症分析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