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维爽 张俊湖 滕伟禹 王海龙 时景璞 付凌雨 李 辉 董 卫 董亚珞 周 波 李继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1)
辽宁西部的彰武地区为食盐高摄入区,本课题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此地区为高血压高发地区,且脑卒中患病率较高〔1〕。目前相关的大规模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彰武地区的特殊人群,在大样本随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彰武县农村按行政区域抽取6个乡中的11个村,对样本村中18岁以上的人口全部进行调查。人口总计6 127人,实际调查人数5 208人,男性2 005人,女性3 203人,应答率为85%。既往脑卒中病例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新发病例按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 应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平静休息3~5 min后的血压,每人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血压值。
1.2.2 计算公式 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SBP+2DBP)/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及EPi200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
2.1 两组不同性别、年龄的脉压分布 从性别看,同性别组间,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分布频率组间差别显著(P<0.01),脑卒中组男女脉压分布趋势一致,非卒中组不一致(P<0.05)。从年龄看,脑卒中组随脉压增高分布频率增加,≥75 mmHg分布频率最高,而非卒中组随脉压增高分布频率下降。而且30岁后各年龄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与血压相关的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 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比较,SBP、DBP、PP、MAP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在脑卒中组SBP,DBP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血压水平,而非卒中组在正常水平,脑卒中组的PP平均水平远高于非卒中组。见表2。
2.3 不同脉压的组间危险性比较 将<45 mmHg组作为参考值为1,比较不同脉压组别的危险性,结果显示随脉压的增大,OR值增加,即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见表3。
表1 不同组别的脉压分布特征〔n(%)〕
表2 血压相关参数的比较(x±s)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仍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彰武地区由于高盐、高脂饮食等因素,为高血压、脑卒中高发地区。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结果,辽宁省彰武县农村地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7.1%,标化患病率为35.0%〔3〕;脑卒中患病率为4.40%,标化患病率为3.10%,明显高于我国已有的较大规模的脑卒中调查结果〔1〕。因此,详细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危险因素仍很必要。本文主要探讨该地区血压的相关指标,尤其是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PP与每搏量、心室射血速率及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有关。在高血压时,动脉壁结构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失调,使动脉顺应性和扩张性降低,血管壁进行性损害而僵硬,大动脉储备血的能力减弱,SBP升高,DBP降低,最终导致PP增大。同时,增高的PP也会增加动脉的牵拉,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加,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易发展为动脉瘤并最终导致破裂发生脑出血,或使内膜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4,5〕。
本研究中与血压相关的几个指标如SBP、DBP、MAP及PP在脑卒中组明显增高,说明该地区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密切。由于PP是综合SBP及DBP所产生的指标,反映的信息更完整,所以本文对PP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发现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间差异受性别及年龄干扰较小,而PP则是影响脑卒中患病率的重要指标,且随着PP的升高,脑卒中的患病危险性增高。
国外研究曾报道女性、高龄、降压药物的应用、糖尿病、心电图异常及饮酒等与脉压升高相关。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PP及MAP的增加,死亡率及脑卒中危险性均显著增加〔5〕。脑卒中急性期脉压升高可导致预后不良〔6,7〕。但 PP的变化并不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8〕。而且目前尚缺乏关于药物降低脉压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调查时间限制,缺乏长期观察,不能确定PP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因果关系,但可为更进一步研究PP与卒中的相关性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辽宁彰武地区脑卒中的高发与PP密切相关。由于PP测量简便无创,临床中容易实现,是评估脑血管病风险的必要指标,所以临床医生在关注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并控制PP。
1 滕伟禹,王海龙,时景璞,等.辽宁省彰武县高血压高发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5):441-4.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1.
3 时景璞,王海龙,李 辉,等.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47-50.
4 Ni Y,Wang H,Hu D,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pulse pressur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2003;26:871-4.
5 Domanski MJ,DavisBR,Pfeffer MA,et al.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prognostic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pulse pressure〔J〕.Hypertension,1999;34:375-80.
6 Tsivgoulis G,Spengos K,Zakopoulos N,et al.Twenty four hour pulse pressure predicts long term recurrence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1360-5.
7 Aslanyan S,Weir CJ,Lees KR,et al.Elevated pulse pressure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of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troke outcome〔J〕.Stroke,2004;35:e153-5.
8 刘艳平,马 丽,靳轶敏.急性脑梗死患者脉压参数的差异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