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和盐城老兵

2011-05-30 17:29陆幸生
新民周刊 2011年23期
关键词:台东陆客马路

陆幸生

曾经问到过台湾的朋友,印象如何,大多先是“支吾”几声,随后说:没什么高房子,建筑也旧,马路窄,两边小店家多;讲是台湾小吃很“嗲”,到士林夜市吃吃,味道也跟大陆差不多,煎臭豆腐用的油倒是“煞煞清”。讲到末了,也总是对比:上海比台北大多了,高楼大厦,现代多了。

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我下机,心里只有一个资讯是准确的:台湾有2300万人口,上海也有2300万人口。作为行者,各自取舍,接着大家就各看各的了。

圆山饭店,看着就眼熟,完全大陆宫殿式模样。如果说故宫太和殿是平房,圆山饭店也就是保留“北京平房”的大屋顶,再把房子一层一层地“升”起来,形成一屏风式的楼房建筑。资料说;圆山饭店董事长是孔家人士。1973年,圆山饭店落成,宋美龄特地交代,复制一幅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挂在饭店顶楼的咖啡厅墙上。她曾来视察,对这幅复制品十分满意。

只是,要说台湾各市县的马路,与大陆相应城市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我一时却想不清楚。路边布满各式小店,在大陆江浙、闽广一带,也是这般。在南投,清早闲逛,看着想着,明白了:此地街面小店,地皮都是私有的,如果说大陆私人店家是前店面后工场,后面再隔出一平面空间兼作住宿之地,台湾也多是前店后场,居家处则就在上面;于是,这店招能做多高,愿做多高就多高;不会有二楼、三楼以至更高楼层的住家出来“讨说法”。在大陆,“挡光挡风”的楼层上下纠葛时有所闻,大多是用钱也摆不平的,店招就只好躺着做。

除却台北通衢大道,岛上各处市县马路,从路口望去,各式店招鳞次栉比,相互攀比着“生长”,狭长马路有了点被招牌笼罩下的“甬道”味道。回到上海,再看中小街道上的店家招牌,极少有“长到”二楼以上的。

台湾导游自豪地夸大形容,台湾车辆是“拆”了喇叭的,“规则不允许,开车也自觉”。不过我还是听到了几声,比起大陆,倒的确是少很多。但我觉得台湾的城里很吵。岛上把摩托车唤作机车,250cc以上的叫“重机”;岛上城市车辆的交通流量中,私人机车占到40%,从清早送货到夜宵时分,整个城乡到哪儿都是轰轰隆隆的。在大陆,厦门第一个在城内禁摩,广州紧跟着也禁了,上海的摩托车,C照早就不能进入城市中心区域。

竖长的店招,横跑的机车,似是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投身竞争的两个形象标记。

5月18日下午两点,即将驶出台北的大巴,被强制停靠在“市政府”的马路边,空调也必须关闭。导游告知:防空演习,各位朋友赶巧了,半个小时,整个台北“一辆车也不许动”,“看见那门口没有,站着的执勤是带枪的哦”。导游半开玩笑般地加了一句:这个防空,就是“防你们大陆哦”,以前多,现在就一年一次了。

车到嘉义,我早上起来,背着相机,专走小街小巷。一位起得更早的老人,白须白发,坐在自家房前草地的椅子上。我上前问询,老人回答:他是江苏盐城的,民国37年,跟着部队坐船来台湾,先修路,后脱了军服,买房子住;他姓陈,今年82岁了,有3个儿子,现在有6个孙辈了。我问:回过老家了吗?老人答曰:回去过一次,兄弟还在,“我80,他70多,见面了”。1948年,这位老人来岛时候的年龄是18岁。

老人问我是大陆哪儿的,我回答:上海来的。老人说:上海大哦,上海好哦。我说,拍几张你的照片,可以吗?老人神情亲切:好哦,“带回你上海去哦”。

防空演习,一年一次;82岁,60多年,回家一次。这样的“一次”,都在讲述着一种现实的“距离”。

到台东,当地电视播放“台东县议会第17届第3次定期会”,“议员”质问“官员”:开放陆客来台观光,就要让陆客掏钱,就要让我们台东有钱赚;我们台东有好风景,要多开放,“你就让陆客在台东多下车么,不下車,我们赚什么”。

第二天,我跟导游说起这事,导游回答:议员拉票啦;不过,“现在每天台湾有上百辆陆客旅游大巴在跑,停了,还真不好办呢”。▲

猜你喜欢
台东陆客马路
人来车往的马路
来活力台东,逛升级扩容版利群
过马路
过马路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
台商贩抱怨陆客“只问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