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游的喧哗与怪诞

2011-05-30 10:48边芹
新民周刊 2011年20期
关键词:旅游

边芹

名牌无“界”

在“消费乌托邦”时代,享受与幻觉让人忘乎所以,以为大同世界只在一把银子弹落的地方。世上没有一国的统治者让百姓将这种“集体无意识”抛掷到如此遥远且深具偏见的地方,也没有一国的中产阶层这般需要西游和购置“国际名牌”以证明自己的“诞生”,更没有一个民族从贫困的土地上站起来却如同失败者一样没有了主心骨。

自中国游客大量涌进巴黎这座城市,一些老馆子、大商店已去大不易,不是逃避自己的同胞,而是发觉这些“名”店因新客源而调整了待客政策。比如一些重要景点“名”饭馆的菜一点点接近食堂水平,且量减少价提高,服务也失了以往的规范;一些珠宝商开始以假充真,本人最近三个月连续遭遇两次,都是正儿八经的店。这里的商人并不老实,只是历来在真假问题上法律是毫不留情,做一次就让你倾家荡产,所以卖假得不偿失,但若让他们发现卖给某类人群不受惩罚,则做起来绝不会有良心羁绊;再就是一些老百货店,店内装潢越来越奢华,货品的档次却悄然降低,连起码的待客之道都因国人到来而为之改变,比如“春天百货”的厕所居然前所未有地收起了方便费!

那天我去巴黎“春天百货”,在二楼珠宝手表柜台,目睹一幕,那无法用逻辑梳理的场景,以它的荒诞与不和谐,刺人心目。这层楼面是这两年新布置的,聚集了奢侈品“名牌”大军,价高得离谱,本土客人已鲜少光顾,真有钱的不到这儿露富,中产阶级则被吓跑,举目望去,中国面孔居多。某大牌珠宝手表专卖柜台里,客人清一色同胞。在这间装饰风雅、布置了沙发、鲜花的店铺内,特制的灯光将金子和宝石的光彩夸张到令人眩目的地步。我正要穿堂而过,眼睛被一场景摄住:店铺尽头一尘不染的白色沙发上,坐着一对中国老人,从穿戴举止看,绝对不是出入此等店铺的优闲阶层,而是从少到老胼手胝足谋生活的人。他们的儿子在旁边的柜台上买手表,两位与整个布景格格不入的老人,既不看儿子挑货,也不四顾满堂财宝,而是被店阔压人的阵势逼迫得手足无措,坐在聚光灯下一动不动,目光不知往哪里投递。老太太显然是连头发都舍不得去发廊剪的质朴女人,脸上也不施脂粉,更不要说高跟鞋和剪裁合身的服饰,老头则像刚从土炕上下来,一生的勤俭劳作由时间深深地嵌进仪表,多少金钱都已抹不去了。而这对说不定48小时前还习惯为节电拒开洗衣机的老人,却被现代交通工具和金钱的鼓噪,一夜间投到这连侍者都浓妆艳抹、头油香精、高跟鞋、指甲油必备的世界,为这几百年劫遍全球而垒金堆银的资本殿堂,提供了一幅怎样的怪诞景象,他们那位正挥金如土买富贵“标志”的儿子是意识不到的。法国人为了将人分等划界,设置了奢侈品的门槛,没想到,这道为富人锦上添花、由穿衣戴帽到举手投足等一整套潜规则搭建的樊篱,被中国人三步两脚踹掉了隔墙,门里门外失了界限。

新兴国家的游客近年正逐渐取代老牌富国的游客,占领巴黎的商店、饭馆,但未见一国呈送上述场景,正面的解释是,大概没有一国穷人的翻身速度这么快,唯有中国人为这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送上了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的场面,钱当然不拒绝赚,但对这样不见界标的买客,却是从内心贱视到底的。的确,连穿着、化妆、发型这些资产阶级宫殿最浮表的“身份证”都未购得,却无知无觉地跨过所有隔离,没有任何缓冲,只有钱为通道,以惊人的速度和最短的距离,坐进这些常常只有几世膏粱的阶层才出入的地方,带着举世皆无的天真和自鸣得意,将那一把刚到手的金钱慷慨抛洒,让阶级阵线暗设的法国人完全失去坐标。

文化旅游与消费旅游

这让我想到旅游的目的,千山万水的跨越,究竟为了什么?

在西方旅游一直分为两种,也就是说有两类人以不同的方式和目的出游,有两个词从一上来就把他们分开:文化旅游与消费旅游。如果说两种旅游有一共同目的:度假,那么把不必干活的时间在异地花钱打发掉,则不同人有不同的目的。

大多数有能力到异地旅行的法国人,并没有文化目的,而是想放松休息。这类人被我划在消费旅游群中,占中产阶级旅游者的大头,也是“民主”社会保证表面换人、政权实际永远在同一拨人手中的稳定投票源。这群人一般不出国旅游,因为经统治者成功驯化对异文明或蔑视或无兴趣,其中文化水平高的,出国的脚步多不迈出西欧,至多跑跑泰国之类提供“特殊服务”的国度。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理由很简单:气候、旅游设施、费用。由于寻找阳光是出发点,气候就成了选择地点的决定因素。有条件的人不出本土或西欧,只有荷包羞涩的人,才迈出“富国俱乐部”。比如同一类旅游消费者被分在地中海两边,有钱的在地中海北岸晒太阳,钱少的在地中海南岸分享同一个海、同一个太阳。后者付一星二星的价格住四星五星宾馆外加机票钱,也比地中海这边便宜。这个消费旅游群体可不是为异文明远走他乡,他们下了飞机由大巴运到海边专为他们建的高档旅馆区,继续生活在白人中,与对岸唯一的差别是侍者的肤色和口音。说白了,是来沾便宜的,没便宜可赚,才不看你一眼。统治者稳坐泰山却看似洒脱的社会,往往是社会的基座部分被精英阶层成功圈养,让他们眼睛不往外看,肥水不往外流。

反之,文化旅游的人群较前者要缩小许多,去异域他乡的多在这群人中,他们同时也是可能的背叛因子,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潜在威胁的不稳定投票源,因为是从疏而不漏、费尽心机搭建的“防火墙”内漏网的人。他们选择地点的理由往往与对某个异文化的兴趣连在一起,只有对异文明的了解或兴趣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花钱远游异乡。看到这一层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在这个社会精英阶层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整个上层建筑制造外部世界的负面舆论;同时你也才能明白,为什么对外面世界一派好心的中国社会,别的不多,就是叛逆者多。

西方游华者在国人眼里往往文化素质较高,也源于这个“无兴趣不来”的因素。我在国内旅行时,在偏僻地方的博物馆时常是跟这群人摩肩接踵。并非西人个个好学,而是非如是的不来。所以你很少见他们到旅游景点以拍照为主,把他们拉到商店主导性购物更是免谈。国人总是以己度人,以为他们远游是为了炫富,必出手大方,对我们的奢侈品情有独钟。大错特错也!这群人最在乎小钱,至多买点便宜货,根本不是为消费而来。并不是西方没有以选择旅游地证明身份的人,勒紧裤带挤进富人度假地风餐露宿、只为了假后炫耀自己去了哪里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这类消费旅游人群被牢牢圈住,每年假前主流媒体就全面启动,引导“大多数”看本国风光、购本国特产。没有一家电视台会免费为外国做旅游传声筒,连“界”(西方阵营)外之国从体育到文化的正面新闻,都因有做旅游广告的嫌疑被封锁,界外国家即使自掏腰包做广告,电视台也会一手收钱一手用负面新闻把广告效用解掉。自助游之类节目只在一家面向知识分子的台时有播出,涉及的国家也有意识形态把关。足见民众向心与否,全在统治者的驯化技巧。

上述的旅游分界国人是没有的,崇洋和消费是远游的出发点。欣赏异文明并无过错,但其实这个层次也远未达到,万里迢迢跑来照张相,大把血汗钱只是将自己投影到一个画面上,世上少有此等不可理喻的逻辑。据法国对各国游客购买行为的最新调查统计(2011年5月3日公布),中国游客每次购物的平均花费是1300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0元),居各国之首,而且这还只是一次交易的平均额,每人均有多次购物记录。

我常在铁塔附近散步,与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交臂而过,他们拥在中餐馆门前,饭后便钻进免税店,吃饭、购物和乘大巴的间歇,他们在这条法国阔人进出的叙弗朗大街,大呼小叫,或蹲或站甚或剔着牙,把个资产阶级住宅区搅成了一团粥。不知旅行社把这些人从哪里诱出来,反正仪表举止与偷渡进来靠捡垃圾、摆摊维生的中国社会最底层几无差别,唯有手里拎着名牌奢侈品的包装袋把这个世界的逻辑打翻在地。▲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旅游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