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光合作用,倒了。
真是噩耗不断。年初,北京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店巨亏7800万,撑不住,关门歇业;之后,在读书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北京“风入松”书店于7月贴出了停业通知,然后,两个月前,广州的两家香港三联书店宣布结业……
像多米诺骨牌被瞬间推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调查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的生存境况——似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该何去何从?面对苏宁易购、当当、卓越、京东几大网络书店近乎疯狂的降价促销活动,真的要问一句:实体书店,还能坚持多久?
海外出版:日薄西山
中国实体书店遇到的问题绝不是中国的特色。
2010年,美国大众类图书销售额下滑了4.4%,达7.02亿美元,今年首季度下降9%,法国非常重要的出版公司——拉加代尔集团——今年年利润下降达到了12%,欧美发达国家的实体书店,也在电子书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出国的时候喜欢去书店逛逛,他对记者说:“海外的情况也是这样啊。你看,两大连锁书店之一的博德斯集团都倒了。说倒就倒了,这真是让我这样的出版同行感到危机重重的事。我以前去美国,还经常去美国几个大学附近的书店淘淘书,现在关闭的书店也不少。就长期的趋势来看,传统图书行业,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实体图书都非常危险,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事,以后90后、00后的孩子,他們的购买和阅读习惯,肯定会向网购和电子阅读倾斜,这样的话,我们出版业的工作人员不能无视这样的现实,肯定要做出一些调整。”
在赵武平看来,这种调整也是因地而异,台湾诚品书店的成功在内地恐怕难以复制,并不是说它的文化理念不能移植到大陆的实体书店中来,而是因为:“它有一个房地产的背景在那里。对诚品来说,图书只是一个招牌,书店书卖得有多好其实并不重要。所以它的成功,可以视作是文化营销的成功,但不能视作是书店本身的成功,这是两个概念。”
对此,原《诚品好读》编辑(现任北京世纪文景公司的文学总监)陈孟姝是深有体会,她见证了台湾图书界从80年代的辉煌走向萧条的过程,在她看来,台湾的问题和世界是同步的:“很多书店倒闭,电子书对欧美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台湾同样如此。”
不过,台湾的图书界也不是只会坐以待毙:“台湾的出版社也有应对之策,文学书当然是比较边缘化了,现在在台湾能够卖得好的,除了亲子书之外,就是经管类图书,对于那些想要在财经业大展宏图的职场人士来说,花上一两百新台币去买一本对他们的职场发展有帮助的书他们怎么会心疼钱呢?他们也不缺这点钱。这就使得几乎所有台湾的大型出版社都走向综合化,而其中,经管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每个国家与地区的情况并非千篇一律,“比如说日本的情况,整体上似乎在下滑,但是实际上,是杂志的销量下降得特别厉害,使得整体上呈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日本的图书在去年还略有上升。而且,日本政府规定,日本的图书不允许打折,这一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日本的图书业。”
但是赵武平注意到,在美国,独立书店依然大量存在,各种特色书店也层出不穷,并没有因为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而走向末路。因此,他相信,阅读,仍然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关键是你如何提供有特色、优秀的书籍出来。
对于赵武平所说的“调整”,2666图书馆合伙人之一石剑峰也有类似的看法:“未来的趋势是,单纯卖书就是死路一条。书店应该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是社区的公共活动中心,而不仅仅是贩卖书本和纸张的地方。要成为社区一部分,你要知道这个社区是什么形态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标准化的书店是没有希望的。”
民营书店的死亡怪圈
但是在中国,也有中国的国情。
“新华书店为什么不倒?”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非常直接地质问。
确实,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不是民营书店单独的问题,而是所有书店面临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多看到民营书店一家家倒掉?“像我们书店,一年要交100多万的房租,一年我们书店经营70%-80%的利润要交房租。税收方面,占到了我们收入的10%以上。”刘苏里非常无奈地说,“而新华书店在房租和税收方面都有很多优惠。如果经营出了问题的话,贷款支持。扶持基金,据我所知,绝大部分都给新华书店了。还有,教材,领导人著作的专卖,新华书店可以,可是民营书店不可以。”
新华书店垄断的教材销售是新华书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现在新华书店绝大部分的利润是靠教材。基层新华书店90%、中层新华书店85%、省级新华书店75%的利润,都是靠卖教材。每年的两个学期,由新华书店销售教材,他们还不是靠吃教材这馒头活着的吗?也就是说,没有教材,它们早死掉了!”
刘苏里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我们的话,去掉房租和税费,大概还剩下4%-5%的利润,就这么多。”民营书店经营的困境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它一直存在着,只不过,今天它变得更加严峻了而已。网络书店是压倒民营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唯一的稻草。
民营书店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易观国际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图书销售同比增长84.5%,已成众多B2C网站吸引点击率的首要法宝。不知不觉之间,图书本身的利润似乎已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就是电商们抛出的诱饵,让网民们自愿进入它们的伏击圈,网上血拼,大肆购物,到时候,荷包失血,就怪不得谁了。
就在几天前,专卖电器的苏宁突然高调进入图书市场,零价出售,当当马上跟进,买100送200,京东商城也不甘示弱,出台策略,所有图书都5折。一家一家,看似在充分竞争,但怎么看,都像是在共谋,意欲将传统书店打倒在地让其永不翻身:“我觉得中国的图书市场特别能反映这个时代的浮躁和疯狂。”刘苏里多少有些气愤地说,“在中国,没有规范,胡来!每个人似乎都理直气壮,觉得自己做的特对。这当然是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关键是为什么这事没人管?管这事的人干啥去了?”
确实,在这样的政策倾斜和制度缺席的情况下,民营书店从一开始就承担了比国营书店更大的压力,从而也必然要承担比国营书店更大的死亡率。那么,是否可以给民营书店更多一点生存空间?这是需要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