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多国降息引发新一轮“宽松波”卷土重来的当口,中国宏观政策风向也开始悄然改变,抗通胀正逐渐让位于保增长、防风险。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尽管王岐山是站在全球视角称须把全球经济复苏作为首要任务,但同样也可以将其视为对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的吹风,保增长或已替代抗通胀成为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国政府曾经作出了保增长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作为分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王岐山在刚刚结束的地方金融工作座谈会上还发出了“中国将需要深化金融改革以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波”的警告。在此背后,不管是铁路行业融资困境引发的三角债问题,还是钢铁行业资金链吃紧爆发的三角债风波,都预示着三角债危机的蔓延或让宏观调控将防风险也纳入到政策基调。
事实上,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前,近期中央高层和部委对“保增长、防风险”可谓频频预热吹风。在本月初法国举行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表示,G20各国确保经济強劲增长是首要任务,暗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底在一周之内连续两次提出了“预调微调”这一政策走向,強调“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而作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则淡出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提法,而加入“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并首次提出“加強系统性风险防范”。
形势比人強。外部环境的不确定风险显着加大,而国内经济增长也在缓慢的减速中风险攀升。CPI连续两个月回落显示通胀压力明显减缓,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现近4年来的首次月度净减少预示海外热钱短期在悄然撤退,再加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高筑,楼市成交低迷、房价开始趋于下跌所绑架的金融风险,以及10月份PMI指数的再次下滑和出口连续3个月的环比负增长,这些都在悄然倒逼政策调整,2010年以来的抗通胀首要目标让位也就不难理解。因此,尽管明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定调或不会改变,但保增长、防风险很可能进入中央决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