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的“两会”,被境外媒体描述为“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中国自1997年始“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保八”也第一次淡出了国人视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被定为7%。如何让普通民众感觉更幸福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在“两会”热点问题中,民生问题更是占了一半。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希望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外媒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将承载超过中国半数人口的城市,如何让幸福感与城市化同步,缔造对百姓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中国很多城市的富裕程度已经不成问题,但城市管理者或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城市治理思路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发展经济和城市规模上用力过猛,把城市的扩建和高楼、广场作为建设城市的终极目标,总想建成世界的中心,向着“国际大都市”迈进。那真的就是百姓想要的城市吗?
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转变,更多的人已经从追求物的发展到追求人自身的发展,中国已经由生存型阶段步入发展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城市的本质特征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富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上,更表现在它对人的吸引程度,它的宜居程度,包括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将代替工业化,成为下一步中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地方大员明确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是什么,转变城市发展思路是当务之急。
拆迁拆不出新中国,“摊大饼”也摊不出国民的幸福感。人口无序集聚、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严重、房价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等诸多“城市病”正给中国城市的和谐、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两会”召开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称,仅有6%的中国人感到幸福。温家宝表示,如何让民众更加幸福已成为判断和评价一位官员能力与否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