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的“通胀”生活

2011-05-30 12:30
37°女人 2011年1期
关键词:于洋刘华王刚

罗 琼

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总收入比重低的人,尤其是富豪来说,消费品价格上涨可以忽略,而富人的绝大部分其他资产,却在被超发货币吹大的资产价格泡沫中,参与了向老百姓“收税”的过程;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收入比重高的老百姓来说,通胀将明显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侵蚀他们可怜的应对紧急事件的保障性存款。

现在,中国的通胀预期加剧,面对逐渐被通胀侵蚀的财富,老百姓该怎么办呢?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应该如何保卫自己的生活和财富?

多吃了“三成”钱

吃了几十年的猪肉炖粉条,最近却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民刘华夫妇的餐桌上消失了——粉条的价格从去年同期的3.2元/斤涨到了5元/斤,猪肉的价格则从夏天的6元/斤涨到8.5元/斤,老刘不得不忍痛割爱。

对于家庭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刘华夫妇来说,别说是在齐齐哈尔,就算拿到大上海,也并不算低。猪肉、粉条的价格涨这么点儿似乎也问题不大,但居家过日子,这个钱不省还真不行——因为不光是猪肉粉条,没几个月,什么价格都涨了。

东北人最常吃的大白菜涨得最离谱。今年大白菜刚上市时,同往年一样只有两毛钱1斤,但不出一周,大白菜的价格就翻了倍。往年6毛钱1斤的土豆,也涨到了1元钱1斤。

根据刘华的观察,不光是蔬菜,大米、鸡蛋、豆油、苹果,什么都涨了。公车上、超市里、办公室内……涨价成了万能的寒暄开场白。

为了省点儿钱,刘华还从女儿那里学会了网购,被“时髦”地过起了网上生活:仔细比对着淘宝卖家的信誉度、产品的销量和评价,寻找着更便宜的大枣、枸杞和木耳……

刘华的老公郭阳,跟他的公务员同事们,也不敢轻易下馆子了。原来1元钱1串的羊肉串,现在涨到了1.5元;以前逢餐必点的锅包肉,价格虽然没变,但分量足足少了1/3;原来3个人吃饭,六七十元就能搞定,现在没个一百多元,根本下不来。

一周前,刘华刚刚交代给郭阳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天下班后,顺路到全市最大的大润发超市逛上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货品打折。为了限制优惠价购买量,大润发超市规定每张会员卡每天限购大米10斤,豆油两桶。而退休在家的大叔大妈们,像蚂蚁搬家一样,每天都去超市买米买油,盛大米的塑料袋常被抢光。

看这阵势,刘华便与郭阳商量着,把之前单位过节发的1000元购物券,先拿出500元来买大米、白面和豆油——原来他们打算多攒些券,把家里用了10年的旧洗衣机换掉。“洗衣机可以有钱了再买,但米、面、油都在涨,这可没法儿不吃啊。”郭阳说。

看着大润发收款台前长长的队伍,郭阳不由想起2007年物价上涨时,重庆家乐福促销食用油,原价每桶51.4元只卖39.9元,大量市民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抢购时发生严重踩踏事故,3死7重伤的旧事,感慨不已。

刘华说算算细账,就算省着吃,现在每月生活费也得1300元,比七八月份多了300元。

除了吃的,破近年纪录的棉价,也让冬衣的价格大涨,这也让刘华不得不再对自己狠一点儿。

刚入冬,刘华就发现,羽绒服的标价比去年贵了两百多元,她便把准备淘汰的羽绒服拿出来,再穿1年。

为了全家人的未来,刘华不得不这样精打细算。1998年,刘华下岗了,同时失去工作的,还有她的大妹和二弟,刘华不得不偶尔接济他们。之后的十几年里,刘华没能从单位拿到一分钱。所幸的是,她老公郭阳是公务员,收入稳定,日子还算过得去。

直到1年前,满50周岁的刘华才开始拿到每月1100元的退休金。这些退休金刚够女儿的教育费用——刘华的独生女儿在广州读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要11500元,随着物价的上涨,刘华计划着多给女儿准备些生活费。

为了让女儿过得好一点儿,郭阳每月都会固定拿出1000元存入银行,年底发了奖金也不动用一分,梦想着攒够了钱,给女儿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

但他们存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现在,即便是在齐齐哈尔,市中心的房子也涨到了5700元/平米,而在女儿读书的广州,房价几乎是齐齐哈尔的4倍。

涨价的事还远没完。除了电价据说要涨之外,跟人聊天时,刘华听说水价、天然气价等不久也要继续上涨了。

中产阶级的资产保卫战

面对物价上涨,手有余钱的中产阶级,依然青睐房产、股市和贵金属来保值增值,只不过这次房市的战场,从一线城市转到了二三线城市。

再过1年,王刚在广州读研究生的女儿就要毕业了。今年10月初,他本想给女儿在广州买套房——这已经是他的第四套房子了——没想到,几天后,广州出台了“限购令”。

因为没有广州当地户口和社保,王刚准备好买房的钱又“闲”下来了,王刚不得不重新盘算。

身为贵州省都匀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的王刚,月入一万五,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妻子收入也不低。在这个三线城市,他们属于“有钱人”。

去年,王刚打算再去买辆车,但转念一想,车不保值反而会跌价,与其买车,不如存银行。

但存银行也不划算——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按照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2.5%的利率推算,10万元存一年就会缩水1100元。

他最终决定将钱给念经济学的女儿,让她去投资炒股。不久前,股市刚刚站上3000点,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这个看起来似乎“最靠谱”。而她的女儿,运气似乎也不错,1年前,就用老妈给的8000元股本,赚回了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股市,对王刚原本是有切肤之痛的。

2007年,中国也曾遭遇同样的通胀压力。那年春节后,从猪肉开始,从方便面到成品油,价格一路上涨。CPI一步一个台阶:1月还只有2.2%,4月就上到了3%,11月则创了11年来的新纪录,达到6.9%。

眼看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王刚的妻子决定进入股市。

彼时的股市,牛气冲天。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引发“全民炒股”的热潮。王刚的妻子投了10万元,半年就赚了5万多。

但是好景不长,2007年10月~2008年9月,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跌至1800多点,王刚的妻子和众多小股民一样,没能逃出股市暴跌阴影,连贱卖带割肉,只剩下了5万元,他们的投资保值计划算是彻底失败了。

此后,他们开始酝酿投资更有潜力且风险较低的房地产市场。2008年,正好赶上市中心拆迁,建CBD。王刚花了10万元,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一层门市房。刚租出去的时候才200元/月,不到两年,租金就涨到了700元/月。

2009年,王刚又在自家小区附近,买下了一套商品房,前不久才交工。这套房他们暂时不准备出租,也不准备卖,而是静待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再卖个“好价钱”。

现在投资房产受阻,存银行不划算,王刚夫妇决定冒些险,重新从房市转战股市。

但很多手有余钱的人仍在坚守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是,他们开始绕开一线城市政策限制,转投二、三线城市。

房产投资转战二三线城市

武汉一家保险公司的销售总监李英从事保险行业14年,目前年薪近50万,但她自称,如果要她拿现金,现在10万元都拿不出来。

她所有的钱都变成了固定资产,她有4套房,两辆车,还有数量可观的古玩和字画。因为五行缺金,她还购买了价格不菲的黄金和首饰。出于职业考虑,她甚至还为她的所有投资都买了保险。

分散而有效的投资,为李英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她2001年买入的第一套房,每平方米不过2900元,现在涨到了1.3万元;她投资的黄金,“十一”期间因为金价飙升,价格翻了将近一倍。靠这些收益,已经足够保障她全家人的生活。

最近,李英又买了一批银饰,同时看好了一个商铺,准备出手。“通胀算什么,”她说,“即便发生地震我也不怕。”

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于洋也是如此。

半个月前,在房产调控的高潮里,于洋在离广州几十公里外的广州市属县级市从化,看中了一套联排别墅,总价170多万。于洋手上其实没有这么多钱,首付的80多万,他找亲戚朋友借了一半。

虽然房地产调控搞得风声鹤唳,但很多信息和既往经验,仍支持于洋继续投资房市。

在上月举行的一个论坛上,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依据33年来的CPI涨幅,推算出“负利率”对人们财富的稀释:10年前,你的100万元肯定可买一套相当不错的房子,但若放着不动,就贬值了17%;如果你在20年前有100万元,你绝对可以买一个很好的别墅,但如果不买别墅,放到现在,就只剩下65万元了。

理财上,于洋坚持不炒股、不买基金、不买债券、也不存银行的原则:“我现在只用买房子来存钱。”投资房子,也是于洋的成功经验。

2004年,还在广州工作的于洋手头仅有1万元,刚认识的女友同样也只有1万的积蓄。他们渴望拥有一个家,便打算用这两万元去买房子。

彼时,中国的房价已经驶上快车道。他们看中的一楼盘均价虽然只有3000多,但首付最少也得8万~9万。但当时开发商为了推盘,实行了首付可以分2次、在一年内付清的政策。他们先付了2万,此后省吃俭用,还真买下了一套190平米的房子。此后,房价轮番上涨,上个月这里已经涨到了1.3万元/平米,翻了4倍还多。

尝到甜头后,他们开始说服父母也买房子。年初,国家公布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远在湖南的父母用大半生的积蓄,在海南买了套30多万的房子,大半年之后,价格翻了一番。

这样的财富神话,在于洋身边的朋友中也随处可见。他一个收入和他差不多的朋友,前段时间,在北京买了套150万的公寓,两个月后就以190万的价格出手,两个月就赚了3年的薪水。

而他2004年在广州买房时的邻居,当时一口气买了8套房,一直放着,最近才陆续出手6套,净赚近千万。

于洋认为,自己并不是专职炒房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在中国财富魔方转动的过程中,没有“被抛弃”。

现在,虽不知是否可以续写这几年的财富神话,但于洋相信,在物价上涨的今天,他最起码可以跑赢CPI。

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多次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1980年、1984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3年~1995年、2003年,从1978年到2010年这33年间,中国的CPI大约上涨了6倍。

其中1987年~1989年的通胀引起严重的抢购潮;1993年~1995年的通胀和随后的紧缩,造成了大规模银行坏账,以及随后的国企整体困难,引起20世纪90年代后期严重的失业下岗和社会问题。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于洋刘华王刚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ANALY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CLASSICAL DOMAINS∗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