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
1
前一阵儿,我被两次请到了学校。一次是儿子在教室里面做“实验”,把课桌侧翻过来放。他认为这样桌面有效面积更大,可以把喝水的杯子放在桌上,而不是扔在地上。他们那个小教室里塞了50多个孩子,他们面前的小桌子要装20斤重的书包,可想而知教室里有多挤。
老师打电话来“告状”:“你家的孩子怎么这样?”我也直说:“他在家自由惯了,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他会注意的,他还是有分寸的。”
儿子班上刚发生了一件学生出走的事情,学校和老师都很紧张。儿子跟我讲,自从那位同学出走以后,他们班上就成立了互助小组:看谁的行为不正常,就马上告诉老师,老师就会马上通知家长。儿子就是因为有搞“实验”的怪异想法,而被同学举报过一回。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起冤假错案。我告诉老师:“孩子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跟学校的教育有冲突。他还没有调整好,需要时间慢慢来。”
2
大約两周后,我又被叫到了学校。老师说儿子在自习课上说话,被叫到教室外面罚站。结果,老师出来后,发现人不见了。我说:“没事儿,他自己会回来的。”过了几分钟,老师又来电话,说同学已经把他找到了。这小子居然跑到其他班的教室里做作业去了。老师通知我到校门口去接人。
我在校门口见到了儿子。儿子说:“我们分组讨论作文,我说话声音大了点,老师就叫我到外面去罚站。我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就从后面溜回教室,拿了作业本,到其他教室做功课去了。”
晚上,我叫儿子给老师打电话,沟通一下。儿子没有写检查,他只是告诉老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过了几天,我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文明人到一个野蛮的地方,他自认为比别人聪明,以为自己能给野蛮人带来文明。却不料,野蛮人觉得文明人一点儿用也没有。最后,野蛮人就把文明人吃掉了。我告诉儿子:“所谓正常与不正常,都是相对的。你有权保护你自己,可以拒绝不合理的处罚。”
3
儿子经常说:“有些老师喜欢把作业本扔在学生脸上。”我问:“为什么?”儿子说:“作业没做完呗。”我暗暗想,这行为真是太差劲了。
儿子晚上7点回家,7点30分开始做功课,一直做到晚上12点。晚上吃饭的时候,有好多次他是闭着眼睛在吃饭。我以为他病了。他说:“没事儿,我就是想打个盹儿。”
儿子说:“有很多离家远的同学,只能熬夜或者第二天来抄作业。不完成作业,就会被扣操行分。”
有几次,我直接在作业本上留言:“12点了,孩子该休息了,作业可以以后补上。”
有一阵儿,儿子的操行分直线下降。儿子说:“我还是尽量做完吧。不然,我的操行会很差的。”
4
儿子最怵作文。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儿子的表达好像很有问题。”我实话实说:“是啊,我也纳闷儿:他放假时写的影评很棒,但是一到学校写作文,简直就惨不忍睹。”
老师为了挽救后进生,把班上同学写得好的作文找出来,让儿子学习、模仿。我看了这些“优秀作文”后,心中大喜。我跟垂头丧气的儿子说:“说实话,这些作文写得一点儿也不好。开头一段是排比,堆砌辞藻;中间又是引用名言名句;到了结尾,为赋新词强说愁,自己的话一句也没有。你得庆幸自己没写成这样!写作时,你要忠实于自己的想法,把要表达的东西写清楚,这是最重要的。”
有时,儿子每周要写好几篇作文。我认为,这种方法对孩子来说就是乱弹琴。孩子们成天忙着练习写作,连看书和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这种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家里,我也会教儿子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看、去想,然后,让很多东西自己冒出来。我承认,我教儿子的做法,看起来很“浪费”。但我真正的目的是让他学会自己打开眼界,找到一种跟世界连接的方式。
这些东西是用来成长的,不是用来考试的。
5
那天看了柴静做的一个节目,突然对教育有了点儿感悟。
我觉得教育就是两个字:教和育。教,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送,而是言传身教。育,不是填鸭,不是吃饱就可以成长,你需要花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了解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有怎样的不同。
总之,你不能太功利。教育不是复印机,爱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青青芳草摘自《37°女人》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