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现状调查与构建

2011-05-29 09:22梁丽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必修课显性学分

梁丽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从而对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荒”的背后暴露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薄弱的问题。高度重视高职生的软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软技能显性课程是软技能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非专业性”或 “非职业性”是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本质特征。考察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设置状况,不仅可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的实施现状,还能从中发现问题。本次调查,把除了专业课之外的所有课程均列入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提出了思考。

1 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1.1 研究样本和对象的选择

本文以浙江省11所高职院校的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设置状况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所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所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建设单位。这些学校显性课程教育实践状况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调查结果

1.2.1 软技能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软技能课程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反映了学校对软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总体来看,软技能课程在11所高职院校普遍受到重视。软技能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都在30%左右,最低23%,最高36%。

1.2.2 软技能显性课程的构成

必修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各学校必须设置的必修课程,二是各学校自行设置的必修课。前者包括思政课、体育、军事类课程。它们是公共必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11所学校对软技能课程的必修课模块有不同的称呼,但从课程的名称看,主要课程是一致的,11所学校共有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政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思政概论课)、形势与政策、英语、计算机;体育除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外,其他10所学校都开设为必修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或创业指导9所学校开设为必修课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在校选修课里);军事理论和训练有8所学校开设为必修课程;数学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经济数学)有5所学校开设为必修课程;语文或应用文写作有6所学校开设为必修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分别开设了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安全教育、中文输入、商务礼仪、心理健康、卫生健康等课程。

选修课是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实践中覆盖领域最广、开设课程门类最多的课程。其覆盖的领域包括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科学、社会等诸多领域。与必修课高度相似的课程结构不同,选修课的类型更为多元。例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选修课中,历史与文化类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交通史、敦煌学与古代文明等;文学与艺术类课程有:摄影基础与应用艺术、中外电影发展史、科技论文实用写作等;科学与社会类有:生命的奥秘、网站设计、救护等。该学院共为学生提供了28门选修课。在修读方式上,除了修读领域和修读学分有最低限制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1.2.3 软技能显性课程学分构成

必修课是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基础部分,由于学校自行设置的必修课不多,各校的必修课在课程门类上和修读学分上基本相同,多数在32~40学分之间,最高47.5学分,最低24学分。

软技能教育必修课全体学生必须修读,只有个别学校的个别特殊专业稍有不同。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免修软技能必修课中的计算机课程,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免修软技能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等;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军事、国防教育课程在专业必修课里体现。

各校都开设了选修课,一般都为人文类选修课,学分要求在4~8之间为主,最高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到13学分。

2 调查分析

2.1 显性课程有高度的相似性,少数课程体现了学校的特色、性质

11所高职院校开设的显性课程,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现在:各校基本上都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开设思政课、英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课时和修读方式都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各学校都能够按照要求执行。该类课程占据了软技能显性课程的绝大部分,造成各个学校显性课程有高度的相似性。个别院校开设了具有特色,能体现学校性质的课程,但所占的比例较少。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符合财经类专业要求的 《经济数学》、《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等。

2.2 选修课比例偏低,影响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调查显示,11所学校选修课总学分在显性课程总学分的比例偏低。最高的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选修课总学分占显性课程总学分的比例为33%,学生选课的自主性相对较高;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总学分与显性课程总学分的比例在13%到20%之间。这表明,目前软技能显性课程主要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小。软技能教育的理念在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科目,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给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而从目前选修课所占比例来看,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

2.3 应用性为主是显性课程的主要特点,人文性、普适性比重宜加大

当前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必修课。这些必修课以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为主,主要体现应用性。如思政课和军事类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的责任,所占的比重约占四分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经济的全球化,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英语这样一门国际性语言成为21世纪的两张基本通行证,所以各院校都开设了英语、计算机课程;体育则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造就健康体魄的需要。由于过分偏重应用性,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就受到限制。在选修中,各个学校都开设了不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人文性、普适性课程,但由于学时数限制,实际效果的发挥受影响。因此,应提高人文性、普适性课程的学分比重。

3 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构建

为适应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特色、性质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改变课程体系和教学中过于注重应用性,而人文性、普适性不足的倾向,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1 软技能教育课程模块

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和软技能的内涵,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软技能课程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把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将目前各校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开设的思政课、英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类等课程划归为基础模块,选修课程则统一划归为拓展模块。考虑到拓展模块的课程多、内容广,将拓展模块又划分为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科学与社会三大类。

3.2 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结构

软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主要由修读的学分比例反应出来,从目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学分应该达到修读总学分的1/3。假设修读的总学分为150分,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的学分为50分 (其中基础模块38学分,拓展模块12学分)。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结构见表1。

表1 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体系结构

3.3 课程设置

3.3.1 基础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是按学校培养计划列入的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政基础课、思政概论课、形势与政策、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 (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生按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为必修课,共38学分。基础类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从事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基础类课程按专业区别可有少量的差异。

3.3.2 拓展类课程

拓展类模块包括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科学与社会三大类,是提高大学学生软技能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学生选课需要出发,应该适当提高选课的自由度,因此,每类拓展课程都不应少于8门,在8~12门为宜。该类课程规定学生在每个类别至少选修1门,最多选修3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而不同课程类别学分的限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考虑到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制,要求学生进校后两年内完成修读12个学分。

历史与文化类。主要学习国家的历史与问题,中外传统文化等知识。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一些华人教授给他提了一个意见,讲大陆的教育有缺陷,说:“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 《史记》、《四书》,这种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杨叔子对此深为感慨:“对祖国知之甚少,对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能不能够产生深厚的感情?能不能学成以后为自己的国家、民族服务呢?”所以,开设国家的历史和问题方面的课程,是软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化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于通过对中外文化的教学,拓展学生对于文化因素重性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洞察自身文化假设和传统的新视角。

文学与艺术类。文学和美育知识具有三种特殊作用:能调和感情,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尚纯洁;能发展学生的 “聪明器官”。学好哲学、文学、艺术是人生的重要一课。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曾深刻地指出:“人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对于美和艺术有一些了解的话,这对他个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会有良好的影响。我希望通过大学的重视,带动各地教育机构和中小学都对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就是说,在实行软技能教育时开设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课程,于个人、社会均有益。

科学与社会类。科学类主要是介绍科学发展、方法、精神的课程。科学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方法。对高职学生来说,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学生从科学的视角研究与探讨问题的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精神,从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学习各种学科的经验,丰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养成客观分析外界事物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社会类课程主要是通过介绍社会文化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课程也要紧扣时代脉搏,适当吸收一些新的文明成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富有生命力。

[1]熊贤君,金保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0,(4),33-35.

[2]李会春.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5(4):21-27.

[3]朱永新,徐亚东.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44-245.

猜你喜欢
必修课显性学分
鲸宝宝的必修课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学分美食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凉山羊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