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烟台蓝色崛起

2011-05-28 01:38高鑫
中国报道 2011年9期
关键词:保税港区烟台

本刊记者 高鑫

集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以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战略于一体,让烟台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

蓝色烟台,因海而兴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骨干城市,烟台发展的空间视野,从1.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扩展到了2.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洋。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图上,烟台是山东半岛沿海城市中唯一的一个跨越半岛南北,贯通黄、渤两海的沿海城市,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面向东北亚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其他沿海地市不可比拟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海洋空间优势。

良好的资源禀赋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梳理烟台“蓝色家底”,一组令人羡慕的数字映入眼帘:烟台海岸岛岸线长909公里,居山东省第二位;其中岛岸线长206.6公里,居全省第一;拥有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全市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72个。烟台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盛产海参、对虾、鲍鱼等多种海珍品;地下矿藏丰富,黄金储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山东省最大的风电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1.6万千瓦……而集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以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战略于一体,更让烟台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烟台在发展“蓝色经济”历程中先行一步。从20世纪90年代,烟台就启动实施“海上烟台”战略;“十一五”期间,烟台更将发展海洋经济与临港产业作为两项重要工作加快推进,并取得累累硕果。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形成了以来福士海洋工程、巨涛重工、中柏京鲁杰瑞石油等为代表的产业高地;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聚集了东方海洋、绿叶制药等龙头企业。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延林介绍说:“ 2010年,烟台全市GDP完成4358.5亿元,增长14.1%,实现海洋产业产值1265亿元,初步形成一二三产整体推进、战略新兴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并举的格局。”

集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以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战略于一体,更让烟台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

壮大产业拉动“蓝海”新引擎

发展蓝色经济,规划是方向,产业是根基。翻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直接提到烟台的目标和项目有100多个,东方海洋、芝罘冷链物流基地、长岛休闲度假岛、烟台港、烟大铁路轮渡等产业项目列入其中……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新兴服务、海水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正逐步成为拉动蓝色经济的巨大引擎。

骄阳下,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来福士行政专员王海峰告诉记者,“中集来福士技术实力、海工经验在国内出类拔萃。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起升高度、技术难度最高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也可以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由中国自主建造的最先进半潜式钻井平台。”去年10月,来福士成功为中海油服股份有限公司交付了国内首座自行建造的深海半潜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先锋号”,该平台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钻井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新加坡、韩国等国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在来福士、中柏京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烟台已经在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建造等领域形成发展特色和技术优势。2010年,全市船舶及海洋装备机械制造业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7.1%。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推进了世界第一条半潜式游艇专用运输船、第一艘圆筒形储油加工船等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在烟台的诞生,也标志着烟台海洋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挺进。

发展蓝色经济,保税港区无疑是重要的前沿功能区,也是烟台构建面临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基地的先决条件。站在保税港区一期规划沙盘模型前,港区发展布局清晰可见。烟台保税港区管委副主任于德平介绍说,“烟台保税港区,于2009年9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是我国第13个、山东省第2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在原出口加工区基础上整合临近港口资源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作为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烟台保税港区的建成,弥补了过去因为我们不具备保税功能而导致转口货物流失的遗憾,而且还可以为国际转口业务提供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利用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允许港区先行先试的机遇,保税港区主动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通用做法接轨,从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到港口作业、保税加工,港区呈现出的一体化链式运作模式是烟台保税港区未来的方向,也足以促进城市兴盛、带动区域发展。

创新助力烟台逐鹿海洋

海洋科技是海洋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不竭动力。在决胜海洋的征途中,烟台“亮剑”科技兴海。从海洋资源的开发,到传统渔业的变革,再到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科技触角渗透到海洋经济每个角落。

作为海洋生物产业的龙头,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科教兴海”颇有感触。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联合研发了利用每年加工鱼片产生的鱼皮、鱼骨等下脚料,变废为宝,加工生产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大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新增效益7000多万元。“公司的不断发展,取决于我们拥有一流的自主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更取决于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存明说。

蓝色经济作为一个立体的产业集群,是一个需要多产业、多学科、多领域通力打造的新兴经济群。多年来,烟台积极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大力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加快推进各种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除拥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大学等涉海科研院所和高校外,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蓝色经济创新平台相继落户烟台,或在烟台建成投入使用。产学研合作不断推进,仅烟台市企业就与26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达到1000多项。全市海洋科技类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3处,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6处。

用“求贤若渴”来形容烟台对于人才的重视并不为过。近年来,烟台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不断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通过实施“双百计划”,烟台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批高层次海洋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开发团队。全市从事海洋科技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00人,学科带头人80多人,具有博士学历的100多人,在海洋药物、海洋微藻、海洋新能源以及海洋环境等海洋高新技术方面研发能力显著提高。

蓝色烟台,绿色实践

丰富的海洋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也同样离不开海洋生态的保护。

致力于打造“烟台东部滨海生态城”的牟平,将绿色产业作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牟平区委宣传部姜作君对记者说,“我们发展蓝色经济,不是简单的靠海吃海,也不是对海洋资源掠夺式开发,而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绿色开发中推动发展。”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开发的理念,牟平所有开发项目规划决不允许任意改变原生态,决不允许侵蚀一米海岸线。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一条经历30年风雨,曾为连接养马岛与外界交通立下汗马功劳的“十里长堤”被拆除。姜作君告诉记者,重新打通的养马岛前海通道,将使养马岛海区与周围海域连成一片,加快海水环流,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海域的自然属性。

不仅如此,龙口湾、丁字湾等7处面积较大海湾的开发保护以及重点抓好的72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建设,都遵循着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是前提的原则,把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烟台市发改委副主任牟广文告诉记者:“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在科学合理的保护下使海洋资源永续利用。烟台将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强化生态环境支撑。支持南长山岛东、西海岸、蓬莱西海岸、烟台四十里湾海岸等综合整治项目,支持一批防潮堤、渔港和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烟台碧海蓝天、绿岛金沙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保税港区烟台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验收
青岛汽车口岸进入“保税时代”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