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英
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期是指在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期间,人口红利为浙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也使得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并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作为比较优势得以实现,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源泉。
然而,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因素。浙江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红利期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过去,但随着“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全面形成,第一次人口红利终究要消失。实际上,诸多事实也为人口红利正在减弱提供佐证,一方面,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改变,“用工荒”、“招工难”在浙江屡见不鲜,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老龄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89%,已经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
如果我们用更为长远开阔的眼光来看待人口红利问题,就可以发现,尽管长期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其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是支撑浙江式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廉价劳动力使部分制造业失去转型升级动力、严重依赖外需;低收入抑制了社会购买力的提高不利于扩大内需,同时过低的工资水平还降低了居民收入在国民财富分配中的比例,加剧了社会不公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瓶颈,与人口红利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浙江经济增长源泉的枯竭,反而能成为浙江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当前,必须把握转型节点,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将单纯的人口增长红利转换成人力资本红利、人口流迁红利和老年人口红利,努力兑现成浙江“二次人口红利”。
首先,走内涵式提高人口红利的道路,通过技术革新、产业转移来延续人口红利。一是加快技术革新步伐,推动浙江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发展。重视科技投入、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和设备革新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缓解“用工荒”问题。二是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刘易斯拐点到来在中西部地区间存在差异,因此将受人力资源制约较大的部分传统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人口红利。
第二,走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之路,通过创造人力资本来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在人口规模既定、发展态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提高浙江人口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加强劳动力职业培训,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工开展培训,满足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二是培育和引进中高端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转型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三是完善退休制度,适当延长短缺专业特殊人才退休年龄。
2009年一季度以来浙江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变化
第三,探索老龄产业发展道路,促使老龄化转化为第二次人口红利。发展老龄产业,不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有拉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多方面贡献。一是推进老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采取多种模式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管理和营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依托浙江的产业优势,积极研制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
第四,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挖掘流动人口红利。加大对流入人口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政策的接轨,继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使流入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