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荣,石春生,宫淑艳(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1500)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新剂型,发挥着其他剂型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为此,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415例ADR报告中的136例中成药ADR报表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促进中药尤其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为减少中药ADR的发生提供参考。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36例中成药ADR报告表,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病例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136例报告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72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7个月。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age and gender
1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1种。其中,中药注射剂26种(119例),口服制剂15种(17例)。注射剂中由穿琥宁、血塞通、银杏达莫、参芪扶正、红花注射剂引发的ADR有59例,占43.4%,详见表2。
表2 136例ADR涉及的药物品种Tab 2 Types of TCM in 136ADRs
ADR累及系统/器官分类共31项,本组数据涉及14项,发生150例/次(有的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36例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4%),全身性伤害次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皮疹、瘙痒、荨麻疹、斑丘疹为多见,全身性损害以寒战、高热、过敏样反应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见表3。
136例ADR报告中,严重病例7例,一般至中度的ADR 129例;单用药104例,2种药以上联用32例。中药注射剂ADR发生时间主要在患者用药后30 min内,共93例,占68.4%;口服制剂发生在用药后10 min~1 h左右。
从表1数据来看,136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为1.125∶1。在任何年龄段均会发生ADR,老年人发生ADR几率较高,可能因老年人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另外,老年人因一些慢性疾病,使用药物品种较多,药物副作用累加,也会使老年人ADR发生几率增加。
表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Tab 3 System or organ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从表2可知,1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品种41种,其中中药注射剂26种(119例)。发生ADR最多的为注射用穿琥宁,使用者原患疾病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血塞通、银杏达莫、红花注射液等。
由表3可知,ADR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多为皮疹、斑丘疹、荨麻疹、药疹等并伴有瘙痒,这与这类反应易于观察有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心慌、乏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胸闷等)、寒战、高热等;其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受损也居前列,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
3.4.1 中药注射剂自身原因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或杂质(如蛋白质、淀粉、黏液质、鞣质等)常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注射剂中加入的助溶剂、增溶剂等附加剂,亦是产生热源物质和致敏物质的重要因素[1]。
3.4.2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①溶媒不合理,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提取过程中,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与溶媒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值改变等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张蓬华等[2]报道,舒血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微粒计数升高,较易发生ADR。发生ADR的病例中,舒血宁注射液未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而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配液。②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的滴速过快易诱发ADR: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以过敏反应为主,虽然给药剂量没有超限,但药物引起的抗体滴度变化、内生致热源释放、血细胞破坏等,均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正常剂量下,若输液时滴速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剂量过多,仍会增加ADR的发生。姜丽丽[3]报道,老年患者静滴刺五加注射液时因滴速过快引起不适,表现为手臂酸胀、胸闷;降低滴速后,症状缓解。③中药注射剂的过度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有待提高,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风险很大。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掌握正确用量,使药性与病情相符。有研究[4]报道,目前综合性医院中有95%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大夫处方使用,中医医院也有80%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大夫处方使用,医师在使用时往往不是辨证施治,而是“辨病施治”,造成用药不对证。
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所以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剔除主观因素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避免不安全使用和不规范操作,强调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并上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确保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保障民众用药安全。
[1]辛 凤.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9,15:104.
[2]张蓬华,肖淼生,张 静,等.舒血宁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J].中国药师,2009,12(2):259.
[3]姜丽丽.137例中药注射剂ADR的综合分析及安全用药对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4):340.
[4]林 飞,尹利辉,金少鸿.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药事,2009,23(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