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商品需求与消费能力分析

2011-05-22 07:56:18陈克新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消费量增幅月份

陈克新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市100006)

一段时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由此引发“中国需求泡沫”破灭的忧虑,甚至认为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跌落50%。这种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虽然因为经济增长减速,中国大宗商品需求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减弱,引发价格行情再次向下调整。但从长期来看,在三大动力的推动之下,中国经济势必继续快速增长,进而奠定了中国大宗商品需求长期旺盛、价格相对高位运行的坚实基础,并为中国流通产业与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据初步测算,这种较快增长局面至少在今后20年内还会持续下去。

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宗商品需求一直旺盛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石油、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一直十分旺盛。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10年,中国8种大宗商品表观需求量超过30亿吨,比上年增长12%,比2005年增长1倍多,比本世纪初更是增长2~3倍。重要大宗商品中,2010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4亿吨,比上年增长13%;铁矿石表观消费量为17亿吨,增长12%;3种有色金属表观消费量为3085万吨,增长7%左右(参见表1)。与本世纪初相比,除粮食以外,几乎所有大宗商品消费水平都翻了一番,有些增幅达数倍之多。

进入2011年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但大宗商品需求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今年前4个月,全国8种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累计达到10亿吨,同比增长接近13%,其中铁矿石消费增幅为15%左右。

二、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长期需求旺盛的局面不改

受有关部门持续收紧货币和抑制需求措施影响,加之发达国家经济体高债务、高赤字使得总需求疲弱,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出口、投资、消费三大指标增速同时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累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为25.8%,名义增长率与2010年同期大体持平,但如果剔除已经很高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则实际增长率也有所回落;同期外贸出口名义增幅为25.5%,比2010年同期回落了7.7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为19.4%,回落29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存在投机泡沫的最终消费品需求也出现了明显回落。

表1 2010年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情况

2011年1~5月份,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幅为16.6%,比2010年同期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而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其实际增长率回落了至少4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回落了12.7个百分点,3月份回落了6个百分点,4月份回落了3.9个百分点,5月份回落了7.3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的回落,直接抑制了工业生产增长水平。2011年以来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逐月下滑,已从2010年12月份的18.5%一直回落到2011年5月份的13.3%,其中2011年2月份同比增幅为14.9%,3月份为14.8%,4月份为13.4%,5月份为13.3%。

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境外愈演愈烈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日本复合灾难的重大冲击、美国经济不景气等,以及国内严重的电力缺口形势、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情况,也都增添了中国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目前最令人“恐惧”的还是美国是否“债务违约”。美国政府债务总额已在2011年5月16日触及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2011年8月初之前提高债务上限,就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当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其冲击力度可能高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此人们普遍担心,如果现阶段的紧缩政策继续加码,其效果集中叠加显现后,中国需求尤其是实体经济需求将进一步放缓,如达到临界点后,中国经济就有可能硬着陆。2011年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逼近50的衰退关口;2011年以来,中、美股市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跌落,其中上证综合指数自4月份高点以来,跌幅已经超过10%,大大高出其他新兴市场4%的跌幅;美股也连跌6周,出现2002年以来最长时期的连跌行情,显示出市场的担忧情绪渐浓。对此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受到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中国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减弱,而且不排除继续恶化的可能,但也不能因此得出“中国需求泡沫破灭”的结论。从长期来看,在三大动力的推动之下,中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进而奠定了大宗商品需求长期旺盛的基础。其主要增长动力如下:

一是超级消费人口。中国超过13亿的人口规模,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80后、90后“新消费群体”的异军突起,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化以及世界最大中产阶级群体显现等,产生了全球最庞大的“超级消费人口”。比如到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总量已经接近或达到7亿人,为美国人口总数的2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二是超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两化”时期,进而催生了世界历史上超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且至少还要持续20年之久。三是消费观念的巨大改变。“月光族”、“按揭族”的普遍出现,使得中国“新消费群体”的储蓄偏好急剧下降,并已完成了由过度储蓄向借贷消费的转变。四是“众星捧一月”的消费资金使用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在住房、汽车消费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将新一代消费群体置于数代人(祖孙三代)几十年积聚的购买资金基础之上,使其购买能力大幅提高。五是显著的人均消费差距。不仅许多重要商品的中国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比如在石油消费方面,中国人均消费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相当于美国的1/10,相当于日本的1/6。在粗钢消费方面,1900~2000年的100年间,美国消费了82亿~87亿吨钢,中国至今才消费了30多亿吨,况且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因此最终需求总量也要比美国高出很多。与此同时,中国内部也还存在着西部地区显著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巨大差距。有关分析认为,上海、天津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粗钢使用量已经达到韩国这样发达国家的高水平,但中国西部省份的消费量还不及沿海地区的一半,其需求增长还要继续。这些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消费能力蒸蒸日上,具有长期旺盛增长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国——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产生,不只是建立在“世界工厂”的基础之上,而且还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包括个人消费品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两个方面),其整体规模有可能超出美国与欧盟的总和(剔出汇率与价格影响因素)。对此消费能力的增长绝不可以小觑。

中国消费需求尽管有所放缓,但依然旺盛,这一点还可以从最新的进口数据得到证实。2011年5月份,中国商品进口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21.8%加速至28.4%。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2011年前5月进口铁矿石28325万吨,同比增长8.1%,累计增幅与2010年同期大抵持平。其中5月份进口铁矿石5330万吨,同比增速为2.7%,比上个月加速7个百分点,同比则加速5.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对于今后的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主要问题不是缺乏需求,更不是需求泡沫破灭,而是按照现有模式发展下去究竟有没有相应的资源供应来满足需求。

三、中国旺盛的大宗商品需求,推动经济与流通产业进一步发展

上述三大“超级引擎”轰鸣作响,产生了中国商品更大规模的需求。比如在粗钢方面,今后10年内其消费水平将再上新台阶,达到9亿吨甚至逼近10亿吨关口。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后10~20年内,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或者接近5000万辆峰值,是美国目前汽车产销量的2倍,世界汽车最大产销国的地位不会动摇。在能源消费总量方面,有外国研究机构认为,中国也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消费国。虽然这个观点还有争议,但其继续增长的大趋势难以改变。

长期旺盛的中国需求,尤其是更快速度增长的国内需求,不仅为今后中国经济继续腾飞提供了强大无比的“超级动力”,而且还将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出口大循环”战略,依靠加工贸易和强劲出口成为“世界工厂”,推动了中国经济30年的快速增长;那么,现今已经出现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的产业升级、梯次转移、城市化建设、新消费群体崛起以期逐步形成“世界市场”,势必成为今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继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初级产品出口国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的重要增长动力。

中国新的超级引擎的出现,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需求长期旺盛,理所当然地为中国及世界流通产业的发展(包括相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流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等),提供了更为巨大的空间。

新的超级引擎的出现,还将中国经济增长置于非常坚实的国内需求基础之上。即便今后欧美国家消费能力相对萎缩,中国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冲击,中国经济及商品流通体系也不会因此遭遇“灭顶之灾”。中国迅速提升的国内消费能力,完全可以对冲对欧美国家出口的减弱,并且还有很大剩余。中国制造业及其经济增长前景,根本不用担心所谓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与商品流通体系将真正进入自主快车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腾飞”。

猜你喜欢
消费量增幅月份
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山西财税(2024年1期)2024-03-15 06:29:00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山西财税(2022年7期)2022-08-18 01:27:48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汽车与安全(2017年2期)2017-03-14 02:56:27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上海金属(2016年4期)2016-04-07 16:43:41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京东3月份繁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书香两岸(2014年4期)2014-05-30 08:11:12
博客来3月份简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书香两岸(2014年4期)2014-05-30 08:11:12
仪器仪表业今年产销增幅或达15%
自动化博览(2014年4期)2014-02-28 2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