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问题的研究

2011-05-22 07:56:18陶冶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区域

陶冶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101149)

区域金融的研究对象是区位和金融,它是对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区域金融中心实际上是各类金融机构以资金借贷和融通为目的而汇聚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一个金融交易平台,这一平台为各金融主体提供金融交易、金融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发展可以促进资本集聚,加速金融深化与创新,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见图1)。因此,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完善金融系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1 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关系

一、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同时,我国又是在亚太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而亚太经济区仅有香港、东京、新加坡金融中心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金融需求。从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看,先后有多座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见表1)。

总的来看,我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然性呈现于多个方面。

1.区域金融中心扮演着国际金融业和国内金融业对接的桥梁角色

目前,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对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掌握,是对全球资本控制权、支配权的争夺。如果中国有一个乃至多个高度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就能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中国对国际商品和金融产品的话语权、定价权,有助于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2.适时和恰当地利用区域金融中心促进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条可借鉴的发展战略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政府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往往产生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信便捷以及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城市,如上海市,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表1 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整体布局的大版图(主要城市)

3.发展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带来诸多现实和潜在的利益

一般情况下,城市在面对区域金融中心的选择上会有发展和不发展两种策略,不发展的收益为0,发展的收益一般大于0。出于理性考虑,对于自身占优势的策略都是“发展”。这就是目前我国多个城市竞相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原因所在。

4.中国建设一个或多个区域金融中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由大西洋地区转向太平洋地区,由发达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而从区域金融中心布局的角度看,伦敦和纽约仅仅覆盖了欧美16个时区,因此一个能够覆盖并领导其他8个时区即亚太时区的第三大金融中心正呼之欲出。

5.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能力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需要

城市建设需要核心功能的提升,有效调度、整合、配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所在。

6.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不平衡的资金分布,这就需要有组织的融通

中国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形成了金融中心的分层次性,战略上需要优先保持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加快把上海建设成全国性金融中心的速度,继而在几个经济大区建立若干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相距较远的地区和城市生产集中化,缩小沿海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差距,最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金融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区域资本形成中金融所特有的动员、配置储蓄的功能,还在于金融具有显著的经济结构调整功能,并通过这种调整产生经济结构重组的动力。因此,研究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地区金融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演变的内在规律,预测其未来走向和演变轨迹,进而为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合理的建议,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及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以大连为例分析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

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中,大连是唯一濒临黄、渤两海的城市,也是唯一拥有长兴岛和花园口两个节点的城市,大连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使其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

1.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连处于东北地区最南端,是京津的门户,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与山东半岛隔海呼应,面向广大东北内地,辐射广阔华北腹地,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亚地区经济的枢纽。

2.拥有运输货物的港口与口岸

大连拥有著名的天然良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同时,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必将有效地带动资金流汇集和资金中心的形成,进而带动金融业的跨跃发展。

3.具有对外开放的优势

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又是中国金融业率先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使大连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为大连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4.具有良好的金融基础与环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连已经逐步形成各业并举、中外资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金融环境安全稳定、规范有序,是东北地区金融业最为发达、金融环境最好的城市。

5.具有良好的机遇

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将使大连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随着欧美日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国际资本呈现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战略转移态势,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大连,寻找商机。

6.政府的推动与支持

按照大连市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个六”目标,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和资金保证。大连市将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其中金融业发展是血脉和中枢,是重中之重。此外,为贯彻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市委、市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大连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作了《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目标,推动全市金融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把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完善机制,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推进。

三、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国内已有天津、宁波、杭州等20多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多省市都要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缺乏国家统一规划的问题尤为值得引起重视。在某些局部地区,相邻城市之间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已相当激烈,如广州与深圳、大连与沈阳、成都与重庆等,这会使区域性金融中心过于繁冗,不能实现统一目标,并浪费大量社会资源。

2.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不协调

由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可能出现过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使区域中心之间形成不良竞争,阻碍正常的金融发展,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影响宏观经济顺畅运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主导作用不够突出

以政府推进模式形成和发展的金融中心是国家或地区有意而为的结果。从上海开始,全国凡是有志于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中彰显了政府扶持的作用。如我国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框架协议》,其充分发挥了毗邻港澳、连接内地特殊的地缘经济优势,为港澳与其他八省(区)的金融合作提供桥梁和纽带作用,尽可能地为区内各省(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区内各省(区)提供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发挥地方政府的配合协调作用。但总体看,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还不够突出。

4.盲目的金融中心热

很多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并不符合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而仅是盲目追求金融中心的收益。事实上,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取决于其金融业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等指标。一些城市在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时,仅看到自身的经济总量,忽视了给周边地区带来的效益,甚至并未考虑到自身是否有能力承担金融中心的重责,这种过分强调金融中心的建设会忽略实体经济的发展。

5.金融资源分散

目前不少省市,尤其是具有政治地域优势的北京和具有制度创新优势的深圳,都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具体设想和思路,均把金融发展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非常重视对金融资源的集聚与利用,这将引发我国有限金融资源的分流,使各地的金融资源难以取得最大的规模效应。

6.缺乏国际人才

人力是第一资源,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培养国际化人才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人才国际化总体水平低,特别是缺乏懂得国际惯例、熟悉WT0规则的高级经营管理、金融、保险等国际通用型人才。

7.区域分割局限

大多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区域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是经济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能力,与相邻的腹地有紧密的经济联系,进而直接影响腹地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没有广阔的金融腹地,没有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支持,金融中心的集聚与辐射功能会受到限制。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经济中心城市聚集,促其功能升级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反过来,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对区域金融活动产生积极的组织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形成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共生互长的良性循环。由于我国现存经济条件的约束和市场体系发育的不成熟,个人和机构的金融活动多局限在本地区,资金未能按照收益最大化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基于对区域金融中心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各主要城市掀起了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所形成的竞争引发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健康发展。

四、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措施和建议

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要受多种资源条件的约束,是在一系列供给和需求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与巩固的。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及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分布集中的金融机构、鼓励扶持的政策取向以及低廉合理的税费成本,是发展区域金融中心最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国应该制定和实施一些措施,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

1.政府统一规划

中央政府应该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备选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布局,而各地方则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从扎扎实实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做起,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各区域金融中心共同协调发展

各地区应实施符合各地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现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合作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其基本趋向应该是统筹解决各类区域问题,实现生态文明的区域协调发展。

3.选择最合适的发展模式

从国内外各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看,主要有自然形成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混合形成模式三种。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应是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结合市场经济与政府的推动,从而有效、快速地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以北京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为例,为了顺利推进北京金融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应当寻求更为理想的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资源空间布局模式。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资源空间整合的较为理想模式是突出金融街的金融中心地位,促进各种存量和增量金融资源向金融街聚集,逐步将金融街打造成北京的“华尔街”。

4.探索培养国际化人才

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国际化的金融人才作为有力的支撑,丰富的金融人才是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第一软要素。因此,应当注重探索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加大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5.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控制着很多资源,包括土地和其他名目的批文。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具有主导的作用。安全的金融环境是金融中心建立的保障,区域金融中心风险的防范与监管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监管、监督、协调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中心的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全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方向来负责。

6.加强金融中心环境建设

金融中心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资金融通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内容,加强金融中心环境建设是促进区域金融中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7.抓住发展机遇,加强金融创新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金融中心的形成,都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例如,美洲银行在香港发行货币单位遭拒后,新加坡政府准许该行新加坡分行发行亚洲货币单位,从而成就了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国应积极完善各类金融市场,抓住机会加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会为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使金融中心永葆生机。金融创新可使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而完善的金融市场又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两者相辅相成。

*本文系“北京物资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基地(项目编号:WYJD200903)”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受“商品与金融期货科研创新平台”项目(编号:PXM2010_014214_109798)的资助。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区域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20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3:5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1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P2P金融解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