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如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我们将影响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指标数据进行梳理,通过比较来明确地方定位以及寻找差距。
科研经费:江苏五年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各地区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数据对比显示,江苏、北京、广东位列前三位。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10年保持全国第一,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五年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达840亿元,占GDP达2.1%,比2005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水平。
科技人才:广东2015年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要超80万人
各地区对比发现,2009年广东R&D; 人员28.365万人,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广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广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超过80万人。
申请专利:安徽专利权申请与授权增长双第一
2010年江苏受理专利申请达到了23万件,占全国全年受理专利申请的21.26%。安徽受理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均增长最快,比去年增长187.61%和86.32%,两项增幅均属全国第一。广东累计专利申请受理总量最多,达到了90万件之多;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五地区年累计量占比全年56.70%,占据年总量的半壁江山。
科技转化成果:江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2301亿元
对比2010年地区科技转化成果数据,8地区科技转化成果成交金额破百亿元大关。江西、北京、上海分别排名前三,其中江西、重庆较去年增幅最大,分别达到了130%、202%。签订各项技术合同属北京最多,共签订合同5.1万件。在投入产出方面,江西以1:24.35投入产出值遥遥领先,紧接着是北京1:2.08,重庆1:1.48,天津1:1.24,甘肃1:1.10,上海1:1.10。科技转化成果以及投入产出比都反应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时也体现一个地区企业竞争实力。
地区科技成果产出量与GDP成正比
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位于趋势线左上方,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高于平均水平;山东、河南、河北,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低于平均水平
地区科研经费投入量与科技成果产出量成正比
浙江、广东、江苏的科技投入产出比较高;北京、山东科研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较低
广东、江苏位居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产出的第一集团;浙江、山东、北京、上海位居第二集团;辽宁、四川、湖北、河南处于第三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