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2011-05-14 20:07乔宇
卷宗 2011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和谐社会

摘要:政通人和”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治国梦想,尤其是在“和谐”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已成为党中央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及落实,不论是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创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政治行为文明建设来探讨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和谐社会”一词便开始频繁出现在党的各种重要会议和文件中,而党的十七大更是将“社会和谐”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名词——“政治文明”,也紧锣密鼓地携同和谐社会一同步入了人们的视野。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成为重中之重。

一、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执政理念的科学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要正确应对当前所面临的新挑战,解决党政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执政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为此,我们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次,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再次,必须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最后,从党员自身来说,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我们思想解放的源头活水,反思自己,正视差距,自我加压,学习先进,落实措施,发愤图强,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自我,使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

任何一个社会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社会理想,并以此来整合社会意识,规范民众行为,引领社会前进。在新时期,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必须牢牢抓住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以广播、电视、网络、学校等为媒介,在全社会掀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最后,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社会氛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善于利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三)弘扬民主法治精神,确保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实现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而法治则是保持社会主义活力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通过人民民主和法治的健康和蓬勃发展才能体现出来。只有不断的扩大民主,健全法治,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首先,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着眼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其次,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同时,将对干部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再次,要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生活法治化,“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要加大对法律实施过程的监督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确保法律的切实履行。

(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光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策略,弥补不足,还要以更加开放、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去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服务。为此,首先,我们要正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虽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局限性和弊端,但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文明更为进步,更集中地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最值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其次,我们要积极着眼于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国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人类社会的文明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文明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因此,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就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很自然的现象。但是,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必须要根据自身国情,有针对性的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

二、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一)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干部选任制度

现阶段,我国为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领导干部的选任制度,这些规定的出台对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道路,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改革与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各地各行业成千上万的干部通过公平公正的选拔途径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力量,并更好地展现出了国家和民族“脊梁”的风骨,从而使党的事业在新世纪取得了新的长足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体系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思想平庸者和懒惰缺乏应有制约力,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诸如卖官鬻爵、任人唯亲等影响我国干部人才选拨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事业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正确把握和贯彻公开、民主、竞争、平等、择优原则,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要积极实行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

(二)健全以民主权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度

由于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我国一些政府决策部门、“一言堂”的工作方式十分盛行,直接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直接导致个人专断盛行,集体智慧发挥受阻,使集体领导受到破坏,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都将产生不可磨灭的损失。因此,我们党要继续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转变工作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立“透明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务公开。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调动全党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同时要推动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鼓励党员发表不同意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外民主。中国共产党强与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还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和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的出现。

(三)确立以权力监督和制约为根本内容的权力运作制度

近年来,一些关于地方腐败成风、随意决策的报道经常见诸报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媒体的强烈抨击。导致腐败现象的日渐滋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的缺乏。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最关键的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制约有效地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同时还要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其次,要进一步加快权力结构改革步伐,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协调;再次,要强化对权力的法律监督,特别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完善其在监督方面的法律制度,确保人民代表发挥监督权的充分行使,以保证权力运行的廉洁高效;最后,坚持依法执政,注重民主协商,充分尊重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四)完善以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为根本依据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大显著特点,发扬民主必须同加强法制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为立法奠定民主基础,提供程序保障,使其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使其独立与政府与立法部门。司法系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最有效的平台,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实行司法公开,特别是审判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同时将提高司法效率提上日程,把效率和公正有机统一起来,及时化解社会冲突。最后,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化,实现民主发展有序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实现民主法治化和制度化。

三、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一)转变执政理念,规范政府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旧有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影响,一些政府出现许多失范行为现象。因此,转变执政理念,规范政府行为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其次,政府各方面的工作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特别要关注中低收入的广大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尤其是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改进工作方式,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最后,要提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复杂矛盾和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

(二)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一个政治合法性较强的政府来说,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有效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私人权利的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发展程度、教育程度、行业差别、文化传统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多层次的民主参与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各个层次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全面布局、多层次、制度化地拓展民主参与的渠道,除了一些诸如简单的投票表决、会议讨论等旧有的参政方式外,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些新的参政渠道也日益增多,比较典型的有信访制、听政制及网络参政等。

(三)加强民主协商,凝聚民主政治的建设力量

加强民主协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核心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民主协商健全民主形式,扩大民主的渠道。为此,首先,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和完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完善民主党派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充分推动党际民主政治力量的建设。其次,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的建设,充分挖掘民间民主力量的潜力,提高广大基层民主力量的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为各界爱国人士提供各种表达意见的平台。

(四)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进而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党内和谐要求在党内形成一种平等公开、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良好氛围。党内和谐的实现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和谐的进展。为此,首先,我们要秉承“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精髓,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注重协调党内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使各个阶层的党员共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其次,要构建和谐的党内文化,切实巩固党内和谐建设的思想基础。我们要积极宣传发扬和谐的党内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构建党内和谐文化以实现党内和谐,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再次,建立并完善党内运行协调机制,并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是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的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机制.最后,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关爱党员机制。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还要关注、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上级党组织的信任、加强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J].政治学研究.2002,(3).9.

[2] 谭君久.论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8.

[3]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J]. 学习时报.2002.(10).2.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3-505.

[5] 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J].理论前沿,2002,(4):21.

[6] 胡冶岩.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国家行政报,2004.(4):35.

[7] 金耀基.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C].公共论丛(第3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53.3.

[8]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

[9]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7..

[10] 王成忠. 和谐社会视角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究[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3-3.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12] 李景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学术界.2005.5.(102):11.

[13]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

[14] 包心鉴.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理论前沿.2008.12.15.

作者简介:

乔宇(1986-),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农民政治行为现状及反思——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建设社会王义政治文明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