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王旦善做官

2011-05-14 09:07清风慕竹
知识窗 2011年7期
关键词:王旦宗皇帝寇准

清风慕竹

北宋时,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寇准不免下些小绊,说些坏话。

寇准个性张扬,疾恶如仇,最看不起的,就是王旦面团一样无棱角,甚至说没脾气的性格。他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件事,王旦在家里因为从未发过脾气,以至于下人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私下里想搞个试验。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他的肉羹汤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看了,只低头把饭吃了,没动那汤。下人问他说:“老爷今天为什么没喝汤啊?是不是做得不好?”王旦说:“没什么,我今天只是有点不想吃肉。”第二天,下人做饭时又故意在盛给他的米饭里弄了点脏东西,你不喝汤可以,总不能不吃饭吧!王旦见了,把碗推在一边,并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米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下人听了,面面相觑,心里都服了。寇准对这事却嗤之以鼻,颇为轻漫。

那时王旦掌管中书省,而寇准在枢密院任事,虽然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但经常有一些工作往来。一次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会签,寇准发现行文的格式中居然出现诸多错误,他灵机一动,立刻把这当作一起“渎职”事件,向真宗皇帝作了正式汇报。王旦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问,他不得不承认错误,并认真地做了自我检讨。寇准见此情景,心里平衡了许多,审查起中书省的文件格外地仔细,一有纰漏就向皇帝汇报,王旦因此没少挨骂。然而风水轮流转,过了一个月,枢密院有事往中书省送文件,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后非常高兴,马上就给王旦送去了,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也可以上殿参寇准一本了,顺便给他个教训。可王旦却心态平和,只是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知道后,大为惭愧,见到王旦忍不住感叹地说:“同年,你怎么有这么大度呢?”王旦看了他一眼,像个“淡定帝”般,没有说一句话。

过了一阵子,寇准旧病复发,跟皇帝商讨事件时,话里话外,再次向王旦开炮,发泄他的不满,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而王旦却像蒙在鼓里一样,总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称赞他的才能,以至于皇帝都觉得不忍心了,提醒他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但他却专门反映你的缺点。”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啊。我担任宰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过失也必然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皇帝大为感慨,视他为忠厚长者。

寇准的小动作不仅没有矮化王旦的形象,反而把他衬托得更加高大,而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报应很快就到了。寇准因为他的火爆脾气没少得罪人,不久就被人告发而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要说混到这么个级别也不容易,寇准心有不甘,便放下身段,托人私下里找到主管人事的王旦,请他帮忙弄个使相的职务,保留个待遇。王旦听了倍感诧异,回答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这事,我万不能接受。”

寇准落了个老大没趣,扪心自问,自己平日里处处跟王旦过不去,现在还指望他伸出援手,哪有可能呢?不落井下石就已经万幸了,这样想着不觉有些心灰意冷。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任命下来,安排的职务居然是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在自己的期望之下。所以当他面谢皇帝时,一个头磕下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宗皇帝说:“你以为你的职务都是朕安排的?实话告诉你吧,这一切都是王旦举荐的结果。”

寇准一下子愣在那里。

而更令寇准想不到的事,发生在多年以后。王旦病重,上朝都很困难,真宗皇帝不得不安排他的身后事,问他说:“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这显然不是真宗想要的答案,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偏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我病重困乏,不能过久陪侍皇帝。”说完,转身就告退了。

王旦死后,最终寇准被任用为相。当寇准走上人生的辉煌时,心里最感念的,恰恰是他当初最瞧不起,甚至屡屡中伤的王旦。

猜你喜欢
王旦宗皇帝寇准
张俭旧袍三十年
“溜须”典故的来历
神童与诚童
“眼中钉”的由来
王旦之清
王旦之清
两个神童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一点顶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