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速快会有好成绩

2011-05-14 09:07刘凌
知识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语速评判心理学家

刘凌

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在考试(口语)中,那些说话速度较快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而同样的内容,如果考生用比较慢的速度说出来,那么他们的成绩就会比较差。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研究小组以一名大学女生为例做了个试验。他们请这位女生去回答一道历史问题,此问题的标准回答时间是19分30秒。但心理学家通过训练,让这名女生掌握了两种说话速度:第一种比较快,16分钟即可回答完毕;而第二种则较慢,需要23分钟才能回答完。

然后心理小组将来自25所高中的81名地理老师分成两组,分别为这两个不同版本的回答打分。结果那个速度较快的版本,得到了中等偏上的成绩;而23分钟的版本,则沦落到了不及格的境地。要知道,这两者回答问题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区别只是速度而已。

为何会如此呢?这是因为,考官们的感觉发生了错误,他们将说话的速度同说话的质量之间画上了等号。在他们看来,一个流利应答的人,其内容必然是充满信心且深思熟虑过的;而回答速度较慢的人,则必然自信不足,其答案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同一个答案给出两个不同的分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结论公布后,很多人都兴高采烈——当然,这主要指的是那些“快嘴”们。不过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往往领导说话时,速度却都不怎么快呢?还有老师、同学,或是家长说话,听起来也都很有说服力,而他们说话的速度也并不快呀?

经过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了另一条补充定理。

原来,当我们的地位比那些和我们谈话的人高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一种评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时,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显得自信满满,能够像最虔诚的学生那样为我们呈现出一张完美的考卷。此时我们会假定自己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答案,只需要进行评判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会希望对方能够尽可能提高语速,说得越快越好。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和语速成正比。

但如果对方的身份和我们差不多,或者明显比我们高时,我们就会从一个“评判者”变成“倾听者”。而“倾听者”的定位,则是两人相互交换信息。此时我们会假定自己对对方要谈论的事情一无所知,如果对方的语速很快,我们就会因此心生反感,认为对方是企图用高语速来把某些关键环节“模糊”过去。同时,大量新鲜资讯的涌入,也会让人飞快地疲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希望对方可以放慢速度,慢慢地把事情讲给自己听。同时,略慢的速度还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消化对方的观点。

当然,凡事皆有一个“度”。如果是面对那些地位低于我们的人时,他们却像说相声那样喋喋不休;或是在面对地位高于我们的人时,他们每句话都要沉吟半晌,这也是不行的。不过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更喜欢“见人下菜碟”,用我们和对方的地位差别来判断对方该持何种语速。

所以,那些想去找工作或是等待面试的学生,不妨把自己的嘴皮子练得利落一些。要知道,主考官喜欢看你夸夸其谈的样子。但那些准备给别人传授经验或是和朋友聊天的人,则不妨学着把自己的语速放缓,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猜你喜欢
语速评判心理学家
辩论赛之语速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谁更难过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e言e语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