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袍禁令为了一个世俗的法兰西

2011-05-14 17:16伍文静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15期
关键词:萨科齐穆斯林禁令

伍文静

150年的人口交融早已深深改变了法国的人口面貌,使其成为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对移民、宗教与“国民身份”等问题的轻易触碰,显然是如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在塞纳河畔,电影《巴黎,我爱你》中那个美丽的穆斯林姑娘扎卡告诉法国男孩:“当我头戴围巾时,我就觉得自己拥有信念,拥有身份认同,这种感觉很好,那同样也是美丽的。没有人强迫我,是我自己的选择……”

法国社会的现实没有电影那样温柔安静。

4月11日这天,穆斯林女子肯扎.德希丹与几个同伴来到了巴黎圣母院,她们穿着蒙面布卡罩袍,只露出眼睛,抗议《禁止在公共场所掩藏面部法》(下简称“罩袍禁令”)正式生效。

法国是第一个通过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穿戴罩袍并已付诸实施的欧洲国家。

“罩袍禁令”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用头巾、罩袍、风雪帽或面罩掩盖脸孔,违者将被判处150欧元罚款并(或)强迫接受公民教育学习课程。该法还规定强迫他人隐藏面部的人,也会被处以罚款及监禁。

“我们有权利和所有法国公民一样,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我们只是穿戴比他人更多而已。”德希丹说。尽管只有大约10名抗议者,但在她们的周围挤满了报道现场状况的媒体记者,不远处是待命的防暴警车。

阿尼斯是生活在法国东部的法国白人职业女性,往日很少与穆斯林接触,更没有深交的穆斯林朋友。“(罩袍禁令)可以接受,但不欢迎。一方面,特别是我也是女性,认为禁令让人震惊。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面对别人时不遮掩自己的面目,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阿尼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穆斯林青年的嘘声

穆斯林头巾和罩袍在法国看来都是强烈的宗教符号,对穆斯林移民进行入乡随俗的教化,今天的法国选择了法律的强制手段。自由派强烈反对,但萨科齐政府相信,这将有助于“法国国民保持相同的价值观,延续国家的世俗化以及博爱理念”。法国三色旗上的蓝白红,分别代表了平等、自由与博爱。这正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确立的法国核心价值观。

一面是法国为彰显人道主义精神及其价值观而接收的大量外来移民,一面是移民融合充满挑战与困难的不争事实,法国左右为难。

最近150年以来,法国一直是一个移民接纳国。在19世纪时,在法国各邻国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大军浩浩荡荡地涌向美洲的时候,法国却不断地接纳来自全欧洲的移民劳工,而且这一移民接纳政策在整个20世纪得到延续。一个半世纪的人口交融早已深深改变了法国的人口面貌,使其成为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按法国历史学家杰拉尔.诺瓦利耶尔的说法,法国是“欧洲的美洲”。

而今天在法国的穆斯林主要来自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一战时期,法国人肯定阿尔及利亚士兵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而让士兵自由成为法国人。二战后初期,法国取消了对阿尔及利亚人的所有限制,所有人都可以随时进入法国,直至马格里布三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独立后,三国居民仍然可以自由出入法国。这些穆斯林移民为法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实现了法国战后的工业化扩张,成就了法国战后经济的“辉煌30年”。

直至19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法国面对经济危机和国内就业压力,才开始限制移民入法。1974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宣布暂时禁止外来劳工入境。移民政策风向转变后,穆斯林移民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早期移民的高生育率、非法入境及法国政府的“家庭团聚”特别政策。

由于1872年起,法国开始禁止收集宗教信仰归属和种族来源的数据,因此法国没有少数族裔人口的官方统计数据。根估计,目前约有600万穆斯林生活在法国,大约占到法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伊斯兰教也随之成为法国的第二大宗教。

为使法国大量的穆斯林移民融入法国社会,认同法国价值观,法国的理想是以“高福利为保障,世俗化为基础,法兰西价值观为标准”同化外来文化。这种“共和模式”在更早以前从中南欧和英国来的移民身上见了成效,几代人后都变成了普通法国人,移民后代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特征。

如今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就是匈牙利移民后裔。萨科齐父亲是匈牙利人,二战时期逃难来到法国。1955年出生在巴黎的萨科齐,不会说匈牙利语,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移民后裔总统。

有了法国融合欧洲移民的成功,法国历史学家贾斯汀.韦瑟和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乔纳森.劳伦斯在他们合著的《溶解伊斯兰》一书中便预言:法国的穆斯林移民最终也会从“在法国的穆斯林”转变成“法国穆斯林”。

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法国的理想。2005年在巴黎北部郊区的克利希苏布瓦市,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触电身亡。次日,数百名青少年走上街头抗议并演变成暴力事件,在巴黎市郊乃至法国其他各省蔓延扩大。这次“巴黎骚乱”轰动整个欧洲大陆,舆论普遍认为,骚乱正是标志了法国移民融合政策失败。

2008年一场足球赛上,法国队主场对阵阿尔及利亚队。当法国国歌《马赛曲》奏响时,生长在法国、已是法国公民的第二、三代的阿尔及利亚移民,对国歌报以嘘声。法国社会党议员阿诺.蒙特布尔格认为,嘘声正是年轻移民后裔无法融入社会的典型表现。

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穆斯林移民的法兰西化困难,法国似乎找不到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法国伊斯兰化”,甚至整个“欧洲伊斯兰化”这种说法正在全世界兴起。

“法兰西斯坦”成为了网络上流传颇广的政治笑话。《孤独美国》的作者加拿大人马克.斯戴恩认为,外来移民及其高出生率可能意味着到2025年穆斯林人口将占到欧洲总人口的40%。英国历史学家费尔古森说,地中海以南和以东朝气蓬勃的穆斯林社会正准备在老迈的欧洲拓殖。美国记者卡尔德维尔预测,一个坚定的自信的伊斯兰教似乎很可能将其意志施加在不稳定的欧洲文化上。

“过去他们把穆斯林分成世俗的、温和的和激进的三大类。今天统称穆斯林,都是他们仇恨的人。过去他们看着阿拉伯人不顺眼,今天凡是穆斯林都不是东西,他们意见趋于一致,认为伊斯兰是对法兰西文化的最可怕的入侵者。”法国伊斯兰文化学者尤素夫.玛梅利教授说。

这种焦虑被萨科齐转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教育。2009年底,萨科齐和总理菲永牵头,“移民和国家认同部”主办,在法国展开一场关于“国家认同”的全民大讨论。这场讨论围绕“什么是法国人”的问题在法国社会上下展开广泛讨论,涉及国家认同、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民族主义、移民的社会融入、伊斯兰与法国等问题。

2007年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移民和国家认同部”——专门负责管理移民和处理移民问题,兑现他在竞选总统时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移民和国家认同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个以移民命名、专门管理移民事务的政府部门。只是三年半后,这个部门就在内阁改组中被废,这场“国家认同大讨论”成了它存在期间为数不多的主要政绩之一。

一开始,大讨论受到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在政府为其建立的“国家认同大讨论”网站上,短短几个月期间,就有410万次网页和76万次网站浏览量,以及5.6万条论坛留言。但后期大讨论却逐渐超出政府控制的范围,一些激进言论矛头直指法国的外来移民,抨击移民带来的社会治安、社会负担和文化冲突问题;移民后代又对法国主流社会不满、深感疏离和被抛弃。政界也敏锐感觉到这项大讨论开始不受欢迎。考虑到2010年3月的法国地方选举,总理菲永及时“叫停”讨论,轰轰烈烈的“国民认同大讨论”最终不了了之。

“这场全国大讨论,原本希望提出有意义的议题,最后却在嘶哑的喇叭声中,以全线撤退告终。”法国《解放报》编辑劳伦.约福林曾撰文写道。

年过三十的马尔登是一个法国白人女性,在上海教授法国文化。马尔登并不认为法国会伊斯兰化,多元文化才是法国文化的真正特色。

“法国的穆斯林很多来自北非,他们身上还有原来国家的文化。他们的孩子是法国人,但是这些后代知道自己的父母来自另外的国家,所以他们的身份是很丰富的。在生活中,很多作家、艺术家的家庭历史都非常丰富。多元文化对人的成长来说是件好事。这不是说法国会变成一个北非国家,只能说法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环境。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基本身份是什么。”马尔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谁投了赞成票

在法国,类似“国家认同大讨论”这样的全民讨论还很多,而且这类讨论往往会以相应的立法来结束。“国民认同大讨论”就成就了今天的“罩袍禁令”。

2009年6月21日,法国约60名议员签署议案,要求国会委员介入调查越来越多妇女穿罩袍的现象,以了解这些妇女是否被迫这么做。如果确实如此,政府将立法保护这些妇女。法国政府发言人夏提尔称:“如果调查证实,妇女是被迫穿罩袍,也就是说,违反了我们共和国的原则,那国会自然会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萨科齐的支持下,法国议会去年年初提交了《禁止在公共场所掩藏面部法》草案,并在5月的内阁会议上获得批准。2010年7月,众议院表决中该草案以355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9月又以246票赞成、1票反对在参议院通过。10月11日法国宪法法庭正式批准《禁止在公共场所掩藏面部法》。

无独有偶,2004年希拉克的“头巾禁令”在投票表决中也获高票赞成。“头巾禁令”禁止在公立学校佩戴宗教饰物,这些饰物包括穆斯林头巾,犹太人礼帽以及基督教十字架。

当年“头巾禁令”在众议院获得494票赞成、36票反对;在参议院获得276票赞成、20票反对。“头巾禁令”缘起于1989年10月,就读于离巴黎北部克黑一间国立学校的3名北非裔女生,因坚持佩戴穆斯林头巾上学被校方开除。

前有希拉克“头巾禁令”,今有萨科齐“罩袍禁令”,“这些主张都是在强调法国是一个世俗国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邢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法国宪法规定:“法兰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社会的共和国。”世俗国家遵从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原则,这就意味着在法国宗教仅限于私人生活范畴。

“法国的世俗化传统,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无论是什么法律,它都有内容规定的层面和具体执行的层面。”马尔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然而,当移民、宗教、妇女权益与“国民身份”问题纠缠在一起,显然是如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法国国会现在是否有有色人种议员还是个问号。在法国的600万穆斯林,依然是法国的少数族裔,像法国足球名将齐达内、经济学家阿塔利等这样的成功人士更是法国社会精英阶层中的少数。法国穆斯林移民即便拥有公民权,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在政治参与中产生有力影响。

“9.11”事件后,不少媒体大肆渲染恐怖主义,轻易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相联系。中东和伊斯兰教分析家、《耶路撒冷邮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派普斯就在其专栏文章《罩袍和外袍遮盖下的威胁继续》中,悉数罗列穿着罩袍这种服装的恐怖事件和刑事犯罪。

“罩袍禁令”要求禁止的布卡尔(burqa)和尼卡布(niqab)中的布卡尔本不是穆斯林服饰,塔利班掌权时期女性被强制要求穿着布卡尔而常被视为塔利班标志,但法国各界常把二者合一。因此也不排除是因罩袍联想到塔利班而对禁令投赞成票。

在“罩袍禁令”生效当天,开放社会基金会公布了对32名穿罩袍的法国穆斯林女性的访问结果,她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被迫选择遮掩面目的,这些女性都是遵从个人意愿做出的独立决定,没有来自家庭成员的压迫。

萨科齐的意志

肯扎.德希丹和同伴的小规模抗议后来出了意外。拥挤的人群使得交通出现了堵塞,警察在现场带走了两个男人和3个女人。这3名被带走的女性中,有2人就穿戴了穆斯林罩袍,另一名则披戴头巾(未遮住面部)。

对此,负责公共秩序的警察分局长阿莱克西.马尔桑只是说:“不是因为穿罩袍而带走她们,而是因为她们的示威未遵守事先申报的规定。”

一个名叫哈席.聂卡的穆斯林地产商呼吁穆斯林去巴黎圣母院前静默祈祷,以期女性在自愿的情况下能继续穿蒙面罩袍。他说,自己将出售一处价值200万欧元的房产,为抗议者提供资金援助。

“从目前的处理来看,法国在(罩袍禁令)执行上处理得十分谨慎。总体上来讲,未来在执行上也会更加谨慎和灵活。”邢骅如此评价法国警方。

不过邢骅相信,“一旦法国形成这样的决定后,肯定会维护执行该法律。从法国以往的做法来看,比如,之前对吉普赛人的驱逐,也遭遇各界强烈反对,但法国一般都会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也与萨科齐本人风格有关。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领导人。”

许多人质疑萨科齐在移民政策上的强硬态度背后的政治目的。2010年年底,萨科齐宣布自己将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谋求连任。经济和养老金改革让萨科齐失去了很多支持者,最近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又让他的支持率创上任以来新低。

法国Viavoice在4月7日和8日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萨科齐的民意支持度4月份比3月份又下降一个百分点,只有29%的受访者肯定其执政表现。

上任以来,萨科齐推行了一系列移民政策,从成立“移民及国家认同部”,到促成新移民使法国移民政策由“被动性接收”转变为“选择性接收”,再到打击非法移民,如驱逐吉普赛人,以及今天的“罩袍禁令”。出生内阁部长的他,解决移民问题看上去是他的老本行,萨科齐热衷于国民性认同、政教分离、伊斯兰地位和移民这些议题。

英国《独立报》直接称,“法国已迷失在一个被包围而想在2012年重新当选的总统的阴暗算计中。”★

猜你喜欢
萨科齐穆斯林禁令
还要多少“最”字号禁令?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布朗与萨科齐在G20上的“妥协”
性生活10大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