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就像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那样,而今,温州的党政机关和网民又开创了怎样看待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703网或许就是这个正在形成的温州模式的标本
黄学敏感到一阵头皮发麻,当他看到钱云会被碾死在车轮下的那张照片出现在703论坛“散讲温州”版的时候。
黄学敏是温州703网的负责人之一,此前,他刚刚接受了央视的采访。这段时间以来,黄学敏干得最多的事情,是接待媒体记者。703网的故事,他已经重复了至少10遍。
此前,从曝光警察开着警车遛狗、官员滞留国外、公职人员上班时玩网络游戏,到曝光“最牛高尔夫球协会”“最牛房地产公司”等等“猛料”,703网迅速引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并被称为“最猛料网站”“民间信访局”。
黄学敏皱了皱眉。当他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事肯定要火。对这家“最猛料网站”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再一次“在刀锋上跳舞”了——不能随意删帖,否则,网友会骂你;也不能任由情绪蔓延,否则,政府会头痛。
敏感期的分工
黄学敏拨通了叶哲的电话,要求他务必前来开个会。
1973年出生的叶哲是703网的精神领袖。703网的核心——“散讲温州”版,一直是叶哲和黄学敏两人共同负责。参会的还有方挺。方挺与黄学敏同岁,出生于1983年,目前负责技术。
三人凑到一起,彼此之间的称呼就变成了网名。叶哲,变成“叶少”;黄学敏,叫“风月”;方挺,名如其人,“胖子”。
八年前,他们在温州新闻网的BBS上相识。2004年5月,那个不到200人的BBS突然宣布无限期关闭。这三名论坛活跃者,不约而同地想到,要给网友重新打造一个论坛。
在那个年代,开一个网站并不复杂。找一个服务器,注册一个域名,就万事大吉。因此,在原官方论坛关闭后5天,一个“温州论坛”正式启用。6年之中,它渐渐变成了被称为“第二信访办”或者“民间信访局”的703网,拥有60多名工作人员,并且名满神州。
这次2010年最后紧急会议的结果是:黄学敏带领几个资深编辑全程处理钱云会帖子相关事宜;叶哲负责和政府沟通;方挺则务必保证在这段时间之内,服务器不要瘫痪。
所谓的“资深编辑”,是几个80后的年轻人。
在这里,除了叶哲是70后,其余的员工都是80后,1983年出生的黄学敏和方挺,都算“老人”。不过,年轻人们都认为,叶哲其实可以看作是90后。
黄学敏看着这些平日里从没把他当领导,动辄到他办公室来拿食物的“下属”,一阵头大。他特别嘱咐大家:“这几天要格外认真工作!”
这不是第一次遇到大事件。
早在2006年,703网就被网友冠以 “死人论坛”称号——当年连续出现好几个意外死亡的案子,网友们总是会对死因展开激烈辩论,每一次都“水成一片”,服务器甚至会瘫痪。
黄学敏知道,要做好连续奋战的准备。“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要让论坛里只出现一种声音,而且,需要引导网友们客观理性地去对待这件事情。”他说。
方挺的压力更大。因为历次大事件中,服务器的流量都会突然增大或者遭遇黑客攻击,而一旦发生,政府就很紧张,有时会打电话过问,害怕网友将无法登陆网站归咎于“政府又不让我们说话了”。
叶哲的工作相对简单,却最关键,“及时向政府报告舆情,同时适当考虑政府的意见,毕竟我们不能添乱。”
紧急会议结束,“散讲温州”已经“涨大水”——关于钱云会死亡一事,网友们已经开始各抒己见了。员工们也都开始兴致勃勃地议论,甚至有人跑到黄学敏的办公室,神秘地打探:“有没有内幕?”
沟通的开始
钱云会事件之后两天,703网上的相关帖量已达1700多条。叶哲与相关部门沟通:“帖子可以用波涛汹涌来形容,我担心这样下去要失控。”
作为一个内容略显敏感网站的核心人物,时时与政府部门沟通,尤显重要。
2010年8月,“散讲温州”版爆出了“高尔夫事件”——8月9日和10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分别刊登半版和整版套红广告,庆祝温州高尔夫球协会成立。其中,温州市20多名现职副厅级至副处级领导干部名单和职务赫然在目,并占据协会领导席位的“半壁江山”。这件事当天便引发了500多条议论。不过,温州市委很快就旗帜鲜明地处置了“高尔夫事件”,成为温州“破天荒”的大事。
叶哲深知和政府沟通的重要性。在703网站的发展历史中,最初的几年,网站时常被关停。叶哲总结,“那时候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不够,一些本来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最后总是以关停网站来解决。”
2004年,正是中国中小网站大规模上马的年代,他们面临的共同的难题是:网络上可能会出现淫秽信息,也可能出现无法核实的爆料,在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的背景下,某些网站的服务器就会被叫停。
那时的“温州论坛”也不能避免。
那段时间,叶哲等人唯一的工作,就是让论坛能够继续访问。最初,他们希望通过将服务器搬家来躲避当地政府的监管。服务器从温州搬到杭州,再搬到合肥,到上海,到长沙,甚至加拿大。之后,他们又想到通过用服务器分散式布局——同时租用10多个服务器,如温州的服务器关停了,网站地址自动移接到宁波的服务器。
“猫捉老鼠”的游戏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束了。
2005年4月底,有网友发帖:《杨秀珠在海外被抓,××领导要引咎辞职》,轰动全国。杨是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曾任温州市副市长,两年前因腐败案发与家人出逃国外。
近一个月后,叶哲又一次接到通知:因涉嫌网络欺诈,该网站域名被冻结。
作为对策,叶哲在美国启用了新域名www.703804.com,并注册了备用域名。703804,是温州话“东拉西扯”的谐音,后来,大家更习惯叫其703网。
但叶哲没有料到,网监部门过后很认真地解释了关停原域名的原因——杨秀珠在海外被抓属实,但把××领导牵扯进来,不合适。网监部门曾经给网站几个负责人打过电话,不知何故,无人接听,只好关停。
这次经历使得双方都产生了可沟通感,最终还达成了几条协议,对703的后续存活尤为重要的一条是:网站为网监部门开设“超级版主”的账号,对涉黄赌毒帖,网监部门可不经过网站直接清理,涉及温州本地民生的帖子,即使涉及法律问题,也需和网站共同协商如何处理。
能在民意与政府之间,保留自己的一席空间,703网的员工都非常珍惜。而政府方面,也表现出了可贵的宽容。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曾任温州市委书记,他说:“我在温州工作期间常上‘703溜达溜达,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关心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应该轻视网络的作用,网络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网民和民意。”
温州市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703网有自己的账号,有的部门甚至就将703网论坛当成答市民问的平台。主管部门的宽容与网站的理性管理,使得703网声势渐成。截至2010年11月,703网“散讲温州”已有注册用户数86万余人,单日发帖数1万余条。温州市政法委的《2010年温州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将703网作为温州最重要的论坛之首,对其做了深入调研。
叶哲与有关部门沟通的第二天,温州市委决定,由温州市公安局直接介入调查处理钱云会事件。
叶哲还有“预案”:万一网监部门要求删帖,他一定要“讨价还价”。有时,他们会晓之以理,告知转发网站很多,单纯删帖不起作用,反而会激起反弹;有时,他们也会尽力拖延时间,能让帖子多存活一会儿。他们往往还会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是关键,对官方回应,我们也会同样重视。
但直到最后,网监也没有提出删帖的要求。叶哲说,他并不感到意外。
在他看来,政府各部门已逐步学会了接纳703网站——只有网监和网宣负责和网站沟通,其余政府部门都无权要求网站按他们的意愿处理信息,“如果有别的部门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要求他们和网监或者网宣沟通,并出具相应文件。”
站长的分寸
相对于在政府部门没有遇到阻力的叶哲,黄学敏的压力大得多,往往是去一趟洗手间回来以后,帖子又刷了一屏。
2010年12月29日,黄学敏召集人手,开始整合帖子,并在网上发出声明,“由于每日数以百计的相关话题主贴,较大地影响了其他网帖的浏览和讨论。故本网对大量主贴采取了分类合并,在这个过程中,绝对没有删除任何网友的帖子,也未收到任何监管部门删帖的要求。请网友不要误会自己的帖子被删除,其实这种合并,能让浏览者更加系统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请大家理解我们的合并管理操作。”
各路主帖整合在同一个主题之下,并对标题色彩进行了处理:红色偏向交通肇事观点,绿色偏向中立质疑观点,蓝色偏向“谋杀”观点。马上有人根据标题色彩判断,“五毛党大规模出动了。”
但黄学敏表示,“事实上,网友们是理性的,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每一个有营养的帖子都有充分的理由。”“有营养”,是指帖子内容能够引发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宣泄情绪。
这些年,黄学敏明显地感到网民也在发生变化。那种对一个帖子“一边倒”的支持已经很少发生。恰恰相反,往往第一时间会有人质疑:是真的吗?激烈的讨论,或“人肉”后,事情被证实或者证伪,网民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观点。
对于703网合并帖子的行为,绝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仍然有网友在后面跟帖质问,为何自己的帖子被删除了。有网友给予忠告:“一个既可以让703扬名立万,又可以让703身败名裂的事件,站长要拿捏好啊!”
几乎每一次遇到这样的大事件,黄学敏都会被骂,他多数会好脾气地笑笑。他说,自己在网民时代也会因一条帖子被删大发脾气,但现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才了解事情远不是删或留那么简单。“要拿捏分寸,而且要恰到好处。”他说。
骂归骂,黄学敏对网友们依然心存感激。703网一次次被关停之后,总有执著的网友不断尝试,一旦网站可以访问,瞬间就会出现几百条帖子,以示支持。
黄学敏和叶哲曾经臭美地以为,703网拥有不少忠实粉丝。一次评奖中,叶哲号召网友们为703投票,却没人搭理。他们才意识到,网友们支持的并不是703网本身,而是在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
网友的理性更成就了网站的理性。
1月18日,有网帖称,负责钱云会案的专案组组长沈强自杀。黄学敏迅速找公安局求证,然后直接将此假帖删除。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703已渐渐形成一套管理网帖的规范,核实信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被证实是虚假信息的,一律删帖,不会用品牌去做吸引眼球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气,使703网在逐步摆脱了叶哲的私人资助,进入公司化运作。2008年,温州柒零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成立。靠着为商家策划活动,他们终于在2010年首次达到收支平衡。当然,“散讲温州”作为一个民间言论平台,则完全独立于公司内部管理经营构架,并不承担任何营收任务。
微妙的平衡
703网的确已成为某种品牌。钱云会事件之前,新华社驻温州记者对其作了报道,肯定了该网站所代表的民意舆论监督作用,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更使其声望日盛。这让叶哲和同事们有些措手不及——“太受宠若惊了,我们是提供围观平台的,现在却自己站在这个舞台上,是不是有点像跳梁小丑啊?”
能言善辩的叶哲成为703网的“发言人”。最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们对他的印象是:“70后的人,90后的心,没什么心计,你问什么他都告诉你。”
但很快,叶哲也学会谨慎地面对媒体。他一本正经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话我需要重新表述。”
“重新表述”的背后,是叶哲对网站前途的担忧。在他看来,703网目前处于一个“各方面的微妙平衡”,但这个平衡很脆弱。如果换一届政府,或是网站团队改组,平衡很可能会被打破。总之,他们正“享受”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性氛围,但身处其中的感觉并不惬意。
叶哲甚至开始体会到媒体炮轰后政府官员们的感受。他们原本打算“将监督地方时政的功能往深化的方向走”,并筹备开设台州频道和宁波频道。但眼下,“这个方向将有所调整”。
703网的职员们也尽量广而告之:“散讲温州”不过是703网的一部分。网站还有公益版块,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和残疾人解决再就业和创业问题。
温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宣传部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高层没有明确表态,但我个人认为,温州市政府是相对开明的。703网经常和我们沟通,主动反映一些舆情给我们,我们则会及时地把这些情况反映给相关的职能部门。”
在民间网站难以摆脱被关停的命运中,703网越来越风光,往往会让人联想到他们有某种背景。但在叶哲看来,这和温州自强上进的地域文化以及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密不可分。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得历届温州市政府对民间新生事物,保持了以观望代替否定、以包容代替排挤的态度。就像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那样,而今,温州人又开创了怎样看待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
703网或许就是这个正在形成的温州模式的标本。尽管其本身也处于探索之中。
探索往往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进行。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共温州市纪委打来电话。两小时前,论坛里出现了一个题为“温州市某局长被双规”的帖子。纪委领导特意致电澄清,“该局长没有被双规,只是在配合调查。”
叶哲回到电脑边,稍作处理之后继续接受采访。《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现,一条名为《今天中午××局局长被纪委请去喝茶》的帖子被设置了绿色高亮,醒目地停留在论坛首页上。
《中国新闻周刊》与叶哲展开了如下对话: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没删帖呢?还加了高亮?”
叶哲:“纪委没让我删啊,他只说‘双规两个字不合适,对这个官员前途会有影响。我想,‘双规不合适,那‘调查、‘谈话也不好,所以就改成了‘喝茶呗。”
中国新闻周刊:“那他们特意打电话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叶哲:“说清事实真相。纪委承认了这个局长在接受调查,说明这信息是真实的;既然是纪委都证实的真实信息,当然不能删除,所以我就加了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