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金砖国家应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应成为东西沟通的桥梁、南北合作的纽带,促进整个世界治理更加开放、透明和公正
3月24日,参加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智库会议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会场上感受到一种彼此包容、理解的和谐探讨气氛,“没有人触及存在根本分歧或争议的问题,而是致力于寻求最佳合作路径”。
60多位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来自亚、欧、南美和非洲四大洲的五个国家,共同目的是推进打造一块牢固“金砖”(BRICS),从而为4月14日即将在中国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做充分准备。
4月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在此次会晤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领导人会晤后将发表一份成果文件,主要反映五国在会晤各项议题上的共识。目前各方正在就成果文件的案文进行磋商,“这次会晤可以成为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时势造英雄
37年前,记者出身的美国作家威廉·曼彻斯特撰就一本名为《光荣与梦想》的断代史作,迅即赢得各国读者极高赞誉。这本书描写的时代以上世纪30年代那场发自美国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危机为背景,至今读从“沟底”启程的那段历史仍令人触目惊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咆哮而出,波及全球。当然,这次没有曼彻斯特笔下的“沟底”那么惨。在陈凤英看来,之所以此次危机没有重蹈上次“大萧条”的覆辙,主要原因是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以“V型”强劲反弹,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生力军。
“金砖国家的迅速崛起,可谓‘时势造英雄。”陈凤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发展依然鹤立鸡群,新兴大国群体崛起,推动力量格局向东转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更趋多元。
同样参加了金砖国家智库会议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国际自然社会科学院院士俞邃认为,金砖国家的群体崛起,是伴随着时代进程应运而生。“它们的国情各异,但冷战结束后所处的国际大背景相同,追求的总目标相似。”
据IMF统计,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最近五年世界经济增长的70%来自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其中金砖国家占半壁江山;后危机时代(2011~2015年),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内需增量将占全球需求增长的一半强,进口增长将占国际贸易增量的40%。
金砖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龙头”效应明显,经济将分别年均增长9.5%和8.2%,俄罗斯、巴西将年增4%以上,全球发展重心将加速向新兴大国倾斜。IMF将其称为“双速”发展,即发达国家复苏迟缓,新兴经济则强劲增长。
陈凤英认为, 作为一个整体,金砖国家的引擎作用在未来依然看好。其理由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远未结束,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内部潜力巨大;经济持续强劲发展,中产阶层队伍日益壮大,由此拉动消费需求旺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强化金砖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决策者驾驭风险和管理危机的能力增强;各国加速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型。
东西共治
不过,现实也不容过于乐观。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参差不齐,宏观政策取向分化,保护主义延宕不绝,使得经济形势复杂难测,“繁荣深处潜藏危机风险”。
路透社4月1日报道认为,资金流入放缓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其中“大宗商品资金流入规模创纪录的局面可能在第二季停止;投资者不确定性因素中包含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
陈凤英认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主要有几方面表现:发达国家拼出口、创就业、激消费、促复苏,手段登峰造极;新兴市场则紧银根、压通胀、堵热钱、抑泡沫,决策层空前紧张;同时,美国利用“币值低估”力压金砖国家货币升值,借“量化宽松”大肆印钞,向全球转嫁债务。
“在本币升值、资产泡沫和通胀上升三重压力下,美国的‘祸水东引可能得逞,新兴市场货币政策可能脱轨。”陈凤英认为,加之北非中东乱局,全球掀起新一轮石油、粮食、矿产品及贵金属价格轮番上涨风潮,或许会扼杀新兴经济强劲增长势头。
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建成为金砖国家智库会议的讨论热点之一。俄罗斯统一基金会主席尼科诺夫认为,该体系重建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地缘战略变化所呈现出的一个主要趋势。
他认为,金融危机将布雷顿森林体系、经合组织、世贸组织、八国集团等治理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在后危机时期,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G20日渐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核心。“G20的发展壮大反映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现实,即如果缺少发展中经济体的参与,任何全球性经济问题的解决都难以想象,多极世界的理念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吴海龙在上述会议上也表示,中方希望此次会晤达成的积极成果之一就是加强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在陈凤英看来,目前的经济形势不是单靠西方或东方就可转好。“西方有经验没精力,东方国家年轻有为但缺乏经验,二者都没有足够能力管理好这个世界。”因此,尤其需要东西共治的经济治理结构。
她同时认为,全球经济治理模式远未成型,尚待进一步探索,东西共治则是一种必然趋势。比如,在G20合作机制内,金砖国家应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应成为东西沟通桥梁,南北合作纽带。
“里程碑”期待
在上述媒体通气会中,吴海龙提出,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主要议题包括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等。而领导人会晤后将发表一份成果文件,主要反映五国在会晤各项议题上的共识。目前各方正在就成果文件的案文进行沟通和磋商。
吴海龙未透露具体文案细节,不过他在回答提问时表示,中方希望此次会晤在四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在应对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方面凝聚共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共同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成员国间双边关系发展。
“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这次会晤可以成为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吴海龙表示。
陈凤英认为,与前两次领导人会晤相比,此次会晤确实有望成为重要里程碑。一方面因为前两次会晤均属探索性;另一方面此次会晤有望为金砖国家整体发展定调,“让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平台,进而促进整个世界的治理更加开放、透明和公正”;此外,当前北非中东问题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国际形势成为此次会晤的首要议题,金砖国家显然将就此问题予以讨论并表达共同关切。
“成为里程碑并不是说一定要形成一些章程或者细则之类,而是在金砖国家合作路径上留下独特印记并起到重要作用。”陈凤英说,金砖国家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目前是在转型期,不宜用严格的章程框范。
外界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金砖国家继去年南非加入之后如何吸纳新成员。陈凤英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此前不断有一些国家提出要加入。但是,“最好是循序渐进地吸纳新成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人为设置门槛。吸纳新成员可首先考虑以G20成员国为主,同时参考全球治理体系的需要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治理需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