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开明
(重庆市南岸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南岸 400060)
建设生态城区,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在生产和生活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南岸区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南岸位于重庆市长江南岸,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有“山城绿色屏障”、“重庆肺叶”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林带,重庆植物园和160多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有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有保存完好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有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的“一棵树”观景亭台;有蜚声海内外的黄桷垭泉水鸡一条街;还有重庆刚建设起来的又一道靓丽旅游风景线的南滨路、洋人街和艺术群雕;南岸是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区。近年来,南岸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人文历史优势,使南岸在建设生态城区的发展中独树一帜。
(1)生态城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南岸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和谐都市强区和“五个南岸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区域发展基础和态势,按照“三步走”战略要求,着力进行了“两地两区一中心”建设,成绩斐然。
——新型工业高地建设。整合板块,努力推进茶园工业园区建设,至“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达632亿元,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加值202亿元。
——科技教育高地建设继续加强。在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全区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研发平台的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重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发展。
——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强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滨路RBD功能不断增强,集居住、商贸、都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滨水花园城区逐步形成;南山已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长江广阳岛整体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长(生)迎(龙)广(阳)都市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积极推进,南岸荣获了“中国枇杷之乡”称号,南岸枇杷被评为“中国名果”。
——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区建设不断深入。“一江、一岛、一园、两山”的优势更加凸现,森林南岸、宜居南岸建设初见成效,国家级园林城区于2007年通过验收,2008年获此殊荣。截至2009年底全区建成区绿地率36.6%,绿化覆盖率40.5%,人均绿地面积14.27m2。2010年,“以绿化塑形象,以绿化换生态,以绿化建宜居,以绿化创效益”的森林工程建设纵深推进。
——江南商务中心建设成果显著。全区经济集聚辐射作用增强,会展经济、城建经济快速发展,以商贸、物流业和总部及文化创意经济为主的“江南板块”经济增长点正逐步形成。
(2)生态城区建设是南岸经济发展规律性的内在要求
我们知道,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已经或正在经历工业化、自动化、生态化三个基本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之间,都有一个结构转换时期,并在结构转换之后有一个增长时期,即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先后不一地交替经历发展为主的时期和增长为主的时期。分析南岸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得出目前面临的三大任务,即经济增长的格局和方式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向需求约束为主;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波动较大的增长向适度快速、平稳增长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因此,生态城区的建设就势在必然了。
南岸是重庆市实力较强区之一,从2008年人均GDP 3308美元看(排在全市第二位),发挥了改革的先行优势,经济基础比较扎实,到201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宜居环境城市的典范,任重而道远。以我之见,要实现目标,同样也面临着上述三大任务。而在现阶段,伴随南岸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国际国内环境、体制基础和发展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将发生很大变化的可变之中。应该说,南岸的社会生产模式、居民消费方式直接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在这一时期,如果不适时作出调整转变,以一变对万变去发展生态经济的话,将很难跟上“两个目标”发展的步伐,也就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城区、发展生态经济也恰恰反映了经济规律的必然的内在要求。
(3)生态城区建设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正确处理五大统筹关系的切合点
有人把21世纪称作新经济世纪、生态经济世纪。我们暂且抛开认识上的差异,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新经济抑或知识经济,它反映了人类知识在经济活动中重要程度的空前提高,本质内容是社会文化、制度、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它标志着传统注重物质文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正在被注重三种文明(政治、精神和物质)并举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所取代。生态经济在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和更加注重生态需求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反映了知识经济的内容和要求。而生态城区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层面,即构筑一个完备的生态经济体系,从根本上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莫过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也正是吻合了坚持发展这个永恒的主题。区域经济承上启下,它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统筹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南岸建设生态城区、发展生态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无疑是全面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引擎,也是南岸经济发展的最好突破口。
(4)生态城区建设是实现“两大目标”的延续和升华
我们说生态城区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原因在于:它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最终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者的协调和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城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和升华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基于在产业培育、协调生态与经济两大关系的前提下,才为生态城区建设夯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我们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宜居环境典范”两大目标奠定了基础。而离开这种延续和升华,生态城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得到巩固,甚至会前功尽弃。
(1)建设生态南岸的现实优势
生态是南岸最大的优势,是南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建设生态城区、发展生态经济对南岸而言有着坚实的基础和现实优势。
首先,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南岸建设生态城区奠定了现实基础。其次,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人民生活安康为生态城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第三,以大禹治水为精髓的悠远的灿烂文化为生态城区建设提供了人文基础。第四,“五个南岸”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森林南岸”的快速建设,给生态城区建设的南岸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打造生态南岸的实践与经验
正是基于南岸生态城区建设存在的现实优势,同时也是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南岸历来都非常重视生态建设。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探索并实现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贯穿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过程。
为此,南岸着手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程:一是做强生态工业。制定特色制造业建设规划纲要,培育环保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抓重点技改项目,加快七大经济版块开发区和工业集聚点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做大生态农业。发展城镇生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有名的“吴小平葡萄”、“广阳琵芭”等“绿色经济长廊”工程,提高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三是做优生态旅游。积极开展旅游年主题活动,开展“选十二金钗,秀十二美景”,接轨重庆“旅游南进”战略,引导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启动项目,加快园林绿化建设。四是做美生态城区。构建了“中心镇”的发展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房产和景观房产,打造“森林中的城市”。五是做好生态环境。开展以南山为中心的森林打造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施酸雨控制规划,扩大城市烟控范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六是做深生态文化。以南山森林旅游资源,陪都文化等为载体,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打造“绿色硅谷”,解决资源开发与利用、城乡建设与居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来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促使南岸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并由此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说,科学的发展观其本质上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生态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之有效的载体和突破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对于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实现我区提出的“国家中心城市,宜居环境的典范”两大目标更是意义深远。因此,我们说,推进生态城区建设,不断打造“绿色南岸”战略是南岸须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构筑一个包含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城区四大方面在内的完备的生态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框架中,着力寻求符合南岸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功在千秋。我以为: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展以产业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这是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区域生态经济中生态农业的建设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建立多种类、多结构、多层次的开放型生态农业体系。全面推行生态农业,使人力、农业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利用适用农业技术、促进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以及节水农业等。
建立生态工业体系。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走出一条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区域工业经济生态化。同时在建立区域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对初始原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生产过程中非消耗性物料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在产业生产中采用生态工艺、物料的闭路循环和多极利用的方法与“无废料化设备”,实行废物的能源化、资源化,实现三废零排放,进而形成资源加工链,实现物质的充分利用和价值增值。
建立第三产业生态化体系。区域经济要形成真正的生态经济,就必须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做到生态化管理和服务,即形成生态信息业和生态服务业。在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产业区块的建设与布局、生产技术改造与管理实践等方面贯穿生态化思想,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和休闲度假产业。
建立生态城镇体系。生态城镇是生态市建设的延伸和落脚点。它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城镇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以及保护和营造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最终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城镇道路。实践中,根据功能划分,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分类指导,积极利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规模,同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健全和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中心城镇的增长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区域土地和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城乡协调发展得到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城镇网络体系的支撑。
(2)保障生态经济体系运行和扎实推进生态城区建设的政策举措,利在当代。
在编制科学合理的、适度超前的生态城区规划基础上,按规划运作。上面讲到,生态城区建设包含了三大产业和城镇建设在内的生态经济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当目标确立后,重要的任务就是将目标或目标体系转化为行动方案,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合理的、适度超前的生态城区规划作指导,尽快出台比较系统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 《南岸区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并严格遵循四条原则:即目标约束原则。以构筑生态和生态经济体系为目标来统领这个规划,用规划来支撑这个目标,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以不至于目标发生游移。效率优先原则。避免认识上产生误区,使生态城区建设既注重环境生态效益,同时也不忽视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效率。瞻前顾后原则。实践中坚持从本区域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将来的目标及其变化趋势,使规划中的每一个方案都逐步逼近建设总体目标。求实创新原则。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务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乐观进取,确保规划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当前,生态城区建设迫切需要出台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推动生态城区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这为我们建设生态城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除此之外,在实践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深化生态城区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如生态转移支付机制、污染配额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政绩考评机制、干部奖惩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使生态城区建设不仅仅是政府推动,更是依赖市场经济的手段,保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联动,既加快发展,又实施环境保护和利用这么一个良性的动态的建设进程。
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实施大区域协同战略。生态城区建设绝不是一个区域内所能成就的,而是需要更广范围的区域协调与合作,这一点至为重要。在大的环境和宏观背景下,南岸生态城区建设侧重两手:一是抓好区域生态建设,构筑生态经济,依托产业转移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寻求资源要素制约因素的化解途径;二是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协同与配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在更大区域范围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区,转化生态资源为生态生产力,把青山碧水蓝天展示给世人,留给子孙后代。
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区片的划分,合理定位、整合提升,加快推进生态产业集聚点建设。集聚点建设是促进南岸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功能划片和各区块的产业特征,南岸要有意识建设数十个或者更多的颇具特色的集聚点,它包括工业的、特色农业的和生态旅游业的各个方面,这样可以有效地推进产业整合和要素集合的形成,为下一步南岸实现“两大目标”打下基础的同时,侧重谋划生态产业集聚点(区块)建设的思路,找准发展点。通过生态产业集聚点内产业的横向耦合,使不同工艺流程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通过产业的纵向闭合,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及能力建设为一体,使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块内部形成完善的功能组合。
培育全民生态意识,倡导生态文明。生态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等方方面面,政府推动是先导,而最终施行还离不开全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和生态文明的倡导,使之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为此,既要全方位地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也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普及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民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新的经济观、发展观、价值观、资源观、生产观、消费观,倡导生态文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培育和普及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绿色生活方式。
我坚信,通过南岸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一个生态城区的南岸将以它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