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涛
(哈尔滨电缆厂,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连续退火(交流)大拉机是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和上海电工机械厂联合研制的。在我厂试车投产后,在生产中出现了定速轮压线、盘式收线时生产大规格铜线退火性能有时不稳定和表面氧化变色等3个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设备性能作了分析,并进行了一些改进和调整,取得较好的效果,产品性能得到保证,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械同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铜线的拉制、退火过程和退火铜线的力学性能。从拉丝机箱出来的硬铜线经过定速轮时极易压线,造成铜线表明刮伤甚至拉断,退火线性能又不合格。定速轮表面应有0.5°的锥度,以防压线。虽然将锥度加大到1.5°,但仍然压线。为此,定速轮下面安装一个分线轮(见图1),解决了压线问题。
我厂原采用的盘式收线,收线筒外径为Φ630mm大盘,满盘时导线重量比原设计(最大盘径Φ560mm)大两倍。盘式收线电机是采用交流滑差电机(15kW 9.6kgf.m),其电气性能具有一定的滞后特性。在重负荷工作时,电机的跟随性变差。从空盘到满盘的过程中,电机转速要随着盘线的增加而递减(见图2),而线速度保持不变。当系统要求收线转速降低时,滑差电机在重载下电气滞后特性明显,不能及时跟随张力偏差信号使转速尽快改变,使得储线张力变化幅值加大,经常出现张力轮下落到底部,铜线松套、抖动、打火,退火线出现软硬不均及打火伤痕,由于大规格铜线退火生产时,张力机构的气压要加大,退火铜线有时被拉伸变细,超过负公差。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当张力变化较大时,使系统的运动精度变差。导电轮环表面各点的线速度不一致,使铜线在导电轮中产生时紧时松的现象,改变了铜线在导电轮环上的包角和接触长度,使两者的接触电阻时大时小。因而大电流退火时铜线上的电流密度也时大时小,这就容易产生火花,剥蚀铜线及导电轮环。又因铜线在高温时的机械强度很低,在时紧时松状态下退火,其线径容易产生粗细不均匀。大拉机的主电机是绕线式交流电机,启动时采用六级启动电阻逐级切除方式,退火电压在启动升速过程中,其因素十分复杂,故在启车和停车阶段出现50~70m退火不足或过度的不合格铜线,由此造成盘式收线时大规格铜线的废品率达1.5%~2%。
盘式收线方式生产大规格铜线虽经多方面调试,终因交流滑差电机在重负载下电气滞后性能变差的影响,退火性能始终不能稳定。针对上述原因,采用圈式收线,并对电气参数适当的调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圈式收线生产过程中不存在盘式收线时的张力变化大的问题,系统张力除启车、停车外,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张力控制,储线张力变化幅值极小,退火电压同步跟踪平稳,导致退后铜线表面光滑,软硬均匀,性能全部符合GB3953圆软铜单线标准。
由于圈式收线可连续生产,减少了盘式收线生产中的因换盘而停车的时间,提高了班产量15%~20%,并使废品率降低到0.5%以下,不足之处是需要重新复绕。圈式收线生产铜线时退火轮环无打火和剥蚀现象,使导电轮环使用时间延长两倍以上。
引起铜线退火后氧化的因素很多,例如:退火电压及电流调节不当、密封室紧固不严、蒸汽保护不足及冷却水流量不够等。在生产Φ2.80mm以上大规格铜单线时表面氧化呈紫红色,原有蒸汽量显得不够。将退火电压降低一些,加大冷却水流量,氧化色轻些。但这又使退火铜线的硬度加大,得不偿失。我们在冷却水中加入1%~2%的乳浊液可避免退火铜线氧化(有很薄一层保护膜),其表面光洁明亮、无氧化,又提高了导电率。为使退火铜线能保存较长时间不氧化,还采用了下列措施:(1)适当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并随着线径的变大而加大,尽可能吹干退火后冷却铜线表面的水份。(2)干燥段铜线温度不能太低,适当调节冷却水流量,使铜线温度保持在60℃~80℃,以便使铜线上的水份能进一步蒸发干燥。
连续退火(交流)大拉机的电气性能不如直流大拉机精度高,但经合理调整,其产品性能还是能够稳定的。生产Φ2.68mm以下规格的铜线可用盘式收线,生产Φ2.68mm及以上大规格的铜线用圈式收线,其性能达到国标的要求,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规格的退火铜单线的性能数据,仅供参考。
表1 退火铜线的性能
[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王春江.电线电缆手册(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卓金玉.电力电缆设计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GB/T3953-2009,电工圆铜线[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