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

2011-05-10 05:26曦,林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偶遇教学楼归属感

张 曦,林 耕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

张 曦,林 耕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

从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使用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对交往空间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的设计方法,包括控制尺度、营造归属感、边界效应及创造多义空间,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有所帮助.

教学楼;交往空间;有效性

在当代高校教学楼设计中,建筑师均设计了内部交往空间供在校师生使用,然而并非所有的交往空间都被很好利用,多数并未按照设计师的意图发挥作用,有些交往空间被不合理占用甚至被荒废,主观设计的交往空间失去效用并带来了空间资源的浪费.如何提高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是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

交往空间是人们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往活动达到互动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场所,是人们在人工环境的基础上契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重新构建的更为复杂与多元化的人性空间[1].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受到建筑师的关注,然而仅仅在教学楼中预留出一些空间是不够的,这些空间的具体位置,与周边空间环境的联系,以及这些空间的尺度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其使用效率,决定了交往行为能否在此空间中有效发生.

如果一个交往空间可以吸引和促进人们去使用它,让人们在闲暇的时候能够想到它,并愿意停留在其中进行交往活动,那么这个空间便具有有效性.反之,如果一个交往空间不能甚至抑制交往行为的发生,那么便失效.

失效的空间主要包括三种:①有些交往空间被闲置,无法使用,没有任何交往行为发生的可能;②有些交往空间的利用缺乏美感,不但没有发挥交往空间原本的作用,甚至还影响周围其他的空间;③有些空间被个别人改造并占用,影响了其他人使用此空间的权益[2].教学楼中潜在的交往空间有很多,尽管它们不可能都是有效的,但建筑师应当让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具有有效性,以避免空间资源的浪费.

2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若要高校教学楼内部的交往空间具有有效性,不能只关注空间的一个特点或一处设计.交往空间是否可用、适用,以及它能否被关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2.1 交往空间是否方便可达

交往活动不同于上班上课,属于一种自发性活动[3],如果交往空间不能方便到达,那么使用它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能否方便到达,是交往空间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教学楼中的入口大厅、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廊道、中庭等等都是方便到达的空间,均能成为有效的交往空间.然而,有一些交往空间的尽端,尽管设置了阳台等室内外的交互空间,由于走道过长——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走道的直线距离很长,而是因为感觉距离很长,使得这段通道看上去平直、单调,走起来就会让人觉得枯燥而产生了心理不适从而导致了交往空间有效性的降低[4].

以某校一条走道的尽端为例,如图1所示.尽端实际的距离很短,但是由于走道细长,光线刺激强烈,使得这一交往空间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图1 某校教学楼走道尽端

2.2 偶遇的几率

交往活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或者有计划的活动,大多是由个人或者极少数人自发性发展的社会活动,其发生依赖人的偶遇.所以,预想的交往空间,其偶遇的几率如果提高,这一交往空间的有效性就能够提高.偶遇的几率促使师生停留,并且可能发展为更复杂的交往活动.教学楼中的入口大厅、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廊道、中庭或者展厅等这些空间的人流量相对较大,偶遇的几率也就会提高.

偶遇看似很难设计,然而建筑师仍可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甚至是城市中的交往空间设计来进行思考.例如,建筑师可以组织更多样的功能,设计更短的交通空间以增加交叉口,就如同改变城市中街道的长度一样,促使偶遇几率的提高,同样可以增加交往空间的有效性.

如图 2所示,某校教学楼中,在其中庭设置了一条直跑楼梯,将上下楼层的视线集中到楼梯上,打破原有楼层的封闭形式,其休息平台连通各层走道,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叉口,如同城市中的购物街一样,提高了师生们偶遇的几率,同时使得楼梯、过道及中庭都有交往发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交往空间的有效性.

图2 中厅的直跑楼梯

2.3 舒适程度

空间的方便到达以及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是任何交往发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交往的本质内容是什么样的交往活动可能发生.仅仅创造出能让人们进出和路过的空间是不够的,而且是浅层次的.建筑师必须考虑此空间可能进行的活动类型,并为人们愿意参与其中创造适宜的条件.换言之,一个交往空间需要达到一定的舒适程度,人们才愿意在此空间中更多的停留和使用.

空间不是迫使,而是吸引人们在其中活动.如果一个交往空间中有多样的、深层次的交往活动发生,也就代表了人们感受到了该空间的舒适感.当然,空间的舒适感包含很多因素,例如:视觉方面,空间是否美观,光线是否合适;听觉方面,噪音是否较大,或者过于静谧;触觉方面,是否有可以依靠的东西,空间表面是什么材质的;感觉方面,空间是否安全,卫生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交往空间的舒适程度.

交往空间的舒适程度决定了交往的深入程度.对舒适程度的评价主要来自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建筑师必须要注重空间多方面的特性和细节,才能使交往空间更加舒适.

某校教学楼中,过道的边缘设置了学生作业展板,使得单调的交通功能得以丰富,枯燥单一的走道也变得富有生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师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偶遇的可能性,增加了交往空间的有效性,如图3所示.

图3 某校教学楼内走廊

2.4 交往空间的透明性

交往空间的透明性不同于上述三个因素:交往空间的可达、偶遇的几率和舒适程度的提高会使人们在交往空间中的活动更加频繁、多样和持久,这对交往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深度等有促进作用.但是,交往空间的透明性对交往空间中的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无论交往活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展,其毕竟还是一种偶发性的活动,它的接触强度在各类交往活动中还是较低的,故而其私密性的要求也较低.如果交往的私密性过强,一样可以导致其失效,空间可能被过度利用,其中的活动会脱离普通交往的范畴.对于这一点,建筑师通常是通过视线的设计来控制和调节.研究表明,“看与被看”是一种广泛的自由交流,交流对象没有范围限制.这种行为还表现为行动和视线的集合性.在心理上是一种在他人眼中的“表演”而获得自我价值认可的满足和观察他人对好奇心理的满足.这种行为也极大的激发了空间中人的各种行为,使空间充满活力[5].保证交往空间可被发现和易于观察,并具有公共性.在较为公共的空间区域中,个人的活动便被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更有利于交往的发生和中断.交往空间的透明性是使其有效的基本控制原则.

保持交往空间的透明性,控制在交往空间中活动的公共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视线的交汇点是人们最方便监视的区域,合理的视线控制可提高空间的安全性.

如图 4所示,整个空间连贯通透,既保证了空间的透明度,又保持了相对的私密性,在此空间中,人们既可以选择交往,也可以选择观察,形成了一种互动,达到了一种行动和视线的集合性,而且发生的交往行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交往空间的透明性把人的行为限制在交往的范围以内,因而,它也是交往空间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图4 某校教学楼内中厅

3 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

通过上述对交往空间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筑师应有针对性地考虑提高交往空间有效性的方法.

3.1 控制尺度

空间的尺度可以影响空间内的氛围,亦可以增加交往空间的舒适程度.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个人空间的尺度.根据调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1.5~1.8,m 的时候,对交往中的内容掌握的最清楚,也就是说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应当以1.5,m×1.5,m为最小交往单元开始考虑.另外,在教学楼中的交往活动通常为个人距离和社交距离的结合,并以社交距离为主,通常被控制在 4,m以内.因而可以得出,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单元的有效尺度应当控制在1.5,m×1.5,m和4,m×4,m这个范围内,如图5所示.

图5 交往空间单元的最小尺度

在教学楼内部存在若干这样的交往单元,如果在此单元中没有限定元素的存在,那么交往基本上会按照上述的空间尺度发生,但人们更倾向于在限定较强的空间单元里进行交往.因此,增加交往单元中的限定元素,对交往单元进行有效的分隔,会使交往空间的使用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资源.

对交往空间单元的限定有一般有两种:①被动的限定.这样的限定一般是利用空间转变的分隔,如图6a所示.走道的尽端与楼梯间前室被一道墙壁分隔,墙壁两侧可以同时发生交往行为,但是其距离远小于4,m 的限定;②主动的限定.这样的限定一般是人为的布置一些小品,如图 6b所示,形成空间的划分,在有限定的交往空间单元内提高了空间的使用,并且这样的分隔亦可以制造出多重的距离,在限定存在的情况下又保持了与其他人的互动,从侧面提高了交往空间使用的有效性.

图6 两种限定方式

3.2 交往空间归属感的确立

归属感存在于使用者的思维之中,尽管不能简单的衡量,但是影响这种感觉的空间性质仍然存在.

围合是增强空间归属感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全部围合并不适合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营造,因为教学楼内部的交往空间具有公共性,应当方便交往行为的发生、参与和中断,而全部围合的封闭性过强,不利于交往,因此,建筑师应当考虑围合的强度,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单元是较为合适的,如图7所示.

图7 空间围合强度改变归属感

除了明确的围合外,空间归属还来自于清晰的空间层次.通过空间层次的清晰变化来增加交往空间的归属感,还可以有效地激发使用者对空间改造的兴致,人为的改造会使空间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教学楼内的一条走廊,利用结构柱与玻璃幕墙围合形成的空间被加以利用,再通过楼板宽度给人视觉上的限定,以分割交通空间,进而明确了交往空间的范围,有效划分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层次;并且在有限的交往空间内放置了提供休息交谈的座椅,积极改善了交往空间的舒适程度,增加了交往空间被有效利用的几率,如图8所示.

图8 某校教学楼内走廊

3.3 边界效应

交往空间边界的限定是使人们停留下来的充分条件,限定的程度越强,领域感也就越强,停留下来的几率也就越大,适当注意交往空间的边界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交往空间的使用率[6].

阴角空间不但可以丰富建筑中的平直界面,也可以增加限定的强度,有效划分空间的单元,创造良好的归属感,提高交往空间的使用效率,如图9所示.交往空间被墙体分隔,形成的阴角空间增强了空间的领域感,并且有效地划分了交往空间的单元,使得交往空间的利用有效增加.

图9 某校教学楼内交往单元的阴角空间

建筑师还可以创造柔性边界来充当交往空间边界的支持物.如图 10所示.在某校教学楼内,通过天窗照射下来的光线被楼板遮挡,形成的阴影自然地将走廊划分出交通空间和交往空间,明暗界限与墙壁上的展示图片,使得交往空间的范围被有效确定,且随着时间与季节的变化,光线也会变化,这样交往空间的范围也会随着变化,不像简单的墙壁分割与限定一样生硬,而是使空间生动有趣.柔性边界的使用,不但能够增强空间的归属感,而且能有效地增加空间的舒适程度与趣味性,使空间的有效性明显增加.

图10 走廊的柔性边界

3.4 创造多义空间

创造多义性的空间,需要细部设计的支持,在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增加偶遇的几率,还可以增加交往空间的舒适程度,激发人们来使用和改造,并有助于提升对该空间的情感,从使用者主观意识上增加交往空间的有效性.

某校教学楼内部的中厅,从地面材质的改变入手,限定了交往空间的范围,然后在其中布置了一架三角钢琴和几株植物,有效地划分了其中的交往单元,其中还设置了几处座椅,增加了空间的舒适程度,这些细部的设计使得空间的环境具有多义性,充分增强了空间的有效性,如图11所示.

交往空间的多义性需要建筑师的主观考虑,更需要对其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预测,要充分考虑那些潜在空间的影响力,它们是空间具有多义性的基础.

图11 中厅的多义空间

4 结 语

建筑师越来越多地关注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但主观的设计有时候不能发挥作用.影响交往空间有效性的因素包括:空间的可达,偶遇的几率,空间的舒适程度以及空间的透明性,这些要素需要共同作用才能使得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具有有效性.因此,为了使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具有有效性,文章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性的设计方法:控制交往空间的尺度,确定适合交往的距离,以此来划分空间单元及创造交往单元中的多重距离;确立交往空间的围合方式,增加交往空间使用者的归属感;利用不同的元素来充当交往空间的柔性边界;通过细部设计来创造丰富的多义空间.这些方法在应用中相互关联,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应当同时运用,以求得到最好的结果.

[1]鲍继峰,傅荣华. 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探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1):5-8.

[2]姚 中. 邻里交往空间的有效性[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3]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王 扬,窦建奇,陆 超. 高等院校教学楼内走廊交往空间尺度研究[J]. 建筑科学,2009,25(3):68-70.

[5]吴 思,汪 杉. 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三栋教学楼为例[J]. 华中建筑,2008,26(11):54-59.

[6]佘抒蔚. 交往空间——“边界效应”及其充分条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Study on Effectiveness of Inner Intercourse Space Design in Educational Building

ZHANG Xi,LIN Geng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TIUC,Tianjin 300384,China)

Starting fro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er intercourse space in educational build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er intercourse sp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design methods of the inner intercourse space in educational building, which include controlling dimensions, constructing sense of belonging, the boundary effect and creating more righteous space. All these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signs in the future.

educational building;intercourse space;effectiveness

TU224.3

A

1006-6853(2011)03-0162-05

2011-04-18;

2011-05-03

张 曦(1985—),男,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偶遇教学楼归属感
偶遇外星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偶遇骆驼
幸福的偶遇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