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红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8)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是用来说明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不对称分布条件下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而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中的信息不对称则是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由于在图书交易过程中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确定性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造成图书采购工作中存在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暗箱操作”等现象,馆配商会以其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主导图书采购,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图书馆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既定的采购目标难以充分实现,图书采购工作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1]。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社会专业化分工、采购机制不健全及监督体系的缺失[2]。
自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社会专业化分工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这种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存在与深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它能有效提升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确保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造成信息分布差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相关专业的信息更多的是被本专业人员所掌控,并且相对于其他行业人员而言其对本行业信息掌握程度有着显著的优势,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广泛存在,人们利用信息优势谋求利益最大化、甚至是不当利益成为可能。而这种二重性同样也存在于图书采购工作中,它在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信息分布差异,致使图书采购工作中盲目性和被动性的存在成为必然。
完善的组织机构支撑是图书采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于图书采购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图书采购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具体而言这种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采购组织体系建设不健全及有效的信息传输通道缺失。
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通常都是由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全权负责,但图书采购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图书出版动态调研、读者需求信息采集、对馆配商的调研及监督、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一系列工作组成,而这些工作仅依靠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实际上是无法全面完成的,从而造成采购组织体系无法有效满足图书采购工作的需要,是一种不健全的组织方式。因此说组建一个以文献资源建设部门为核心,由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图书采购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才有可能全面完成图书采购工作中的各项任务,确保图书采购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体系保障。
随着现代技术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图书馆机构组织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其基本理念并没有得到充分调整,按业务工作性质组建机构仍是主流。而这种按业务工作性质组建的机构组织模式将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工作流程切分为孤立的几个点,每个点都只负责其对应的工作,未能建设起一个有效、快速的信息传输体系,不仅造成信息传输速度慢,而且极易失真。文献资源建设部门作为其中的一个点,难以准确及时掌握图书采购工作必需的相关信息,图书采购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也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
馆配商在图书采购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履行职责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采购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图书采购中虽然可以用比较模糊的语言对图书质量做一定的约束,但缺乏一个规范的参数进行精确控制,而馆配商作为商业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来控制图书采购,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多的是提供利润高的“大路货”,而对于利润低的高质量图书则加以控制或回避,其所提供的图书不能有效满足图书馆对质量高、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图书的需要。因此,为了有效评价图书采购工作质量,规范馆配商的行为,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给图书采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对馆配商的有效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统一采购职能,将文献资源采购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同时注意构建完善的内部信息传输通道,为图书采购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有效解决由于文献资源载体多样化与传统的按载体形式开展文献资源采购活动之间交流不畅的矛盾。其次要优化职能建设。图书采访工作由采购职能与信息处理职能共同构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制于种种因素,图书馆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采购职能的实现上,而对信息处理职能的实现缺乏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图书采购中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图书采购质量就要合理优化职能建设,确保信息处理职能的充分实现,全面了解读者需求及图书出版动态,保证图书采购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为采购职能提供可靠、充足的信息支持。再次,优化采购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由管理层、决策层和操作层所构成的具有良好信息传递机制的采购体系[3],对于提升图书采购工作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出版社是图书采购的源头,开展馆社合作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图书出版的动态并形成采购决策,强化图书馆在图书采购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具体而言,馆社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采访数据合作和图书采购合作。采访数据合作是指由出版社直接向图书馆提供采访数据,确保图书馆能及时充分掌握图书出版动态,构建多元化的采访数据来源渠道,从源头上为图书采购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避免对馆配商采访数据的过度依赖。图书采购合作则是指图书馆直接从出版社采购图书,减少图书采购环节,加快图书进馆速度,减少对馆配商的过度依赖,并且能获得更多的采购折扣,有效提高采购经费使用效率。
其中核心出版社与重要出版社的确定主要依据出版社自身水平及所出版图书与图书馆需求的契合度,出版社自身水平越高,所出版图书与图书馆需求契合度越高,出版社就越重要,相反重要程度就越低。
表1 馆社合作模式
馆配商采访数据是目前图书馆采访数据的最重要来源,同时图书采购招标的实质是馆配商资格招标,无法用一个规范的参数对具体的图书品种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馆配商采访数据的监控,避免馆配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采访数据进行有意识的屏蔽。
对馆配商采访数据的调控主要是从适用率和齐备率两个指标进行考察,以确保采访数据质量与图书馆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①适用率(S):是指馆配商提供的采访数据与图书馆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其主要目标是在宏观层面考察馆配商数据的质量。
比率越高则说明数据质量越好,反之数据质量越差。数据的抽取方式可按馆配商提供的数据按批次或按类抽取,总量应控制在可有效评价馆配商数据质量即可,避免数据量过大而造成评价工作难以进行。
②齐备率(Q):是指馆配商所提供的数据中对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出版数据的覆盖率,其主要目标是在微观层面考察馆配商采访数据的质量。
Q=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实际出版数据数量-馆配商提供的数据总量
其中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实际出版数据由图书馆自行收集。如果差值为正则说明馆配商提供的数据少于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实际出版数据数量,而且差值越大则说明馆配商提供的数据齐备率越低,质量越差。如果差值为负或零则说明馆配商提供的数据能覆盖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实际出版数据数量,馆配商提供的数据齐备率质量较高,其中产生负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图书馆未能全面收集核心出版社和重要出版社实际出版图书数据。
充分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而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充分掌握读者信息需求并及时在图书采购工作中得到充分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图书馆与系(或二级学院)的联系,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通道就成为首要之选。同时作为高校图书馆而言其服务的读者主要有两类:即教师和学生,而这两类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存在明显不同,教师更多是需要能满足自己特定教学科研的高水平学术专著;学生所需要的主要是与提升其自身整体素质及与所学课程配套的相关教学辅导用书,或者是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专著。因此根据这两类读者需求的不同,在开展馆系(或二级学院)合作时就需要考虑同时建立满足这两类读者需求的长期、良好、稳定的信息传输系统,确保图书馆能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构建图书馆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为提升图书采购质量与效率,确保图书馆采购决策主体地位实现的必然之选。
首先开展采访数据共享。我国图书市场虽然规模很大,但规范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的图书出版信息传输通道,从而给图书馆全面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带来很大困难,而采访数据共享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之选。在图书馆之间既可以建立完善图书出版信息共享机制,又可以根据各馆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将图书出版信息的搜集工作切分到各馆,使得图书馆全面了解图书出版动态成为可能。其次开展合作采购。由于单个图书馆对单个出版社的采购码洋通常情况下都不高,从出版社直接采购图书在图书配送、编目数据提供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但如果将需求基本相似而且又在同一地区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开展联合采购,就使得图书馆对单个出版社所采购的图书总量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确保图书馆从出版社直接采购成为可能。
[1] 贾晓东.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研究[J].图书馆,2002(6):20-24.
[2] 顾健.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招标中的几个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5-20.
[3] 解登峰.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界,2008(1):19-20.
[4] 储济明.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主体地位的缺失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1):39-42.
[5] 李少贞.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研究[J].图书馆,2009(4):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