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芳 廖小平 胡友德
(1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教研室 南昌330006;2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330006)
牙面菌斑和着色的清除是牙周基础治疗的任务之一,喷砂洁治能有效将其去除[1]。喷砂洁治会对牙体表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砂粒材料种类不同,硬度和形状也不一样,对色斑牙石的清除效率和牙面的影响也不同。本实验是在相同的条件下用4种喷砂砂粒对离体双尖牙牙釉质表面模拟临床进行喷砂洁治,目的是通过它们对牙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来比较其对牙体表层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1 实验对象 离体牙来源于因正畸需拔除的肉眼观察无缺损、无色素牙石沉积、牙冠各面均光滑的12~13岁患者冠根完整的双尖牙20颗。双尖牙拔除后即棉纱布擦去牙体表面血渍及软组织,洗净、消毒后生理盐水浸泡并保存冰箱内(4℃)待用,保存时间最长为4周。
1.2 仪器与材料 表面粗糙度仪(SURTRONIC,泰勒公司,丹麦);气流喷砂机(PIEZOSUGERY,MECTRON公司,意大利);实验装置(南昌航空大学定制)。A组砂粒:Al2O3,颗粒直径30 μm(3M公司,德国);B组砂粒:NaHCO3,颗粒直径 120 μm(EMS公司,瑞士);C组砂粒:NaHCO3,颗粒直径50 μm(赛特利公司,法国);D组砂粒:Al2O3,颗粒直径50 μm(Sunrise公司,美国)。橡皮磨光杯、抛光糊剂(NUPRO,登士柏公司,美国)。
1.3 方法
1.3.1 实验分组 将20颗双尖牙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每颗实验牙的4个牙面随机分到A、B、C、D四组中,每组20个牙面。
1.3.2 喷砂前牙面粗糙度测定 表面粗糙度测定于南昌航空大学精密测量实验室完成。将实验牙面吹干,实验牙固定于载物台,使得标定的实验区域与地面近似平行,将粗糙度仪探头置于该区域,测量记录实验前各组牙面牙釉质的粗糙度值,记为Ra1。
1.3.3 实验牙面喷砂处理 实验时用锡箔纸将离体牙其它牙面严密包裹,仅暴露出当前实验区。喷砂机的砂盒装满砂粒至最高刻度线,将气流喷砂机的水压调至50 psi(即40~60 mL/min),气压调至70 psi(即4.921 kg/cm2),喷嘴与实验牙面标志区的距离为3 mm,从龈缘到切缘方向,采用叠瓦式匀速移动,喷砂时间为连续10 s,喷嘴与牙面间采用90°角度。分别以4种喷砂材料处理不同实验区组。每组20个牙面喷砂处理完成后,倒空喷砂机砂盒内的砂粒,关上盒盖,启动喷砂机喷射60 s,以水、气彻底清除喷砂机内余留砂粒,再换另一组砂粒喷砂处理另一组牙面。
1.3.4 喷砂后牙面粗糙度测定 喷砂后生理盐水冲洗各实验牙牙面,吹干,分别测量记录喷砂后各组牙面牙釉质的粗糙度值,记为Ra2。
1.3.5 实验牙面的抛光 20颗双尖牙喷砂后的牙釉质实验区分别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时采用点磨法,低速,轻压。抛光糊剂NUPRO系列由粗到细分Plus、Coarse、Medium、Fine四种,依次分别将四种糊剂均匀涂布在牙面上,使橡皮杯缓慢地在牙面上旋转移动,每一实验区1种糊剂抛光20 s,4种糊剂共80 s。
1.3.6 抛光后牙面粗糙度测定 生理盐水冲洗抛光后的实验牙各牙面后,吹干,测量各组牙面牙釉质的表面粗糙度值,记为Ra3。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实验前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四组牙面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值比较 见表1。
表1 四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 (±S) μm
表1 四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 (±S) μm
?
2.2 四组实验前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组内比较见表2。
表2 四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组内比较
2.3 四组牙面喷砂前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组间比较 Ra1:A组与 B组,P=0.871;A组与 C组,P=0.663;B 组与 C 组,P=0.550;A 组与 D 组,P=0.979;B 组与 D组,P=0.850;C组与 D组,P=0.682。Ra2:A 组与 B 组,P=0.663;A 组与 C 组,P=0.497;B组与C组,P=0.266;A组与D组,P=0.013;B组与D组,P=0.038;C 组与 D 组,P=0.002。Ra3:A 组与 B组,P=0.971;A 组与 C 组,P=0.512;B 组与 C 组,P=0.489;A组与 D 组,P=0.022;B组与 D组,P=0.024;C组与D组,P=0.004。
口内喷砂技术广泛应用于牙面去除色素、根面清洁。在相同条件下,喷砂砂粒的外形和粒度是影响喷砂对牙体表面色斑清除率的因素之一[2]。由于砂粒的种类和粒度不同,单位砂粒的质量也不同,喷射出的水、气、砂混合物对牙体表面动能就不同,质量大的其动能也大,因此对牙体表面的影响也不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范围内,Al2O3随着喷砂粒度的增加,牙釉质表面的粗糙度也越大,D组的Ra2大于A组的Ra2,这与Al2O3的晶体形状和理化性能有关。有学者对直径30 μm和50 μm的Al2O3砂粒通过扫描电镜发现,Al2O3砂粒呈三角形,边缘锐利[3],对牙体表面有较大的粗化作用。而NaHCO3喷砂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粒度无关,C组和B组的Ra2值无显著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本实验所用的两种NaHCO3粒度的差异不足以造成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明显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50 μm NaHCO3晶体容易受潮,晶体间易于相互吸附,形成大颗粒,喷砂时是以大颗粒的形式喷出,造成两组牙釉质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差异。
本实验结果显示,牙釉质实验区的Ra2均明显大于Ra1,牙釉质喷砂后牙体表面的粗糙度较喷砂前明显增大。可见喷砂洁治对牙釉质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喷砂洁治后粗糙的牙体表面必须抛光提高牙面的清洁和光滑度,有效控制牙菌斑的再形成,从而获得更长久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喷砂洁治时给牙面造成的粗糙度过大,即使通过抛光也很难达到临床满意效果。本实验D组抛光后Ra3值仍高于喷砂前Ra1,显示牙面喷砂后经抛光处理仍较喷砂前粗糙,不能达到牙面的原始粗糙度水平。所以,本实验结果显示,牙釉质表面的喷砂洁治选用A、B、C组材料均可,对于D组材料则不宜选用。
[1]Petersilka GJ,Schenck U,Flemming TF.Powder emission rates of four air polishing devices[J].J Clin Periodontol,2002,29(8):694-698
[2]Momber AW,Kovacevic R.Principles of abrasive water jet machine[M].London:Springer,1998.89
[3]Deniz Sen.Shear bond strength of resin luting cement to glass-infill trated porous aluminum oxide cores[J].J Prosthodont,2005,14(2):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