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彪民,杨炎珠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528000)
电针配合温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疗效观察
覃彪民,杨炎珠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 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是一种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灸疗法;电针;温针疗法;致密性髂骨炎
致密性髂骨炎是髂骨结构紊乱所致,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但骶髂关节及骶骨均不受累。本病不仅发生在髂骨,在跟骨、椎体、股骨下端、骶骨处亦发生有类似病变,常见于20~40岁女性。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患者腰骶部疼痛,多呈慢性、间歇性酸痛或隐痛,可向一侧或双侧臀部放射,但不沿坐骨神经方向放射,步行、站立、负重及劳累后加重,咳嗽、打喷嚏不能使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夜间不痛[1]。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3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60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均为2006年11月至2009年 11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均符合致密性髂骨炎诊断标准。采用单盲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46岁,平均(29±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平均(4.33±0.40)年。对照组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 48岁,平均(29±2)岁;病程最短 7个月,最长23年,平均(4.45±0.40)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自拟诊断标准为①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多有妊娠、外伤及盆腔感染史;②其主诉为腰腿痛,疼痛一般较轻,也有无症状或疼痛较重者,疼痛为慢性、间歇性酸痛,并可随妊娠或生产次数的增加而加重,骶髂部疼痛多为一侧性,尤以步行、站立及负重为剧,但多可忍受;③骶髂关节部叩痛及压痛,多数病例病变发生于两侧骶髂关节髂骨部,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及盖氏试验等均阳性;④X线摄片早期无变化,后期显示髂骨面骨质硬化,但无骨质破坏,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硬化改变,常累及关节远侧1/2区域,有时两侧同时受累。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致密性髂骨炎诊断标准;②无针灸禁忌证。
1.4排除标准
①有针灸治疗禁忌证;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资料不全、未按规定治疗等影响结果判定者。
2.1治疗组
取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秩边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首先在选定的腧穴上将针刺入穴位,所选取的穴位均针入后留针,接G6805型电针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然后进行温针治疗,将长3 cm艾条段点燃后插在针身上,在针与皮肤接触处放置纸皮隔热,以免艾火烫伤皮肤,30 min后起针。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
仅采用电针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影像学X线检查。
3.1疗效标准
目前国际尚无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自拟疗效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消失,无疼痛,活动自如,X线显示髂骨面骨质硬化及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硬化无新进展。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时有疼痛,活动自如,X线显示进展较前减慢或无新进展。
未愈仍有症状或症状反复,无明显改善,X线显示有进展。
3.2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
致密性髂骨炎是骶髂关节髂骨部下 1/2~2/3骨质密度增厚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是骶髂关节髂骨侧、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但关节间隙则无改变。因位于骶髂关节,且该关节症状明显,故又称之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但不是根性疼痛,下腰活动时可加重症状,可能与妊娠、劳损及病灶性炎症有关。病因上为在妊娠后期,如生产过程中,由于内分泌的作用,常使肌腱韧带松弛,使骶髂关节松动,失去稳定性。因此骶髂关节可能经常受到异常刺激或损伤,尤其是骶髂关节的髂骨部所受到的损伤可能性更多些。也可能与身体重力,慢性劳损或外伤有关。由于妊娠、分娩及外伤均可引起能髂关节的撕裂乃毫而易使局部的血供受阻。因此早期局部呈现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加等,渐而局部出现增生与变性反应,随着胶原纤维的致密化而向硬化演变;血管形成厚壁血管,易闭塞而引起髂骨耳状面处缺血和缺氧,骨质呈现硬化性改变,以致手术时局部出血较少。骶髂关节囊壁显示纤维增生、弹性降低及松动样改变。继发于盆腔内炎症者亦出现相类似的病理改变,可能系细菌内毒素作用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根据致密性髂骨炎的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者,属中医学“腰痹”范畴;有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的,属中医学“偏痹”范畴。选用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秩边,是采用局部取穴的方法,选择的是骶髂关节附近的穴位,以及附近膀胱经的穴位,因为致密性髂骨炎的疼痛症状常表现在腰臀骶部膀胱经附近,所以选择这些穴位有通畅局部气机,活血通络的作用。
大量观察证实,针刺治疗痛证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简便、经济、无毒副反应。针刺镇痛是在针刺刺激作用下,在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和抗痛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复杂的动态过程[3]。针灸几乎可以治疗各种性质的疼痛,而且其治痛效应可达到立竿见影的程度。针灸通过纠正气血运行障碍,改善气血运行障碍,阻断恶性循环治痛[4]。而灸法是我国传统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陷,回阳救逆及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等作用[5]。温针灸属灸法的一种,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6-8]。电温针是电针与温针相结合的复式治疗手段,从热力学观点看,温针增加了热能,使经络感传效能增强,并供应了病经穴温上升所需要的能量,疗效明显提高[9]。从我们临床的对比结果看,采用电针与温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致密性髂骨炎取得较好疗效,使患者解除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材江,彭力平.实用骨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88-390.
[2]孙国杰.针灸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4.
[3]粟胜勇,邓柏颖.针刺治疗痛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 2005,27(1):69.
[4]徐悦泽,张建国.针灸治痛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 (1):38.
[5]张必萌,吴焕淦.灸法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02):43.
[6]孙国杰.针灸学[M].第 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79.
[7]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8]张建斌,王玲玲.《内经》灸法概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 275-277.
[9]泮元侠.电温针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针灸,1995,S2:201.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5.315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5-0315-03
收稿日期2010-11-30
作者简介:覃彪民(1971 - ),男,副主任医师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for Osteitis Condensans Ilii
TAN Biao-min, YANG Yan-zhu. 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TCM Hospital of Foshan City,Guangdong 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for osteitis condensans ilii (OCI).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OCI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onl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ssessed after a treatment session. 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6.7% in the contro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OCI.
[Key words]Acupuncture-moxibustion; Electroacupuncture; Needle warming therapy; Osteitis condensans il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