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思考

2011-05-03 02:26曾立人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

曾立人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自身的特有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忱欢迎,并为传统的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为有效缓解当前翻译师资培养中的压力,势必要解决翻译教学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将计算机辅助运用于翻译教学也是大势所趋。本文剖析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计算机辅助运用于翻译教学的主要优势,阐述了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块的设计,并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1-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愈来愈密切,并且已经延伸到了相关领域,从而增加了对于翻译人才之需求。因此,大量高校均设置了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然而,在绝大多数高校的外语翻译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师徒传授式教学方法,着重讲解技巧,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再逐字题核对参考答案,或者运用例句以验证翻译的技巧。在这一模式之下,翻译知识的表现形式趋向一元化,学生所获得的翻译理论十分有限,而且其实际翻译能力也难以得到良好的锻炼与提升。为真正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为翻译教学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翻译教学之目的。笔者认为,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翻译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现代职业翻译必不可少的工具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必然要在科学技术与文化等方面积极借鉴吸收西方文明成果。鉴于商业活动与多边贸易的发展、政治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等,以上因素均造成我国翻译市场在不断扩大。在这一庞大市场中,很多翻译服务机构已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展现出两热和两冷的局面:两热是指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起步较早、竞争热,同时译员与翻译机构的应用较热;而两冷则是理论与应用研究较冷,高校翻译教学较冷。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是高校翻译专业建设的要求

不管是高校翻译本科教学,还是翻译硕士教学,所强调的均为应用型人才。翻译教育所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学生本身就来自于翻译工作一线,他们接受专业教育之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的岗位上更好地提升自身业绩,让自己所做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翻译专业所强调的是实用性,即使处于硕士阶段,外语专业所培养的还是技术型人才而并非是学术型人才。根据对翻译行业之调查,各类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软件已成为翻译工作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国外翻译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从2004年10月开始,欧盟就启动了欧盟笔译硕士项目,培养能够满足欧盟委员会及其他欧盟机构的特定翻译需求的译员。该项目培养方案中所提到主要翻译技能有翻译基本功、信息获取的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术语工具的应用能力,三种基本技能中的两种基本技能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同时,这一培养方案还指出了翻译教学应当密切联系翻译行业之实际,并更加重视术语工作与信息技术教学。欧盟笔译硕士培养方案要求从开始阶段就开始各类翻译信息技术的教学,随后在翻译作业當中应用这些技术。与之相比,我国的指导性方案当中,计算机辅助翻译仅仅是笔译模块中六个选修课当中的一种,而且不在必修模块之中。可见,与欧盟先进经验比较起来,我们目前虽然已开始认识到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作用,但是显然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够。

二、计算机辅助运用于翻译教学的主要优势

(一)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

在传统的高校语言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知识之输入主要还是依靠外语教师的口头讲授与板书,这一授课方式较大地局限了大学生在一堂课当中所能获取到的信息量。从翻译这一学科来说,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文体文本方面来看,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种类繁多,教师一定要提供足够多的资料方能满足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实验室等多种科技手段,从而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视听资料与大量文字资源,从而使课堂的信息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学场景更为灵活多变

计算机辅助教学让教师的授课不再局限于课堂。除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开展知识讲解与难点点播之外,学生还可运用网络实验室开展练习课,和学生开展更多交流与互动。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可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形式实现,从而让教学的场景不再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当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展现出立体化和多面性。

(三)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学生们早就不习惯于一边听教师进行讲解,一边看板书进行笔记,但是,在传统模式之下,以往的陈旧知识都能通过音像与图画活跃起来。从翻译来看,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对不同文体文本开展反复比对与研究,在计算机多媒体的协助之下,大量语料可运用课件、音像等形式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让语料的输入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同时也省略了写板书的时间,师生可开展更多互动,并通过交流发现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大学生们也能在课堂活动之中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不再受时空制约

传统意义上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局限于教师对某一位同学提问这一种固定的形式,翻译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的层次有有所不同,教师难以及时发现与解决所有的问题,而翻译理论学习还需进行反复探讨,翻译实践之中就需要进行反复推敲,学生难免会遇见大量难题与不解,这就需要教师随时随地提供各类帮助,只是依靠课堂教学,还是很不够的。只有通过网络,搭建起学生间与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有利于学习问题的及时解决。

三、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块设计

在设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块之时,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考虑,应当让职业译员在翻译的实践当中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有以下四大模块。

(一)翻译信息技术模块

笔译工作所需要的工具和人类信息记录及传播技术同样,一起经历了纸张与活字印刷术之发明,开展数字化文字处理技术这两大变化。在这一基础上,翻译工作还迎来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系统这一重大的技术革新。大量的翻译工作研究者都十分重视数字化文字的处理技术。本模块主要包括了以下五个子模块:

一是高级文字处理技巧。如今的文字处理软件,决不能只是视为移植到电脑中的打字机。电脑界一种流行的说法是:80%的用户往往只了解到Word中20%的功能,其意在于,文字处理中大量的自动化高级技术尚不为人所知。正是这些平日隐匿起来看不到的80%功能为办公自动化和翻译工作带来了难以意料到的效率提升。以上技巧包括了高级查找与替换、样式功能、交叉引用、宏、标记文档修订及自动排序等。

二是数字文本获取技术。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系统也就意味着在翻译开始以前,翻译者一定要先得到源语的电子文档。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大量源语文稿是以印刷品形式存在的。要想把印刷文稿转换成为电子文档,就应当运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该部分重点讨论不同OCR软件之间的区别,各自的运用场合,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识别效果等。当然,随着网络信息化手段的日益丰富,除了OCR以外,还应当鼓励译者使用网络P2P搜索与下载、直接搜索等形式,从而更为便捷地获取所需电子文档。

三是输入技术。英语输入主要依靠打字技巧,但是并没有所谓的输入法。然而,对于汉语、法语或德语等语言中的特殊字符,怎样输入就已经上升到了方法论之高度。当前,整句输入技术已十分成熟,转换效率与准确性均达到了十分高的水平,然而,只要涉及到了具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和校对工作,整句输入常常就不再是最佳的选择了。同时,先进的语音识别系统当中的准确性也已达到了令人十分惊讶的高度,值得为译者所采用。怎样评估各类不同的输入法,并在翻译的实践当中加以综合利用,是这一子模块需要进行探讨的。

四是搜索技术。如今,对各类网络搜索引擎与学术数据库等的搜索,均采用了布林代数法则开展逻辑运算。只要掌握了高级搜索技巧,常常能够让使用普通关键词进行搜索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一子模块还包括了翻译者所要用到的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等各种介绍。

五是语料检索。在介绍常用电子词典与电子百科全书等各种电子辞书工具的基础上,这一子模块着重讲解了语料库技术。参考网络搜索所获得的语料,再开展汉译英,能够提高译文的质量。同时,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翻译教学当中有着十分广阔的使用前景与潜在的开发价值,运用平行语料库,便于查找到特定表达方式之译法,让术语与短语的翻译变得更为准确和地道,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多个翻译选项或者翻译参考,要比双语词典之例证显得更加丰富和真实。这一子模块主要介绍的是平行语料库的概念、建设和查询技巧,并着重探讨其重要意义,讨论怎样在翻译的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出语料检索之重要作用。

(二)术语工作模块

一些能够熟练使用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翻译工作者都认为,术语工作常常是翻译技术运用之中的重中之重,其价值甚至要超过众多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宣传过程中所着力强调的翻译记忆,也就是记忆完整的翻译单位,在此基础上提供检索与重复使用之功能。由于在现实的翻译工作之中,术语层次语言单位的重复率要远远地高于完整的翻译单位之重复率。而术语工作除了一般性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之外,还包含了术语检索、优化和术语库维护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普通术语收集整理可借助于办公软件来加以实现,假如能辅以宏及Visual Basic技术,就能把术语的整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上。在翻译软件中,也有大量的专门化术语工具,或者说是软件功能模块,比如MultiTerm、DéjàvuX当中的Lexicon与Terminology等各项功能。这些软件一般都具有了基本的语料分析之功能,能够列出源语文本之词汇表和词频,能够帮助翻译者从词汇频率之角度来确定术语。而对于术语整理来说,一些小而精的专门软件常常会有更加好的效果。比如,TRADOSER就是这样一款专业术语软件,它能够自动地识别与编排较为混乱的词汇表当中的英汉语言,并将缺少分隔规则的词汇表转换成能够用分隔符加以分开的英汉对应词汇表,从而便于翻译者将从网络上搜集到术语表,并导入相应的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应用模块

这一模块可谓是整个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当中的重中之重。假如说计算机当前已经成为了笔译人员的核心工具,那么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则应当是译员所掌握的电脑技能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一模块中,要重点介绍一部分主流的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选择的标准包括了用户认知程度、市场占有率及软件的整体开发水平、技术领先性等。所选择的软件包括了DéjàvuX、SDLTRADOS、Wordfast及谷歌译者工具包等。以上软件分别代表了各种界面类型的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也就是文字处理软件插件界面、独立翻译表格界面及智能对照界面。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DéjàvuX、SDLTRADOS等较为复杂的结合了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记忆、翻译界面与质量控制等的系统,所涉及到软件操作教学部分主要以工作坊的形式加以出现。

(四)翻译项目管理模块

在面向市场需求的翻译专业课程当中,在设计时应当将翻译视为一个统一而完整的产业流程,而不应当仅仅只局限于由源语文本到目标语文本的单一语言转换过程。所以,项目分析、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管理学当中的内容,自然也应当成为培养翻译类大学生的重要内容。唯有懂得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具备了相应能力的人士,方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翻译产业流程之中。其中,质量控制作为翻译项目管理当中的最后一环,对于保障译作的质量,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也为质量监控提供了多层面和立体化的解决方式。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核心地位

正如前面所述,对照欧盟的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及翻译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依然不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当中,计算机辅助翻译只列入到选修模块之中。而且,大量已经设立翻译专业的高校,还往往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中进行选修。通过调查翻译产业的现状,就会发现只要缺乏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无法在翻译市场中立足。欧盟笔译硕士项目的执行现状和我们的教学经验都已经表明,应当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信息技术之应用能力作为培养一名优秀翻译人才的重要条件,要将其设为一种基础性的课程,其他的笔译实践课程都要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技术的依托而展开,让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真正从翻译专业的边缘课程转化为核心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之目标。

(二)实施网络实验室教学

所谓网络实验室,是指一個小型的利用网络,将计算机多媒体结合起来的教学场所。由教师操作主机,学生每人使用一台电脑,将所有的计算机、服务器与控制台通过通信线路与教学网络软件加以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小型局域网。在此,教师能够实现翻译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与教学互动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讲授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得到足够的信息量,可提供学生以大量的文本,帮助其进行阅读与分析。二是教师可利用自身的主机,随时地分配学习任务,学生也可利用自身电脑对教师作出回应,因为这一交互活动具有私密性,从而让学生以往的焦虑感真正得以降低,有利于提高其主动性,并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三是除了分配任务之外,教师还可随堂接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开展课堂讨论,从而活跃全体学生的思维。当然,每一位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也都能得到回应,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翻译学习的兴趣。

(三)创建课外网络群体学习组

在大学生的课外学习当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对其学习作出指导与监控。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课外网络群体的学习组,这个组主要由教师来担任组织者,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全体师生均都自由地进入。教师会利用这个平台发布各项任务、学生们也可以进入到这里来领取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一旦在学习中遇见任何难题与不解之处,都可放到平台中,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学生的学习始终都均有人进行引导,而且学习的难题与心得也都能他人所分享。

(四)形成在线翻译资料库

高校翻译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文字材料,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难以完全记录下课堂要点。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出现之后,我们就可创建起一个翻译资料库,比如,可以建立起一个公共电子邮箱地址,学生与教师都共同拥有ID与验证密码。在这个小型资料库当中,可存放教师授课时所用的PPT、音像资料与文字材料。同时,假如学生在课余学习过程中发现了比较好的学习资料,也可放入其中,从而有利于大家进行互通,从而使更多的人获益。

五、结语

面对着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翻译者各项要求的不断提高,必须花大力气缓解翻译人员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因此,要不断强化翻译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翻译教学的相互结合,培养出兼具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翻译人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将计算机辅助运用到高校翻译教学之中,要坚决抛弃以往那些陈旧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2004,(6).

[2]徐彬.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上海翻译,2006,(4).

[3]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

[4]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4).

[5]王正,孙东云.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在网络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翻译,2009,(1).

[6]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10,(3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