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把渭河的

2011-05-03 12:32省水利厅厅长
陕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渭河堤防整治

◎省水利厅厅长 王 锋

千百年来,渭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周秦汉唐盛世,为两岸人民带来福祉,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但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也承载了太多的灾难。维护渭河健康生命,还人类一个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渭河,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已越来越成为三秦儿女的美好期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在水利建设方面要干成几件大事,强调全线综合整治渭河。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给我们增添了巨大动力,也使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治理好渭河是三秦儿女共同的心愿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域面积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13.5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818公里。从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进入我省,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五市(区),境内河道长502公里,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其中从宝鸡峡渠首至潼关入黄口388公里横贯关中腹地。渭河之水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我省64%的人口,沿线大中城市密集,集中着我省65%的生产总值,是我国工农业、国防、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对渭河的依赖和掠夺式利用,已使渭河不堪重负,上游干了,中游臭了,下游淤满了,并由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洪涝灾害频发。历史上渭河多次发生大洪水,从1401年至2010年,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水灾害234年,平均2.6年一次,是典型的洪水灾害多发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受灾面积1800万亩次,累计受灾人口3000万人次,死亡人口97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0亿元。

——泥沙淤积严重。历史上渭河是一条冲淤平衡的地下河,自修建了三门峡水库以后,渭河防汛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高程为323.4米,1960年建库后,大量泥沙淤积,使潼关高程迅速抬高到329米,导致渭河入黄受阻,水位抬高,溯源淤积,最终使渭河由地下河变成了地上悬河,进而导致汇入渭河的12条南山支流也逐步变成了地上悬河,使渭河下游地区成为悬河网地带。目前,渭河下游堤防临背差达3米~4.5米,排洪能力不断下降,同流量水位大幅抬升。

——堤防支离破碎。历史上渭河没有修筑堤防。1954年洪水后开始修筑标准各异的堤防工程。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也随之加大了力度。截至2009年底,渭河干流建成堤防590公里、控导坝垛4477座,南山支流堤防124公里,对渭河沿线重要城市按不同洪水量级进行设防。但是,渭河中下游堤防多数是在群众投资投劳大会战情况下修建的,受投入不足、施工手段落后等影响,质量控制措施不足,防汛隐患严重。渭、洛河和南山支流防洪设施基本处于“支离破碎、千疮百孔、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的状态。目前干支流堤防实际防御洪水能力有一半未达标。在渭河出现大水并倒灌支流,或干流、支流同时发水,两水顶托时,极易引起支流溃堤决口,造成严重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兴起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渭河水质污染呈加剧趋势。有人形象地描述渭河:20世纪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鱼虾不在,90年代水臭难奈。现在,渭河是关中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以全省18%的水资源量,接纳了占全省8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非汛期,渭河宝鸡市以下河段流淌的基本上是城市污水,水质多为V类或超V类,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水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河流来水锐减。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69.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8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只有250立方米,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和1/6,远远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绝对缺水线,与关中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极不匹配。渭河林家村年径流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平均为21亿立方米~23亿立方米,而90年代平均则降到10.7亿立方米,为前40年平均量的49.2%,1997年和2000年仅有 4亿立方米。河道径流量锐减,使自身稀释和纳污能力大大降低,减小了下游河道的冲沙能力。加之渭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更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渭河持续健康生命受到威胁。

——河道满目苍夷。一是河道内特别是城区段乱倒垃圾现象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和城镇形象。二是河道内因违规采砂造成堤防毁坏和多处沙坑和沙堆,每年汛期都有因沙坑发生人员溺水死亡事故。三是滩地耕作管理无序,80%滩地被长期垦种,大量的高杆农作物形成人为泥沙,严重阻水,每到汛期清滩撤离人员任务繁重。渭河滩岸资源丰富,但长期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开发混乱,利用程度低,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治理好渭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渭河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治理好、建设好渭河,不仅仅是重要的水事,也是经济之要、生态之需、安澜之屏、文化之举,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治理好渭河是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如同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一样,渭河在中华文明的孕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华夏文明的主流和正源。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自西周以来,曾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千年有余。特别是西周一都两京(丰京、镐京)、气势恢宏的秦都咸阳、强汉盛唐的国际大都市长安,都成为当时世人最向往之胜地。华夏文明史册正是围绕渭河这一轴线在翻阅辐射,世代延绵,不断走向辉煌灿烂。渭河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鸟飞鱼翔,成为最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是历代文人雅士长久追逐和吟咏之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大批诗词泰斗都留下了千古咏唱。李白曾感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冷朝阳也感叹渭水之滨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全线整治渭河,挖掘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重现八水绕长安盛唐景观,传承和弘扬渭河文化,对于弘扬华夏文明、建设文化强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其次,治理好渭河是加快关中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渭河横贯八百里秦川,战略地位重要,科技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深厚,城镇带初步形成,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关天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要求把西安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对渭河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还是实现关中率先突破、建设经济强省,各项建设都将以渭河为中轴线全面展开,治理渭河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有治理好渭河,改善关中生态环境,提升关中发展品位,才能达到吸引各方投资,带动关中城市群及其周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治理好渭河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放眼世界,通过流域治理、改善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莱茵河曾因水污染严重,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关国家成立了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统一规划,投入大量资金,着力恢复生态系统。2000年因污染大量死亡的鲑鱼重返莱茵河,标志着莱茵河综合治理成效初显。与此同时,莱茵河治理也按照兴利除弊、因段制宜、多方兼顾的宗旨,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流域经济的腾飞。如今,德国有众多企业依河而建,但莱茵河水照样清澈,周边环境依旧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休戚与共。渭河穿越我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 5市(区),是名符其实的城中河。下功夫解决好城中河“水脏、水臭、水浑”问题,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治理好渭河,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关中经济发展“双赢”。

第四,治理好渭河是确保关中安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历史上渭河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是重要的航道,汉唐时期堪称贡道,江南的粮食和其它重要物资,都是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曾有“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怡人景象。但自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泥沙淤积加剧,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干流和南山支流水患不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虽然周总理曾批示“要确保西安、确保下游安全”,但渭河防汛严峻形势有增无减,始终是我省心腹大患。每到汛期,上至省委、省政府,下至沿渭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干部群众,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确保防汛安澜。渭河一天不治,防汛隐患一天也不会消除。在努力减低潼关高程的前提下,下功夫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整治南山支流,建设蓄滞洪区,对确保关中安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刻不容缓全力以赴地推进,要无愧于历史,也要无愧于今人所处的时代水平。

三、全线整治渭河已有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省各级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渭河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8年,省政府批复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中央和我省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沿渭各地坚持不懈开展防洪治理和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定标准的防洪兴利工程体系,为我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整治和综合利用渭河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加快了水源工程建设。先后多方筹资30多亿元,在渭河流域建成了西安黑河水库、宝鸡峡加坝加闸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实施了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安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引红济石调水工程进展顺利,引汉济渭调水前期工程取得进展,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了农业节水灌溉力度,组织实施了关中九大灌区世行贷款改造项目和国家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提高了流域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积极调整供水水价,城市供水水价推行“三步走”,综合水价和分类水价普遍有所提高,促进了节约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封停了一批地下水超采区的自备水源井,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防洪工程建设。加快了以渭洛河下游治理、渭河中游防洪工程和三门峡库区移民防保工程为重点的渭河防洪工程建设,加大了西安、宝鸡、咸阳等大中城市水环境整治和堤防工程建设,形成了一批防洪工程设施。同时,对渭河流域66座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流域5座水文站进行改造,加强了全省防汛会商系统和水情、雨情信息传输系统建设,提高了防汛指挥调度和预警能力。

四是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力度。省人大和省政府颁布出台了一批渭河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技术支撑。加大了渭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处理场建设,关停了一批渭河两岸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制定了城市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在城市供水水价中加收污水处理费,从而基本保障了污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转。

五是狠抓了水保生态建设。加大了陕北、渭北和秦岭北麓水保生态治理力度,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禁牧和基本农田建设等重要措施,特别是在陕北、渭北实施了以淤地坝为主的坝系建设,有效减少了入河泥沙量。加大预防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水保执法体系,依法保护了水保生态建设成果。

四、全面推动渭河全线综合整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线综合整治渭河,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全面审视渭河防洪减灾与兴利开发面临的历史机遇,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符合沿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防洪保安与环境和谐的新期待。2010年12月29日,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也把全线综合整治渭河列入全省“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加快推进渭河全线综合整治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抢抓历史新机遇,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全线综合整治渭河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三秦父老的夙愿。

(二)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全线综合整治渭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人水和谐、环境改善,安澜惠民、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以“一河、两堤、三带、四区、五大主题”为重点,在重点打造防洪安全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一系列工程设施和非工程设施,建成一条生态而又灵动、清澈而又雄浑的渭河河道;建成两岸集防洪、交通功能为一体的坚固堤防及滨河大道;建成沿渭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和绿色产业带;建成沿线宝鸡、杨凌、西咸、渭南四大城中河两岸资源聚集型高端产业和城市河道综合利用开发区;建成具有安澜、亲水、生态、文化和发展主题的河滨公园。

(三)多措并举,综合整治。一是加快防洪工程建设,以渭河中游、渭洛河下游堤防和三门峡库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为重点,全线全面整治渭河堤防,积极开展淤背固堤工程,加强蓄滞洪区研究和建设,不断提高渭河防洪保安能力,实现常遇洪水不成灾、设防洪水不决堤、超标洪水有对策。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进城落户,从长计议“二华”夹槽地带移民问题,使多年深受洪灾危害的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加大河道疏浚清障力度,科学制定河道采砂规划,严禁乱采、乱堆砂石;停止无序耕种河滩地,还地于河,恢复河道断面,给洪水留足出路;加强河道执法管理,依法改建拆除碍洪桥梁,严禁河道倾倒垃圾,全面改善河道面貌。三是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引红济石、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建设泾河东庄水库,不断提高渭河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四是加大治污力度,继续抓好渭河两岸“五小”企业整顿,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与管理,强化排污口管理,建设水质监测断面和湿地生态防污工程,有效减少入河排污量,改善渭河水质。加强陕北、渭北和秦岭北麓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减少入河泥沙。五是加快水生态景观建设和绿化工程建设,推广西安、宝鸡、咸阳等市经验,结合城市和道路建设,建设一批水生态景观和水文化旅游景观,建设渭河两岸绿色长廊,不断提升渭河品位,提升渭河魅力。六是加快沿岸经济产业带工程建设,开发一批生态居住、休闲健身度假商务区,布设一批新型工业集中区和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建设一批高效农业、绿色果蔬、苗木花卉示范基地,努力打造沿渭高效经济产业带。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线整治渭河,投入是关键。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各级设立渭河全线整治专项资金,用于中央渭河治理项目配套和市、县(区)以奖代补。省水务投资公司加强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地方搞好各项工程建设。沿渭各市、县(区)政府要不等不靠,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渭河整治需求。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土地增值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治理渭河。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开展渭河整治大会战。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筹资和捐资参与渭河治理。

(五)落实责任,强势推进。全线综合整治渭河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分级分段实施,打好渭河综合整治总体攻坚战。要在渭河综合整治指挥部的总体指挥下,发挥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环保、扶贫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发扬团结治河精神,分工负责推进渭河整治的各项工作。要强化沿渭各市、县(区)政府整治渭河的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本辖区渭河治理规划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渭河整治工作的考核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对成绩显著的市、县(区)和部门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不尽渭水情悠悠,东出潼关九曲流。”我们坚信,通过全线综合整治,放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茵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丝带串起了整个关中平原。到那时,人杰地灵的渭河文明绽异彩,钟灵毓秀的渭水风光竞风流。一条崭新的渭河将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三秦大地,滋养着三秦儿女迈向更加绚丽辉煌的明天。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渭河堤防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