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放手小巴菲特乐做自己

2011-04-29 20:56彭慧明
海外星云 2011年1期
关键词:巴菲特彼得金钱

彭慧明

有个富爸爸是什么滋味?住豪宅、开名车,有大把财产可以任意挥霍?知名美国音乐制作人、艾美奖得主彼得·巴菲特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即使老爸是身价超过400亿美元、叱咤全球金融市场的“股神”,他仍选择做勇敢追求梦想的“自己”!

若跟着父亲走人华尔街,彼得可以少奋斗30年。但老巴菲特让彼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他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天赋,于是彼得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音乐之路。他从小录音室开始打拼、从无偿的工作开始接案,能谱出动人的乐曲全凭实力。最近彼得巴菲特推出新书《这辈子,我只做我自己》。并接受记者的访问。

个人的自我价值,必须源于内在

虽然父亲是全球知名“股神”,但彼得·巴菲特说,“大概在我接近30岁时才有感觉”。那时他已有自己的事业,所以没有造成太多生活上的冲突。他强调,是父母的人格特质对他的影响深远,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富。

彼得·巴菲特很习惯被多数人以“巴菲特的儿子”看待。他说,那是人们对“我是谁”感到好奇的一种方法,通常不太在意。如果因为如此,人们会进一步了解他、看看他的生活,他觉得很好,但假如人们只对这部分有兴趣,就不太好了。

彼得坦言他的新书势必还是会先从父亲的名气作为宣传,因为这也是引起大家好奇的地方,而他觉得无妨,他期待分享自己成长时学到的价值观,还有他认为在这世上举足轻重的事情。他说,他的人生经验当然可说是独一无二,他很幸运,但也一直努力,以所获得的资源来做到最好的程度。

彼得现在以专业音乐人为职业,不过他承认,对于以心中所爱当成谋生方法,或始终想做自己的人来说,不一定总是那么容易办到。他期待出书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必须在生活中面临一些抉择的人留下印象。

外界对彼得看待金钱的价值观觉得好奇,彼得则认为,“金钱跟工具一样有价值,可以帮你获得某些让生活更轻松或更有趣的东西”。但金钱无法代替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他对累积财富没兴趣,对彰显自己值得或身处不同阶级的物品,也兴趣缺缺。“个人的自我价值,必须源于内在。”

老巴菲特给了儿女们为数10多亿美元的慈善基金,彼得·巴菲特表示,他很珍惜这资源,和太太珍妮弗努力要把慈善基金运用到最好的地方,主要是支持许多帮助妇女与少女的计划。他强调,绝对不会把这笔钱用在自己的事业上,因为他与妻子之所以被信赖、托付这些基金,不是为了这种原因。这些财富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他自己。

3条做人秘笈

彼得总结出父亲巴菲特传授给他们子女的3条做人秘笈:

第一,自尊自信的培养。彼得说,父亲十分重视对子女自尊自信的培养,他认为,自尊自信对一个人成长尤其重要。一个人的自尊自信与财富、名气、金钱统统无关。

彼得从小就十分喜欢音乐,他常常自己作词作曲,他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彼得一个人来到旧金山,他没有向父亲伸手要钱,而是靠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在他租的一个公寓里,房间里放着他喜爱的各种乐器,就是在这简陋的公寓里,彼得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音乐,这些美妙的音乐,成为许多电视、电影的配乐。因为有了音乐相伴,彼得找到了人生的自尊自信。

第二,对个人梦想的追寻。彼得说,他第一次作曲是为当地的一家电视台配乐。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他的内心很焦虑、苦闷。当他拿到100美元的稿费时,他哭了。这100美元,他看得无比珍贵。他将这100美元放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每天看到它,就给了自已一种力量和动力。

第三,拒绝被物质和财富所奴役。彼得说,他经常在美国各地用音乐和演讲来谈自己的人生,反对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以及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2004年,他的母亲过世时,为3个孩子每人留下了1000万美元,巴菲特又给了3个孩子每人200万到300万美元,这就是世界亿万富豪巴菲特留给自己子女的财产,而他捐给盖茨基金会的钱就达300多亿美元。而彼得将自父母那里得到的钱。又全部用在了援建西非国家孩子们的教育等慈善事业上了。

彼得在书中深有感触地写道,经济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它永远不会贬值、破产,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摘自台湾《联合报》)(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巴菲特彼得金钱
彼得与狼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彼得潘
彼得潘
比金钱更值钱的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二则
长不大的彼得·潘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