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立、自强、自助,若有余力,帮扶家庭、贡献社会。这就是“积极老龄化”的精神实质。
我们怎样看待老年人,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老年人。实际上,这首先要追溯到对人的本质认知上。作为一个人,不断追寻的、理想的生命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做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并从中体会乐趣和幸福的人。这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目标,无论是青少年、中年,还是老年时期,我们始终在不断询问自己,怎样的人生是幸福美满的,如何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并让它尽量延长。这同时也是整体人类以及人类历史所探寻的问题。其实,伟大的智者早已为我们指明方向,人唯有自我解放,才能幸福。自我解放,包括心灵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解放。从无知、到束缚、再到解放,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相比于少年时期的无邪无知无畏,中青年时期的责任、压力与束缚,人步入老年,却是回归自我、放下包袱、重新定义人生意义与内涵,踏上第二次人生旅程的黄金时期。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青年人的明天,步入老年,不是人生的尾声,而是新的开始。开始回顾走过的道路,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开始撇去繁华泡沫、把握真实生活。人老了,却更加懂得亲情大义,更加爱惜生命资源,更加向往简单无邪的生活,更加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而这些正是我们一生所向往的。
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也许我们并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年人不需要社会向他们宣告:他们老了,没有用了,只能被人养了。诚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他们需要更多的医疗保障与健康维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灵魂也衰老了,只能听从别人的意志生活。在任何一个生命阶段,人的最高需要都是尊严与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崇尚尊老爱幼。这个“尊”字中,有顺从、有恭敬、有尊重。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给老年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意愿,过他们想要的生活,在呵护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传达正确的理念:人生没有止境,夕阳一样灿烂。只要心中还有一团火儿,就应该让它绽放光彩。这团火,就是人的精气神,是对生命的好奇、敬畏、珍重,以及永不放弃。这团火,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别人给不了。亲人与社会能够给予的是一个好的氛围,必要的硬件设施、以及辅助性的服务。只有让老年人从内心深处强大起来,对生活抱有热情,不断发现新的乐趣,激活生命活力,涵养生命资源,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与奉养。
老龄化社会的提出,决不只是关平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实际上,对老年人持有的观念,是对我们完整的人生价值观的拷问与反思。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生观念从幼年时代打下烙印,将伴随我们走向社会、走过中年,它是如此强大,形成一种个人不可抵挡的时代车轮、社会惯力,它让我们来不及停下脚步,仔细思考哪些是正面的,哪些负面的;哪些积极的,哪些消极的;哪些是历久弥新的,哪些是经不住推敲的。而只有到了老年,当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当我们与现实社会保有一定距离,当我们拥有了无数失败与成功的经历后,才有资格、有资本品评人生,谈论生命。因此,若给老年人有一个人生定位,他们应该是人类的长者、智者、仁者,为人类社会结出思想的果实,传播文明的火种。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理想的人生归宿,以及崇高的人生使命。为着这样的使命,我们更应尊重老年人、尊重当下的生活,尊重我们完整、圆满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