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盛会:中国情怀交织国际视野

2011-04-29 00:44:03俞海萍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海归华尔街人才

俞海萍

140年前,中国留美幼童打开了中国的海外留学之路;100年前,辛亥革命剪掉了清王朝的辫子,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10年前,中国加入WTO,从此开始了中外贸易的新局面。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又正逢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8月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这是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次举办这一高规格的“海归盛会”。

这是一场海内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思想交流的盛宴,近干名海归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在这里,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交织在一起,我们听到智慧碰撞的声音。

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由“引进来”为主,到“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当今世界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危机过后,中国资本如何更高效地对外投资,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美国纳斯达克0MX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郑华和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中国部总经理季业宏都表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走出诚信危机,达到国际的标准是当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工作。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美国基辛格事务所高级顾问梅山表示,提升国际形象有助于本土企业的海外投资。加强和民众沟通的方式和手段,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打造民众认可的形象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塑造形象方面,我们总是习惯打“民族品牌”,但过分标榜民族品牌其实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方源资本总裁唐葵这样表述。同时,他也强调了资源和品牌的重要性。“知识产权的收购和品牌的收购会慢慢起来,这些更需要人力资源的调整和支持。”

“创业是会失败的,但创业者不会失败”

此次欧美同学会特设了“海外投资与企业创新”分论坛。整个论坛的讨论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并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会创始人徐小平用创业家马云的话来开场,并描绘创业的艰辛:“明天很美好,但是许多人熬不到后天,后天很美好,但是许多人倒在了明天。”

但在场的创业者纷纷表述了自己创业的信心。智联招聘的CEO郭盛认为:“创业是会失败的,但是创业者不会失败,企业可以起来一个倒下一个,但是作为个人只要心态好,人生是没有失败的。”恒智网创始人李童认为:“创业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有金钱,但是你的经历,你给社会创造的职位,都是创业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它其实没有失败。”

如何定义创业的价值?定义成功与失败?“失败的定义在每个人眼中不一样。”郭盛认为,“即使财富投资回报还没到,但是本身这种兴趣、热情是非常享受的。失败的定义在每个人眼里不一样。”纽交所亚洲区总经理杨戈也表示赞同:“就算企业不是特别成功,但是过程对自己的成长、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帮助。”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公司副总经理范华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经历过这样的事就是成功。”

“教育是给人希望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人才的培养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此次论坛上,这些饱含“洋墨水”的海归们,用他们的亲身体会,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六七年,在美从教的经历,让他深感国内一些优秀学者最后从事行政,荒废本业,实在是人才的浪费。“这种现象在美国并不太存在。”赵穗生说,“从我教书的这些年体会来讲,我们追求的并不是行政上的职位、官本位。我们考察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科研,作为学者,你的科研、学术成就能说明你对所在领域和学校名声是否做出了贡献,首先安身立命的是作为一个学者;第二是看你的教学,包括你对育人、对课程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第三是服务,包括你在学术领域的服务,担任行政工作,对学校、对院系的服务,但这是最后一方面。”

面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口径窄,很多高中生选择去国外接受教育的现象,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杨大利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的教育生态。“美国教育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多元化、它的竞争,有各种类型的学校,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国内学生,很多通过用脚投票选择到世界其他地方求学,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而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中,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发挥本国的传统优势,是必经阶段。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秦泗钊认为:未来的多元化要求中国教育模式也逐渐多元化。

华尔街人才,助力中国金融发展

华尔街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更是让世界“言必称华尔街”。那在华尔街的人才们,又是怎样对中国的金融发展发挥作用的呢?

美国GSB Podium Advisors创始人、总裁郭胜北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在华尔街的经验。他从进人自营部门开始,再同时管理基金、自营部门,演变成纯粹管理基金,今天完全管理一个独立基金。这些是华尔街给他的锻炼。

“在过去4年,平均每年有1.5%的华尔街高端华人人才回到内地,1.5%的人回到香港,90%的人不是因为失去工作回到中国,很多都是因为在公司业绩优秀,并对亚洲非常了解才回来的。”美国华尔街人协会会长陈迅勇在论坛上介绍,“在中国任何一个前500强的大公司中,10个高管中有一个在美国金融界工作lO年以上,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见华尔街人才对于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这里的华尔街所代表的,是广泛的含义,它代表着一个强大的资源库和智慧库,是人才的力量。“这两年最大、最深的感受,是人才储备对中国企业的挑战。哪一个公司的人才准备好了,那他们在海外并购成功率会比任何公司都高。”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主管合伙人张晓青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很深的感触,“完善人才储备有助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更有效地利用海外的人才储备,能为中国在海外做大做强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海归华尔街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3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海归”返乡当“猪倌”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43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4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5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