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闻
在全球不景气的冲击下,每天都有不少公司破产倒闭,但渥太华却有秘诀,可以逆势成长,并不断孕育创新企业……
作为具有现代化工业、高科技水平、充足资源的发达国家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Offawa)似乎没有理由不发展为智慧社群。
如同其他各国的首都,渥太华最大“企业”就是中央政府:政府在渥太华设立了许多国家级的研发实验室;聚集了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渥太华的私人企业占了地利之便,和许多政府公务部门都有密切的合作;渥太华的私人研究机构也占了地利之便,最接近颁发研究基金的国家机构……
但是渥太华的发展远远不止于此。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两度被智慧社群论坛(Inteliigent Community Forum)选为年度智慧社群的渥太华,获得这样的成就绝对不只是仰赖加拿大政府这么简单。
过去加拿大人喜欢开玩笑,说在渥太华街上走着的,3个中就有一个是政府雇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政府精简人事,裁员上千人,幸好全球网络产业正在兴起,在渥太华也顺势发展,创造了工作机会,接收了政府精简过程中释出的人力。
好景不常,2002年,在达康泡沫(dot combubble recession)冲击下,渥太华的网络产业也元气大伤,所幸渥太华的网络产业体质比较良好,得以迅速整顿,重新发展。却又受到2008年全球不景气影响,总部设于渥太华、曾经是全球最大电讯设备供应商之一的北电网路(Nortel)在2009年宣告破产,再度重创渥太华。
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并没有击倒渥太华,反而让渥太华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城市发展的策略。
危机就是转机。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Ottawa Centre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OCRI)全球营销执行总监Mike Darch爽朗地表示:“政府裁员让我们见证了本地科技产业的强劲;而科技产业的成长,有利于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
“在政府大裁员之前,渥太华的政府企业和私营企业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Darch进一步说明:“大裁员反而使得这两部分之间的就业流动性增强了,并且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就业市场,为后来的达康泡沫和全球不景气等经济挑战提供了保障。”以通讯为基础发展生技与能源产业
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它本身是一个由渥太华市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机构,旨在扮演政府和民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产官学界的合作。
就在政府大裁员之后和达康泡沫来袭之前数年的期间,渥太华的科技产业打下基础,产业界得利以外,电子政府的倡议也造福了渥太华市民:在全年有5个月气温都在冰点以下的渥太华,能够坐在家里喝热可可、动动手指就报好税、缴好水电费,不用冒着风雪出门跑一趟,是很幸福的事呢。
同时,加拿大联邦政府郑重承诺要通过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国民,而所采用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很多都是由渥太华当地公司所开发,以渥太华为起源的通信技术惠及加拿大全国,甚至输出到全世界。
由于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和加拿大国贸部门的联系,出口销售开始成长,主要由电信业带动,并延伸到了互联网络和宽带网络等领域,奠定了渥太华电信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出口的优势。
而在达康泡沫得到的经验则是,“不能集中发展几个大公司,我们要在大中小企业发展中得到一个更好的平衡,并且把通讯技术应用到电信基础以外的领域去,”Darch说。
于是,渥太华开始积极推动新企业创业来促进该地区的成长,并仔细地安排更平衡的企业规模分布,减少对少数几个大型企业的依赖。
无数的小公司在这段期间,利用渥太华原有的信息通讯技术领域上的专长和管理经验,在生技产业和干净能源等领域成立新公司,使该市的产业结构有更多元化的发展。
为了帮助这些新企业成长,渥太华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宽带网络供企业利用,完成后,75%的当地中小企业表示,宽带网络有助于他们的营运。
帮助中小企业创业成长要向下扎根,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又投入协调,让渥太华本地大学根据本地企业的需求,多多开设信息科技、永续能源工程、计算机动画游戏等课程,帮助本地企业培育人才,在渥太华已经成熟的产官合作模式上再加入学界。
就在渥太华的产业持续茁壮的同时,全球陷入经济不景气,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大量出口技术的渥太华惊觉,除了更多元化的发展产业,还要更多元化地开拓市场。
Mike Darch说,“传统上我们比较依赖美国市场。在金融风暴之后,我们开始加强在亚洲和南美市场上的努力。”其后短短3年,渥太华已经和亚洲地区,建立起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推动高中生科技计划
着重社群与开原技术
渥太华的全球科技竞争力成功吸引了大批国际伙伴。在政府大裁员、达康泡沫、全球不景气的3次淬炼后,渥太华的发展策略已经完全成熟:产官学合作、奖助新企业,多元化发展产业和开发市场。多管齐下的策略持续落实,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最新的点子是“高中生科技计划”:让高中生选修信息及通信技术课程,尤其着重在社群网络和开原技术等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在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下,让高中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作品。
智慧社群论坛(Intellrgent CommunityForum)共同创办人Louis Zacharilla认为,拥有一个均衡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渥太华最可骄傲之处。
作为首都却不以政治为主要产业,渥太华选择以强健的科技产业作为基础,多元发展它的经济。通讯巨头北电网路的破产,更让渥太华了解不能依赖少数大公司,而必须寻求更多创新方法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今天的渥太华,有健全的企业生态来吸引高度创新的新兴小企业,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流人才,有掌握了大量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在许多科技培育机构,例如特瑞马非爵士(SirTerry Matthews)的Wesley Clover,”Zacharilla说,“以及与学界持续合作的推波助澜下,渥太华平均每个星期催生5个小企业。”
“八大工业国之中,最有智慧的首都在加拿大——那就是渥太华!”是首都,但不只是首都;渥太华,真是加拿大孕育创新小企业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