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圣诞节,老外也过春节,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世界。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老外怎样在中国过大节。
圣诞、元旦、春节,岁末年初,我们在应接不暇的节日中走进了2011年。
中国人过圣诞节,老外也过春节,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世界。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老外怎样在中国过大节。春节座谈会外国专家给总理提建议
多年来,许多外国专家都利用春节前夕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座谈的机会,向中国政府提出自己对中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春节座谈会前,深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eckson)早早就准备好了一份关于银行发展的建议书。
在2010年春节座谈会上,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Daniel Dudek)建议以新体系、目标制定、灵活机制和责任管理这四个要素作为支撑,建立一个引导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杜丹德博士认为温总理是位“环保总理”,他还专门为本刊撰写文章回忆了自己与温总理的这次会见,“对于一个饮水思源的新兴大国来说,这一举措(指春节座谈会)让人深深感动又令人尊敬”。座谈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张多雷(JeanDorey)则介绍了学院合作办学的情况,温总理表示中国要虚心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合作办学的方法来改进教学工作。
给中国员工发红包给生意伙伴送订单
在北京五道口开西餐店,在上海经营葡萄酒进口业务,在浙江义乌经营外贸公司……在中国打拼事业的老外也了解春节的深意,送出的礼物也别具特色。
法国人罗立伟1993年来到中国,从雷诺汽车的业务代表做起,目前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罗立伟的中国公司里雇佣的员工全是中国人。春节前,公司组织大家吃了一个团圆饭,罗立伟给每一位员工都包了一个大红包,感谢员工一年来辛勤的工作。
罗立伟的第一个中国春节是在中国朋友家度过的。对于那次春节的经历,罗立伟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1993年春节,物品还不像今天这么充足,但年夜饭依然很丰盛,有饺子还有鱼。但是鱼不能吃完,因为要年年有余。”第一次在中国过年,罗立伟学到了很多中国的习俗,比如说大年三十的垃圾不能倒掉,如果倒掉就意味着将财富例掉了。
埃及人赛德在义乌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他习惯在春节假期时回祖国团聚,给自己休个假。但回国前,他会亲自给生意伙伴一张订单。“这是明年年后的订单,让你开门红。”据了解,在义乌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老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
洋女婿放二踢脚烟火让人又爱又恨
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串亲戚…一洋女婿的中国春节更有生活的气息。
尤金是山东潍坊学院外语系的一名教师。2007年,他和潍坊姑娘夏毅喜结良缘,2008年女儿索菲亚降生。由于妻子工作比较忙,家里照顾孩子、打扫卫生、采购年货的任务就落在了放假在家的尤金身上。春节期间,尤金和妻子、女儿会到岳父母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再陪着老人走亲戚。
来自加拿大的华加伟经常在春节时随他的中国妻子一起回娘家,在北京过大年。他对中国人过春节时购置的各种喜庆小东西非常好奇,看到北京人贴“倒福字”、“吊钱儿”,还有很多小鱼、小鸡等精美动物的剪贴窗花,都觉得很有意思。
说到放鞭炮,华加伟显得格外兴奋:“我第一次与妻子的家人_起过春节,我想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所以买了艮多鞭炮。她爸爸想让我这个老外开心,让我在节日中有参与感,所以同意出去和我们一起放。我买的烟花是我最喜欢的,可以产生巨响的那种,而且我买了很多,店主人告诉我,那叫二踢脚。燃放时,空气中弥漫着烟雾,每一次爆炸都照亮了天空,放出不同的颜色。我真的很震撼,中国人竟然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鞭炮。”由于是第一次放二踢脚,华加伟犯了一个错误:“我不知道,二踢脚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它竟然在我爱人的手边炸开来,幸好她没有受伤。”
逛北京庙会游各地名胜
逛庙会是北京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老外喜欢去逛一逛:吃几样传统小吃,买几个空竹,风车这样的传统玩意儿……
突尼斯驻华旅游文化参赞马盖斯先生很喜欢北京庙会会。“和许多中国人一样融入拥挤的人群,听着小商小贩的吆喝,喝一碗杏仁茶,吃一串冰糖葫芦,给孩子们买风车,看各种有意思的表演,如果看到有象征吉祥的新年挂历,我也会慷慨解囊,多买几幅送给亲朋好友当做新年的祝福。”
日本翻译家泉京鹿学生时代的春节经历让她十分感动。
“我在中国过春节已经好多次了,学生时候还特意去外地过春节。第一次是在湖南的韶山,也就是毛主席的老家。第二次去了云南的丽江。那两次都过得很好,特别是在湖南韶山,我和另一个外国女孩一起去的,那时候我中文不太好。当地人对我们特别热情,他们觉得,这么冷的天,两个外国女孩子大过年的也没有家人在身边,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个小地方,真是太可冷了。所以他们给了我们很多照顾,在旅馆里吃的饭菜都是免费的,还在除夕夜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一起过节、打牌、聊天,我们也过得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