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监督”

2011-04-29 00:49
大众标准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特指监督者事儿

□ 本刊记者

质量技术监督的概念,如果咬文嚼字可以理解为——以质量为对象的、以技术为手段的监督。

质量和技术,内涵都很广泛,包罗万象。这里的质量特指产品质量(首要的是安全性品质),这里的技术特指涉及产品质量范畴的标准化和计量等门类的技术科学。“质量”,“技术”都是修饰“监督”的定语,监督才是落脚点。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做的就是这个事儿。

朔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紧紧专注于“监督”这核心的环节,动脑筋、想主意、定措施、抓落实、求实效,质监工作态势,一时豁然开朗。本期专题的一组报道,我们感觉他们把这盘棋越下越活了!面对“一黑一白”,像是一盘围棋,黑白之间,他们懂得,“监督”才是决定胜负的“眼儿”。

说到监督,似乎有点儿感慨。

何谓监督者?监督者是独立的第三方(或者是行政性的官方),换句话说,监督者身份的定位,只有处在企业的对面或外面,才能客观有效地执行监察、督查职能。监督者的立场不可以与被监督者混为一谈;监督者应该和被监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监督什么?监督企业提供给社会的产品。监督者必须把极大的注意力放在“产品的质量”本身上。必须严肃地持续地保持对企业对产品监督的威慑力。因而,我们的质量技术监督不必太着力于替企业、替它的产品质量打什么终生的“保票”,贴什么一劳永逸的“标记”。此类事儿,应该慎之又慎,以免消费者被误导,监督者自身“后患无穷”。即便是“质量抽查”的结果也应该科学地向公众讲明白,这不过是本批次的样品的检验结论而已,并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将来。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及企业的产品质量统统呈现在十分复杂的、微妙的、甚至出乎常规思路的动态之中。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繁忙的自身工作,确认一下自身位置,是不是夹杂了许多并不真正属于“监督”范围的事儿?有些事儿,那是企业内部自己的活儿;有些事儿,也许让消费者在市场上自己去评判,更公平,更可靠。

形容质量技术监督,有句通俗的话,叫“把好国门,把好厂门。”此话挺生动形象。我们“把门”,就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责无旁贷,心无旁骛站好“监督”岗,担当起人民大众的“质量安全卫士”这一光荣角色。

猜你喜欢
特指监督者事儿
监督过失犯“归因-归责”路径之厘定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让监督者接受监督——河北省石家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双评”工作
圈里事儿
创客
谁来监督监督者——德国检察官之监督与制衡刍议
White Elephant
《现代汉语词典》的“特指”释义法
官员更需要“不自觉地接受监督”
孕吐那些事儿